上一篇
第五章
下一篇
五 1 亚实突 亚实突距离海岸约三哩,在耶路撒冷正西面。遗址的地点位于现代亚实突市南面约三哩半。它的卫城占地二十英亩,下城则超过一百英亩。乌加列文献提及这城是个贸易中心,考古的挖掘也在卫城找到了晚铜器时代大规模定居的遗迹。在此的迦南城市被海上民族所毁,非利士人接而在此定居,这城遂成为非利士五大都城之一。撒母耳时代的铁器时代遗迹是在遗址的第十个文化层,属非利士文化。这时本城已有优良的城防,并且开始从卫城往下城扩建。这文化层至今未有庙宇出土。
五2 非利士的庙宇 这时代非利士庙宇有一圣所,神像在此显眼地供奉于平台之上。有关非利士庙宇建筑的讨论,可参看:士师记十六29的注释。
五2 大衮 有证据显示早至主前第三千年纪的马里,大衮已经是闪族诸神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他在主前第二千年纪上半叶受亚述人所崇拜,乌加列文学又奉他为巴力哈杜之父。乌加列城的大衮庙比巴力庙还大。故此,学者一般假定这神祇不是非利士人从爱琴海故乡带来,而是在到此落籍之后才采纳的。学者经常视之为五谷或风暴之神,但仍都有臆测成分。
五2 约柜当作战利品存于庙内 约柜存于庙内是表示以色列的神耶和华,战败后成为大衮的俘虏。战场之上的败绩显示其衰弱,在为主的大衮面前屈为奴役象征其地位卑下。相信可能还继续有受辱的机会。这作法和得胜君王对待被俘君王的手段十分相似(见:士一6~7的注释)。神像被夺为战利品的例证,古代有好几个例证。玛尔杜克的神像曾经被哈纳人(Hanaeans,主前十七世纪)、以拦人(主前十三世纪)、亚述人(主前七世纪)从巴比伦掳走,每次都终于得以归还回庙。此外,沙马士的神像亦于西帕尔被苏特人(Suteans)所掳(主前十一世纪)。这是主前八至七世纪亚述人的惯例,而且以赛亚也预言巴比伦的偶像将会遭到被掳的厄运(赛四十六1~2)。亚述王艾萨克哈顿亦提到要将敌人的神明掳为掠物。
五3~4 仆倒、头和两手折断的意义 大衮不断仆倒,证明耶和华并非战败、衰弱、卑下,也不会受辱。约柜放在大衮庙内的用意是侮辱,但折断大衮的头和两手却表示毁灭。将仇敌首级示众是证实其死亡(见十七51~54),将手砍下是计算伤亡人数的方法(见:士八6的注释),残其肢体也是证明敌方无能的手段。乌加列文献描述战事女神亚拿特将被杀敌人的头和手从战场上带走。这事的发生也与偶像的制造方法相吻合。某篇同时代的赫人祷文,记载祈祷者允诺提供一个真人大小王像,头、手、脚用金子制造,其余部分则用银子。由于神像通常是穿衣的,人力物力自然会花费于没有遮蔽的部分之上。偶像通常不是整个铸造,而是分开几个部分,用榫接合。
五5 门坎为圣 门坎通常是整块的石头,横置于门洞的底部,凸出地面少许。门枢插在门坎两端凿出来的孔洞上,凸出的门坎防止门扇逆开。门户通常被视为神圣而脆弱的地方。迷信者以为踏在门坎之上,在门外出没的邪灵就能乘机进入屋内。非利士人可能比较偏向如此解释大衮的遭遇。从近东到远东,由叙利亚、伊拉克,而至中国,类似的迷信观念都继续存在,然而古籍中对这迷信看法的数据却付诸厥如。
五6 非利士人的灾病 经文中提及老鼠(在本节中一句只保存于七十士译本的话,以及六4),显出这是传染性的疾病,可能是腺鼠疫。译作「痔疮」的希伯来语字眼,大可用来形容这种疾病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的症状。然而一个问题是,古代近东在这么早的时期并没有腺鼠疫的记载,因此又有学者提出,这是透过鼠类污染食物传播的杆菌性痢疾。但这说法若对,这疾病和肿疮的关系却又难以解释了。
五8 非利士五城的首领 这五城的统治者似乎有同等的权柄。用来形容他们的字眼大概是非利士用语,大部分学者相信其字根来自海上民族的语言(希腊语或别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在没有足够数据以前,要进一步分析其政治关系是不可能的。
五8 迦特 学者暂时考证迦特为以革伦/米克纳遗址以南五哩的萨非遗址。非利士五城之中这城最接近犹大。这遗址虽然证实了铁器时代文物的存在,却没有什么挖掘活动。此城位于以拉谷旁,这谷是沿海平原前往耶路撒冷附近山地的主要通道之一。
五10 以革伦 按考证以革伦是梭烈谷内的米克纳遗址,在耶路撒冷西南约二十哩,距离地中海十五哩。遗址中有占地四十英亩的下城,十英亩的上城,以及两英亩半的卫城。一九八○年代初期开始的挖掘为本城提供了清楚的描述。以革伦在王国时代以出产橄榄油闻名(精炼厂超过一百个)。一九九六年在当地出土的一个碑文(鉴定为主前七世纪的文物),提供了西闪族语非利士方言的首个案例,用腓尼基文字写成。本城在这时代的城防,是一道超过十呎厚的泥砖城墙。考古学家在此挖掘到一座这个时代的大型公共建筑物(面积超过2,500方呎),相信是宫殿/庙宇的复合式建筑。他们若是正确,这建筑物很可能就是安放约柜,和众首领会谈之处。_
以革伦博物馆内用分隔橄榄油的陶罐利(18节)的名词兼形容词。生子在正常情况下虽是大事,一切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事物──以利、他的二子,尤其是约柜──都没有了。前景看来极为暗淡。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