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第十六章

16:1-4 
求显神迹的试探

 

1「从天 ......
看」:指行奇事证明 的确是从神而来。(另见可8:11注)

 

2-3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懂得从天色预测气象,却看不出耶稣的教训和神迹来自耶和华神(参12:24,
28)。

 

4「除了 ...... 给他看」:见太12:39-40注。

 

16:5-12 
酵与饼的讨论

 

7-8 见可8:17-18注。

 

12 犹太人往往以「酵」比喻罪恶的腐化作用。(见林前5:6-8; 加5:9)

   在此,「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指这些宗教领袖的错谬教训以及虚伪、邪恶的心态(见16:1, 4; 参路12:1)。

 

16:13-20 
彼得对耶稣的宣告

 

13「该撒利亚腓立比」:见可8:27注。

 

16 彼得知道耶稣不但是犹太人期待的弥赛亚(见1:1注),更是神的独生子。

 

17「巴约拿」:即约拿或约翰的儿子(约1:42)。「属血肉的」:指有限的、脆弱的人类。

 

18「教会」:原意是「所召出的会众」(参徒7:38旷野「会」)。耶稣所要建造的普世性「教会」,不是建基於彼得本人身上,而是在彼得所持的信仰(16)上。

 
「阴间」:人死後灵魂的居所(另见路16:23)。「阴间的权柄」:指导致死亡的魔鬼权势。

 

19「捆绑」、「释放」:为犹太教师的术语,

    1用於司法及教义的讨论。表示「禁止」或「准许」某意见;

    2另用於纪律行动。表示对某人加以「制裁」或「解除刑罚」。

  
此外,「凡 ...... 捆绑的」、「凡
...... 释放的」,在此都属中性,可见19节主要是说:彼得日後所发出的宣判,不论是立例的或纪律方面的,因为有神的同在和指示(17),所以在天国内将会有效。彼得的这个权柄,也属其他门徒所有(太18:18)。

 

16:21-28 
耶稣首次预言受难

 

21「从此
...... 门徒」:见可8:31注。「长老,祭司长,文士」:就是犹太公会的成员(见5:22注)。

 

23 耶稣知道彼得无意之间成撒但的工具,意图引诱 离开神定下的旨意,依循人性害怕受苦的倾向。

 
「绊我脚」:原意是使我陷入纲罗。

 

24-26  
见路9:23-24注。

 

27 原文在此有「因为」一字,连於上文。正因为耶稣将要在荣耀里降临施行审判,所以只顾肉身性命和今世享受,忽略属灵生命的人是最愚拙的(26)。

 

28「没尝死味以前」:即「在离世之前」。「看见 ...... 国里」:见可9:1注。

  

思想问题(第16章)

 

1 为什麽耶稣对求看神迹的宗教领袖先後两次说出同样的答案?(见12:39-40; 16:4)

 

2 耶稣为何警戒门徒要提防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

  今日我们如要过圣洁的生活当提防什麽教训和心态呢?

 

3 天主教对16:18-19的解释是:耶稣立彼得(与继承他的教宗)为教会的元首,赐予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大权。你同意吗?参18:18。

  这两段显示教会实在有什麽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