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绪论

马唐纳注释

 

以赛亚书

先知书简介

   
旧约圣经从以赛亚书至玛拉基书这部分,常被称为“先知书”。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和但以理被称为大先知,只因为他们的书卷的篇幅较其它书卷为长;十二卷篇幅较短的先知书被称为小先知书。

 

壹.先知的职任

   
按圣经真义,先知是神的代言人。在罪恶泛滥、信仰遭背弃的时期,他们1被兴起来指斥百姓的罪,并预告百姓若不悔改,将受到神的审判。

   
在旧约,先知时期始於撒母耳(约主前1100年),在祭司制度衰落的时候。先知们继续他们的工作至旧约历史的结束(约主前400年),包括被掳归回及重建耶路撒冷和圣殿。

   
然而,先知书的着写要到王国分裂(约主前930年)时期才开始;因此,先知书中记述的事件,可配合列王纪和历代志的记载,直至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

贰.先知的方法

   
正如论者常指出的,先知书的信息包括代言和预言。

   
代言指先知们说出神的话。他们意识到自己正说出神的话,所以用一些语句象“耶和华如此说”或“耶和华的话临到我”(参看耶一9;结二7)。

   
作为预言者,他们透视未来,告诉百姓顺从和悖逆所导致的後果。先知自己不常明白那些信息(但七28;八15~27;一○7~
15;启七13,14;一七6)。他们在预言将临的弥赛亚时,特别感到困难。他们预言基督的受苦及随後的荣耀时(彼前一10~13),不能理解弥赛亚怎可同时是耶和华受苦的仆人,又是那统管全地的君王。他们不知道弥赛亚有两次不同的降临──降生伯利恒和再临橄榄山。他们也不知道两次降临之间有一段加插的时期。

叁.先知书的题材

旧约先知书的题材可归纳如下:

    1.
神的圣洁。

    2.
神选民的罪和失败。

    3.
呼召悔改。

    4.
百姓若不悔改,神有审判临到。

    5.
神对邻国的审判。

    6.
部分被掳的国民归回故土。

    7.
弥赛亚的来临和被拒。

    8.
弥赛亚在大能和大荣耀中降临。

    9.
复兴神的选民。

    10.
基督作全地的王。

   
在这里我们要留意,教会并不是旧约预言的主题。我们不预期从中找到有关教会的记载,因为新约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创立世界时隐藏在神里面的奥秘(弗三4~6)。

双重参考之律是明白某些旧约经文的有用钥匙。双重参考之律指旧约的一些预言有即时应验和部分应验;并将来有一天完全的应验。例如约珥书二章28至32节的预言,在五旬节时部分应验了(徒二7~21);但这预言在大灾难时期结束、主耶稣再临地上设立祂的国度时,完全地应验。

   
我们要记住,有些预言从开始就是明确清晰的,但另一些未到真正发生时仍不知道内里乾坤。

   
我们应该避免对预言作想象性的诠释,
宣称某人或某件事是预言的应验,但後来却显明不是,以致造成很大的错害。

肆.先知书的用词

下面一些重要的字词能帮助我们明白先知书:

1.
以色列一名通常指北国的十个支派,
但也有时候指整个民族──亚伯拉罕的所有子孙。

2.
另一方面,犹大则通常指南国的两个支派,即犹大和便雅悯。

3.
以法莲一名用来描述十个支派,即北国(尤其是在何西阿书)。约瑟家也指到北国。

4.
撒玛利亚是北国的首都,常被提到。

5.
耶路撒冷是南国的首都。

6.
尼尼微是亚述的首都。

7.
巴比伦城是巴比伦帝国的首都。

8.
大马色是亚兰(即叙利亚)的重要城邦。

   
先知在痛斥拜偶像之罪时,常使用有关拜偶像的字词,例如“木刻的偶像”、“高冈”、“橡树”或“青翠树”,和“园中”。

   
“审判”通常被先知用来指公正。他们指责“审判”的堕落,意即他们谴责审判官收贿,不主持公正。

    
先知书明显提到以色列余民的概念;
这些书预言将来有一天,以色列民中信主的余民回转,就象被掳巴比伦後,余民归回一样。

伍.先知书的分类

   
先知书可以按几个方法分类。我们已经看过将其分为大先知书和小先知书,另外也可以按照先知生活的时期来分类:

            
被掳前

以赛亚书       
   约拿书

   
耶利米书     
弥迦书

   
何西阿书     
那鸿书

   
约珥书      
哈巴谷书

   
阿摩司书          
西番雅书

   
俄巴底亚书

 

    被掳期间       
被掳後

  
以西结书         
哈该书

  
但以理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被掳前的先知在亡国之前事奉神;被掳期间的先知在以色列民被掳巴比伦後代神发言;被掳後的先知与人民一同归回本国,劝勉他们重建耶路撒冷和圣殿,并改善道德风气。

   
先知书也可以按照信息的主要对象来分类:

    以色列      
列国

   
何西阿书     
那鸿书

   
阿摩斯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犹大

   
以赛亚书     
西番雅书

   
耶利米书     
以西结书

   
约珥书           
但以理书

   
弥迦书              
哈该书

   
哈巴谷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先知当中,有些是在多过一个群体中间事奉的。例如:约拿可归为以列国为对象;

弥迦对以色列说预言,也对犹大说;那鸿对犹大(一15)说,也对尼尼微说;哈巴谷也多次提到列国。

   
在不少情况中,先知的名藏在他所说的预言中。例如:以赛亚的名字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以赛亚书十二章2节说:“主耶和华..成了我的拯救。”

耶利米──耶和华建立或耶和华所高举的(五二31)。

以西结──神坚固(三四16)。

约珥──耶和华是神(二13)。

弥迦──谁象耶和华?(七18)。

西番雅──耶和华所隐藏的(二3)。

玛拉基──我的使者(三1)。

 

陆.先知书年表

下面的年表能帮助读者明白先知书中的好些经文。

以色列国(北国支派)
王国分裂後,亚兰是以色列的头号敌人。

然後亚述帝国兴起掌权,威胁以色列。

 

亚述征服以色列的步骤如下:

1.
耶户向亚述王撒缦以色纳贡(主前842年)。

2.
米拿现向提革拉毗列色纳贡,提氏开始把以色列人掳离以色列地。

3.
比加作王期间,提革拉毗列色攻陷拿弗他利全地,把那些地方的居民掳到亚述国(王下一五29)。他又侵扰约但河东的地方,在主前七四○年,把两个半支派的人驱逐到米所波大米(代上五26)。後来何细亚谋反,弑杀了比加,登上王位。

4.
何细亚成为撒缦以色的仆人,向他进贡;但他阴谋背叛亚述王,送礼物给埃及王,企图与埃及结盟,以挣断亚述的枷锁(王下一七3,4)。

5.
撒缦以色围困撒玛利亚,主前七二二或七二一年,城被攻陷,很多人被掳到米所波大米和玛代(王下一七5,6,18);余下的人都被迫臣服於异族。

 

犹大国(南国支派)

亚述征服了北国後,开始威胁犹大。神向犹大保证,虽然亚述人敌对他们,但亚述人不会成功,反而被消灭。这件事发生在希西家作王、西拿基立攻击耶路撒冷的时候。

后来,巴比伦势力兴起,成为犹大最大的威胁。巴比伦征服犹大的政治步骤如下:

1.
约雅敬成为埃及王的傀儡。

2.
巴比伦征服了埃及和亚述,於是犹大臣服於其势下(主前605年)。

3.
在主前六○五年(约雅敬第三或四年),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把圣殿中的一些器皿带到巴比伦,又把王族中的一些成员掳去作俘虏。被掳的人中包括约雅敬王和先知但以理(王下二四1~6;代下三六5~8;耶四五1;但一1,2)。

4.
在主前五九七年,尼布甲尼撒把约雅斤和很多其它人掳去(王下二四10~
16)。以西结也在这时被掳去。

5.
在主前五八六年,尼布甲尼撒的军队焚烧圣殿,破坏耶路撒冷,掳走大批国民,只留下最贫穷的人(王下二五2~21)。

6.
剩下的人由省长基大利管治,耶利米也在这群人当中。後来基大利被暗杀,余民中很多逃到埃及,耶利米也被他们带去了(王下二五22~26)。

 

被掳七十年和被掳之後的时期

   
主前五三九年,古列夺取了巴比伦,巴比伦帝国覆亡。古列发出谕令,准许俘虏归回以色列地。主前五三八年,所罗巴伯率领第一批国民回归故土;主前四五八年,以斯拉率领第二批人归回。

   
主前五三八至五三六年,玛代人大利乌作王。

   
主前三三三年,希腊人亚历山大大帝推翻玛代波斯帝国,取得世界的统治权。

   
被掳七十年始於耶路撒冷在主前五八六年陷落,终於圣殿在主前五一六年重建。

 

评注

 当时也有一些女先知,如户勒大(王下二二14;代下三四22)。

以赛亚书

简介

   
“以赛亚..是希伯来先知和演说者中最伟大的一位。他华丽

的措辞、出色的形象化描述、多样化的风格和优美的文笔,实为一时无两。他被称为“旧约先知王子”实当之无愧。”
~安格

壹.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

   
欣赏基督教文化的旅客到爱尔兰的美丽首府游览,通常被带往参观一座私人府第,
是一位最伟大的作曲家曾举行他“世界性首演”的。一七四二年四月十三日,韩德尔的弥赛亚神曲在爱尔兰都柏林作首次公演。懂音乐的人,没有一个质疑韩德尔歌曲之优美出色。但这最着名的神曲的剧本(歌词)又怎样呢?歌词全部来自神的话语,尤其是旧约的弥赛亚预言。对这剧本作出最大贡献的,是一位希伯来作者;他在他的弥赛亚,
并韩德尔和你我的弥赛亚道成肉身之前七百年出生;他的名字就是以赛亚。他着写了旧约预言中最长、最优美、最多弥赛亚预言的先知书。

 

贰.作者

   
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
希伯来文Yesha′yāh.,耶和华是拯救或耶和华的拯救),看见了一个构成以赛亚书的异象。由於那些批判理论“把它锯成碎片”,所以我们将对本书作较全面的介绍。以赛亚书的一致性

   
有将近一个世纪,好些由所谓“高等批判家”所发表的理论,几乎被看作事实而非假设来教导人。在不少圈子里,有些看法差不多成为理所当然的。其中包括:五经不是摩西写的;但以理书不是但以理写的;彼得後书不是彼得写的;教牧书信很可能不是保罗写的3;六十六章被认为是以赛亚着写的经文中,只有头一部分是他写的。

   
以赛亚书是圣经的主要作品,满载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尤其批判家认为是别人写的那些部分),经常在新约中被引用,因此我们感到要在这关键的问题上,比平常的情况多花一些篇幅去阐释,让信徒知道。

   
我们的做法是,先提出以赛亚为全卷以赛亚书的作者的正面论据;然後逐一答辩反对这一致性的论据。

1.
历史和传统的见证

   
直到十八世纪末,差不多所有犹太教和基督教学者都接受,以赛亚书为一长篇幅的预言,由一位才华横溢的着者──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写成。

   
然而在一七九五年,杜达宁提出有“第二个以赛亚”(或作“另一个以赛亚”),
是第四十至六十六章的作者。无疑,历代以来所有谨慎的读者都注意到,以赛亚书第一至三十九章和第四十至六十六章在内容和观点上有所不同;但这并不证明是不同作者的手笔。一八九二年,邓姆否定第四十至六十六章的一致性,假设有“第三个以赛亚”,是第五十五至六十六章的作者。有些人甚至把事情带到更远,但在新派的圈子里,普遍接受有二至三个“以赛亚”的看法。

   
早期的传统从来没有提出有两个或以上的作者;事实上,相信以赛亚书的一致性是在先的、统一的、毋庸置疑的。

2.
新约的见证

   
以赛亚书是诗篇之後,新约引用最多的旧约书卷,其一致性常被当作必然。施洗约翰(太三3;路三4;约一23)、马太(太八17;一二18~21)、约翰(约一二38~41)
和保罗(罗九27~33;一○16~21)引用第二部分的预言时,都看以赛亚为着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福音十二章38至41节,因为经文不是单单提到以赛亚书,而是提到作者本人:“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指着他说这话。”(41节)“这话”是指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节(那是书卷的第二部分)
(38节),和出自第一部分的以赛亚书六章10节(以赛亚在那里看见基督的荣耀)(39
~41节)。

3.
铺排和发展的一致性

   
以赛亚书的铺排和次序显示出连贯性,

说是由两个或多个作者的作品凑合而成,是

格格不入的。

4.
壮丽无比的诗章

   
书卷的第二部分优美出众,叫人难以相信这样出色的作者会被完全遗忘(他被指生活於主前500年)。毕竟,篇幅短小的小先知书全都按它们的作者命名。

5.
死海古卷

以赛亚书的死海古卷(主前二世纪的文献),没有显示第四十章有任何的异样。

回答反对以赛亚书一致性的论据反对以赛亚书一致性的,主要有三个论据:历史观点、语言学论据和神学论据。

1.
历史观点

   
十居其九都同意,以赛亚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至三十九章和第四十至六十六章)。第三十六至三十九章是历史的插段。有趣的是,第一至三十九章正好反映旧约;
而第四十至六十六章则与新约相似──甚至章数也是,一章配一卷书。然而,这只是巧合,因为章的划分不是默示文本的一部分。

   
第一至三十九章很明显是从被掳前的观点写成;第四十至六十六章则清楚是从被掳後的观点写成。以赛亚能够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的观点写作吗?很多评论家认为不能。然而,耶利米、但以理,甚至我们的主(太一三),有时候也这样做。

   
如果第四十至六十六章写於主前五百年,为什麽带有巴勒斯坦的特色,而不是巴比伦的特色?

2.
语言学论据

   
批判家坚称,“以赛亚二书”的风格跟以赛亚书不同。大家都注意到,由“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四○1)开始,在观点上有很大的分别;但这只证明作者的风格多样。柏拉图、米尔顿和莎士比亚都能根据作品的不同内容,在风格上作出多样的变化。第四十至六十六章记载很突出的弥赛亚篇,其壮丽的安慰信息可解释这样的分别。

   
还有,以赛亚书的两(或三)部分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不少细节需要有希伯来文的知识,但整卷书都有出现的一句以赛亚的用词是“神的圣者”──神的一个称号。

3.
神学论据

   
批判家不主张以赛亚“一书”和“二书”在神学上有矛盾,只是“二书”更为“艰深”罢了。(这正好把整套不可靠的进化论应用到每一件事上,不单是生物学上。以赛亚书强调神的威荣,而“以赛亚二书”
则强调祂的无限。事实上,跟以赛亚书同时代的弥迦书,也载有类似所谓的“以赛亚二书”的思想。)

   
神学论据是三者中最不堪一击的,但它首先提出那些理论背後的真正原因:反超自然主义。

   
以赛亚在古列出生前几百年就提到他的名字──如果我们接受只有一个以赛亚的话。约瑟夫说,古列自己是读以赛亚书第四十五章而受到影响的。

   
很多普遍被说成是增补的篇章,大多是已经应验的具体预言。这再次显明,不承认较早的写作日期,是反超自然者的偏见。

   
毕竟,既然神是全知的,祂要借着祂的先知,按照祂所选择的详细程度来预测未来,是轻而易举的。

   
因此,虽然这些理论在一般认为是基督徒圈子的群体中产生了影响力,但古旧的、统一的、福音派的立场是既坚固又合逻辑的:正如一章1节说,整卷以赛亚书是由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所写的。

 

叁.写作日期

   
以赛亚“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六1,约主前740年)开始他的事奉。他事奉的

年日历四王之久:乌西雅、约坦(他们大体上是好王)、亚哈斯(他是一个恶王)、希西家(他是一个非常好的王,也是先知的挚友);他的服侍对象以犹大为主。由於以赛亚记载了西拿基立之死(主前681年),他很可能活到至少主前六八○年,实际上他事奉的年日长达六十年呢!根据传统,以赛亚死於恶王玛拿西执政期间。

 

肆.背景与主题

   
以赛亚名字的意思也是本书的主题。救恩出自耶和华。救恩一词在本先知书一共出现了二十六次,而所有其它先知书加起来也不过出现了七次而已。这个主题阐明本书的一致性:第一至三十九章描画人对救恩的巨大需要,而第四十至六十六章则说明神对救恩的丰富供应。

   
以赛亚警告以色列,她的恶行将受到刑罚;然而神有恩典,有一天要为犹太人和外邦人预备一位救主。

   
在政治上,弱小的以色列国常要在列强的箝制下争扎求存,北面有日益强盛的亚述,南面有江河日下的埃及。书卷的後半部分把先知投射到二百年之後,超级大国巴比伦的时代。

大纲

壹.从以赛亚时代所预言的刑罚与祝福(一~三五)

一.对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审判有曙光照耀(一~五)

1.
神对以色列的指控(一)

2.
自洁後将来所得之福(二~四)

3.
以色列犯罪的刑罚(五)

二.以赛亚的蒙召、洁净和职分(六)

三.以马内利之书(七~一二)

1.
弥赛亚的奇妙诞生(七)

2.
弥赛亚的美地(八~一○)

3.
弥赛亚的千禧年国度(一一~一二)

四.对列国的审判(一三~二四)

1.
对巴比伦的审判(一三1~一四23)

2.
对亚述的审判(一四24~27)

3.
对非利士的审判(一四28~32)

4.
对摩押的审判(一五~一六)

5.
对大马色的审判(一七)

6.
对非洲无名之地的审判(一八)

7.
对埃及的审判(一九~二○)

8.
对巴比伦的审判(二一1~10)

9.
对度玛(以东)的审判(二一11,12)

10.
对亚拉伯的审判(二一13~17)

11.
对耶路撒冷的审判(二二)

12.
对推罗的审判(二三)

13.
对全地的审判(二四)

五.诗歌之书(二五~二七)

1.
以色列颂赞国度福气之歌(二五)

2.
犹大唱永久的磐石之歌(二六)

3.
神给得赎的以色列之歌(二七)

六.以色列及耶路撒冷的衰落和再兴起(二八~三五)

1.
以法莲/以色列有祸了(二八)

2.
亚利伊勒/耶路撒冷有祸了(二九)

3.
与埃及结盟的有祸了(三○~三一)

4.
公义之君作王(三二)

5.
抢掠者/亚述有祸了(三三)

6.
列国有祸了(三四)

7.
将来之国度的荣耀(三五)

贰.历史过渡:希西家之书(三六~三九)

一.希西家救民脱离亚述之害(三六~三七)

1.
亚述对神的蔑视(三六)

2.
神毁灭亚述(三七)

二.希西家的得病和痊瘉(三八)

三.希西家的罪(三九)

叁.从日後被掳的角度看安慰的预言(四○~六六)

一.以色列将来蒙拯救的安慰(四○~四八)

1.
神的赦罪和平安带来的安慰(四○1~11)

2.
神的属性带来的安慰(四○12~31)

3.
以色列的圣者带来的安慰(四一)

4.
耶和华的仆人带来的安慰(四二)

5.
以色列的归回带来的安慰(四三~四四)

6.
神的受膏者古列带来的安慰(四五)

7.
巴比伦偶像之坠落带来的安慰(四六)

8.
巴比伦衰亡带来的安慰(四七)

9.
以色列受管教後回转带来的安慰(四八)

二.弥赛亚和祂被以色列弃绝(四九~五七)

1.
弥赛亚为仆人(四九)

2.
弥赛亚为真门徒(五○)

3.
弥赛亚为公义之君(五一1~五二12)

4.
弥赛亚为赎罪祭(五二13~五三12)

5.
弥赛亚为救赎主和挽回者(五四)

6.
弥赛亚为普世传道者(五五1~五六8)

7.
弥赛亚为恶人的审判官(五六9~五七21)

三.以色列的罪、审判、悔改和复兴(五八~六六)

1.
真正属灵的喜悦(五八)

2.
以色列的罪孽(五九)

3.
锡安将来的荣美(六○)

4.
弥赛亚的事奉(六一)

5.
耶路撒冷将来的欢乐(六二)

6.
复仇之日(六三1~6)

7.
余民的祷告(六三7~六四12)

8.
耶和华回答余民的祷告(六五)

9.
圆满的结局:平安如江河(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