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第九篇

诗篇

注释

第九、十篇
挣扎中的信心

   
诗篇第九和第十篇合起来,是一首不完整的字母诗(参专文「诗歌书的研读」)。其中有4个字母不见了,两个字母位置调换,并有一个字母出现在诗节的第二个字中。有人曾尝试把它重组成完整的字母诗,但所失落的字母以6个一组分为3组:九章1至12节,九章13节至十章6节及十章7至18节。主题是「恶人」的逼迫(九6、17、18,十2、3、4、13、15)。第一大段(九1-12)以赞美作开始和结束(1-2、11节),是一段平静的宣告:恶人虽在四周,但神仍然坐着为王。但到第二段(九13至十6),因着现实生活的凶险动荡,诗人向神呼求「怜恤」(九13)及反击(九19)。神站在远处(十1),而恶人却猖獗(十2-6)。结局虽然明确(九15-16),但未必能使人在眼前困境中得着实时的安慰。第三大段(十7-18)则表明,祷告足以应付眼前困境。

   
恶人(7-10节)以为神不再鉴察,但神并非他们想象中那样。相反,祷告带来神的介入,神最终必会全面消灭和审判恶人(11-16节)。神会垂听祷告,并会为无助者伸冤,而欺压终必停止(17-18节)。

 

九1-12
坚定的信心


(1-2节)赞美


(3-4节)公义的君王


(5-6节)最后审判


(7-10节)公义的君王


(11-12节)赞美

   
恶人最终必被打倒,欺压终必停止,这不单是我们的安慰,更是我们信心的起点(5-6节)。「耶和华坐着为王」:大卫首先想象在最后审判的日子(3-4节),以过去时态记录他的「仇敌」如何败亡,和自己获宣告无罪的情况。大卫并在7至10节的平行段落中,期盼执掌王权的神在那一天施行审判。

   
第1-2节
称谢
「奇妙的作为」是超越人类能力范围的作为。「因你欢喜怏乐」:喜乐的源头由那些「奇妙的作为」转移至施行作为者身上。「名」:代表祂自己的鷃性。尽管生活艰难,万物的结局仍未临到,我们仍可因神自己及祂的作为欢欣赞美。

   
第3-4节
公义的王:倾覆与宣告无罪
「一见你的面」:
主的临在已经足够(启六16)。

   
第5-6节
最后审判
神的审判范围包括人的本性(「名」)、作为(「城邑」)和历史地位(「名号」)。

   
第7-10节
公义的王:审判与保护重复第3至4节的「宝座」、「公义」及「判断」。这几节将神为属祂的人伸冤(4节)阐述成大卫一行人等必得平安的声明。换言之,在最后审判临到时要显露的事实(因神届时坐着为王),今天也是事实(因神时刻皆坐着为王)。第9-10节描写神的本性和我们可做的事。祂是我们的「高台」,是高高在上的,显示我们极度平安稳妥。「没有离弃」:是以过去完成时态表达神的本性恒久不变──现在不会,永远也不会。

   
第11-12节
赞美主作王(和合本:「居」)
最后审判使主的王权最清楚地彰显(4、7节),但祂今天已是王,管治祂的子民;我们要向「众民」(新国际译本:「列国」)传扬此事。「所行的」:包括祂的创造、救赎和保守。

 

九13至十6
冲击中的信心

   
向神呼求怜恤(九13)及向神追问「为甚么」(十1),点出这首诗歌第二大段的主题。信心仍然坚定,因为它不是建基于地上变幻无常的福乐,而是建基于仍然坐着为王的神。但地上的冲激确实存在;我们所处身的世界许多时候看来都是由心中无神和敌挡神的人掌管。


(13-14节)现今的需要:危难迫近


(15-20节)将来肯定的结局


(十1-6)现今的需要:神似乎离我们很远

   
第13-14节
现今的需要:危难迫近
「把我提拔起来」
强调神作为提拔者的属性,而不单指神提拔的行动。由坚定的「我要传扬」(1节)转变为「好叫我述说」(14节)。两者皆是指复述的动作。眼前的困境使赞美声消减。虽然诗人深信神终会有所行动,但如果神现在就采取行动则更好!这实在是一首非常写实的诗篇!

   
第15-16节
罪必招报应
「陷在……缠住」(15节):过去完成时态表示肯定语气。在神的照管下,罪是回力刀。16节用现在时态,显示恶人现已(在不知不觉中)自食其果。

   
第17节
恶人被除掉
「阴间」:死人所在之地。

   
第18-20节
神必不忘记 
虽然将来的审判(15-17节)和拯救(18节)势在必行,但对眼前困境毫无帮助。因此,诗人需要祷告(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