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第十一章
下一篇
十一1~11
扫罗击败亚扪人
十一1 基列雅比 基列雅比是外约但的城市,大概是位于约但河支流之一,流经基列北部山地的雅比斯干河河畔。当地好几个地方都有人提出是基列雅比的遗址,但具有说服力的却一个也没有。可能性最高的是雅比斯干河一个河曲之处北岸的玛克卢布遗址,这地区有铁器时代一期(主前1200~1000年)文物的详细证据。圣经描述这城从士师时代开始,已经与以色列有条约关系(士二十一;参:撒下二4~7)。要到扫罗死后,基列雅比才归并为以色列的一部分。参:撒母耳记上十一9~10。
十一1~2 拿辖 亚扪和以色列不断为约但河东的土地发生冲突(见:士十一33)。死海古卷的残余片断修正的撒母耳记十27b
节,提供了拿辖对迦得和流便支派构成威胁的证据;犹太史家约瑟夫(主后37~100年)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时代的亚扪史籍已经全数湮没,经外文学没有任何有关拿辖的资料。
十一1~2 亚扪人 除了圣经以外,亚扪人在信史中出现,只限于后期亚述的年表(主前733~665年)和当地碑文的片断史料(截至主前590年)。圣经把他们形容为外约但的民族,因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与以色列人有亲戚关系。
出埃及以降,亚扪人向来与以色列为敌,直到他们被继承扫罗王位的大卫征服为止(撒下十~十二)。
十一2 剜出右眼 非利士人(对参孙,士十六21)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对犹大王西底家,王下二十五7)都有使敌人失明的惯例。亚述亦经常这样对待叛盟的藩属王。犹太史家约瑟夫(主后37~100年)指出剜出右眼能使士兵丧失战斗能力,因为盾牌是挡在左眼之前的。然而按照撒母耳记上十一章的文理,剜眼的用意却是凌辱。砍断君王手脚的大拇指,是另一个使受制之人伤残的作法(见:士一6的注释)。
十一4 基比亚 请参看十章26节的注释。
十一6 神的灵的角色 神的灵临到扫罗身上,就如昔时临到俄陀聂、基甸、耶弗他,尤其是参孙(士十四6、19,十五14)身上一样。
士师时代时,与耶和华的灵有关的活动通常都是召集军队。部落社会没有中央政府,因此要其他支派支持遭遇困难的一份子并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领袖的尺度是没有正式司令权的他,能否驱使他人跟从。对以色列来说,这是耶和华能力的标记,因为惟独祂才有权柄召集众支派的军队。耶和华是惟一的中央当权者。因此有人召集军队,行使惟独属耶和华的权力,就是明显的证据,证明耶和华的权柄是在这人里面运行。这是以色列士师的特征之一。圣灵在撒母耳记上第十章使扫罗的表现像先知一样,如今在第十一章,扫罗则行使召集以色列军队的权柄。他的义怒立时反映了被圣灵感动的现实,与参孙怒中击杀了亚实基伦三十个人的处境相似(士十四19),部队的反应证实了这一点。
十一7 牛块信息 在圣经中藉肢解传达信息的对应案例,可见于士师记十九29~30。没有记名的利未人将其妾的尸身切作十二块,召请人来参与攻打便雅悯的支派性内战。意思是不参与这战事的人将会受到同样的惩罚。马里一篇函件记载名叫巴迪林(Bahdilim)的某人,请求马里王准许他砍下一个囚犯的人头,给军队传观,警告不合作集队作战之人。
十一8 比色 比色的位置考证在约但河西岸,示剑东北十二哩,基列雅比以西约十四哩的伊布齐克废墟(Khirbet
Ibzik)。这废墟位于俯瞰玛拿西山地峻峭之拉斯萨珥默(Ras es-Salmeh)山坡的西南面,故此是个宜于渡过约但河,前往基列雅比的地点。
十一8 军队的大小 本节所列的士兵人数,旧约各古译本之间有很大的分别。但后期版本所列的以色列和犹大人数都较庞大。按照不少考古学家的估计,这时代迦南的总人口也仅是这数目而已。学者经常将希伯来语的「千」字,解作是指形容士兵单位的字眼,不是指实数(见:书八3;士二十2的注释)。
十一9 从比色到基列雅比的距离 如果现代考古学家对比色和基列雅比的考据都是正确的话,二城就是相隔十三至十四哩了。若是傍晚开始行军,很容易就能在翌日清晨到达亚扪人的阵营。
十一12~15
扫罗立为君王
十一14~15 在吉甲确认王权 吉甲是撒母耳巡回范围内一个祭仪中心,其位置至今未明,大部分学者相信是在耶利哥附近(见:撒上七16的注释)。此地是最接近战场的神圣地点,因此被选为登基的所在。扫罗虽经两个不同的程序被选为王,却要在如今经过战火考验之后(毋忘百姓想要一位能够率领他们军队作战的君王),才得以真正登基。经文没有提到确认先前的选择,只说他们立他为王。美索不达米亚的新年庆典中,有庆贺登基的典礼。古代近东登基时通常包括将王室的标志、宝器授与君王,并且予以膏立。仪式通常亦包括主神确认君王已得天命。然而本节的扫罗不但早已受膏,其正统身分亦已得到确认。
十一15 平安祭 平安祭一部分给神,一部分则给崇拜者食用。这祭的典型用法是确立条约和盟约的协议。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十章8节;出埃及记二十四5;利未记三1~5的注释。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