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第百四三篇

诗篇

 

注释

第一四三篇
结束

   
诗人在7至12节提出了11项恳求,把全篇诗推进高潮。需要越大,祈祷就越逼切。像一只被追捕的野兽,诗人也同样被追赶,被按在地上和被囚禁(3节;参一四二篇的标题),诗人此时也深感绝望(4节)。忍耐力尽失;难道主已经弃绝他?难道真的走投无路?全诗的转折点是第7节的逼切恳求:

A1
(1-2节)关系

   B1
(3-4节)危难

      C1
(5-6节)信靠

         D
(7节)逼切

      C2
(8节)信靠

   B2
(9-10节)危难

A2
(11-12节)关系

   
第1-2节(关系)主的属性;第3-4节(危难)人心灵的软弱;第5-6节(信靠)主过往的工作;第7节(逼切)唯有主能;第8节(信靠)主今天的慈爱;第9-10节(危难)神的灵的引导;第11-12节(关系)主的属性。

   
第2节 
 在扫罗追杀大卫的整件事中,大卫虽然无辜,但由于不断受压逼,仍不免会想到:我是否得罪了主?并非一切苦难都与罪有关,但每当我们遭遇苦难的时候,都应该迅速自我省察,这是害怕得罪主的正确反应。

   
第5-6节  
回忆的功效:我们若忆起自己的从前,往往只会带来伤感,甚至会产生自怜;但回想主昔日的工作,却会使我们发出信心的祈祷。「渴想你」:神子民默然无声的需要,在神眼是顶重要的。

   
第7节出路是在神里面:大卫并非祈求要除去或消灭仇敌,而是只求主在恩典中仰脸看他。这就是他全部的需要──只要主望他一眼!

    第8-10节
他渴望的是神本身,而非单单患难的完结。神的恩典可以使人有能力去顺服。「你的灵本为善」(尼九20)。

   
第11-12节 
这是诅咒式祈祷的例子:我们看见第11节后大可放心,知道我们可以作这种祷告;11节那些看似「温和」的措辞,其实包含了12节的「严峻」要求,因为这是主处理不义诬告的方法(申十九16-19)。在某些情况(大卫的情况就是一例),要得拯救就不能不消灭某些人,祈求前者就等于祈求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