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第一章
下一篇
一1-8
以利加拿和他两个妻子
首3节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记述了撒母耳的双亲和他们每年往示罗圣所的习惯。当时纳妾是合法的(参申二十一15-17),而第二个妻妾大概是一种富裕的象征。本章背景是一个敬畏神的家庭。但那并不是一个完全快乐的家庭。不育在今天仍可引致心理上的苦恼,而在旧约时代,情况就严重得多,因为在旧约文化里,已婚妇人若没有孩子,就是一种耻辱。虽然以利加拿欲开解哈拿,但他另一个妻子毘尼拿却作她的对头,使她生气;这情况令哈拿难以忍受。
根据历代志上六章22至38节,苏弗人(新国际译本:「以法莲山地的拉玛,有一个苏弗人;是苏弗玄孙…」,和合本译「琐非」,并作为拉玛地名的一部份)是利未支派中的一族,但这里所强调的事实,是以利加拿住在以法莲支派的山地上。因此,他自然是到示罗去敬拜神。这几节经文说明了当时一些宗教上的惯例。以色列人会一年一度举家前往圣所如示罗,好在节期或一些特别的家庭节日敬拜神。这些家庭会把祭牲献上。献祭完成后,部分祭肉会归给敬拜的人。较详细的资料可见于二章13至16节。明显地,这样的祭肉「双分」很受重视,但在这故事里,祭肉却引起偏爱、嫉妒、苦毒和烦恼。
一9-20
哈拿的祷告和撒母耳的出生
在伤心绝望的时候,哈拿惟有迫切地祷告,求神赐她一个「儿子」。她严肃地起了一个誓,以加强她的祷告(11节)。这个神所赐的儿子会从出生至老死,完全归神所有。民数记第六章详述了以色列人怎样可以自愿在一段特定的日子内,把自己献上事奉神。这些人称为拿细耳人,他们许愿不会剃头,那是他们归神所有的一种外在表征。哈拿以相同的方法,答应把儿子永远献作拿细耳人。
示罗的首席祭司以利愿意祝福和支持哈拿的祷告(17节)。他起初的误解(13-14节)也暗示了读者,以利正逐渐失却作以色列领袖的能力。
故事的续集是撒母耳的出生。19至20节把人和神的作为集合在一起。一方面,撒母耳的出生完全是自然的,但把哈拿的不孕除去,却完全是神的作为。哈拿自己毫不怀疑、完全相信那是神响应了她的祷告。「撒母耳」这名字,字面上的意思并不是「祈求」;在希伯来文里,这名字读起来好像「神听见了」。旧约好几次对名字的解释都带出了别的相似字词的含义。扫罗这名字的意思是「祈求」;圣经作者可能一开始便告诉我们,撒母耳是神差遣而来的一个人,扫罗却不是。
一21-28
撒母耳被献上
本章末记载哈拿怎样取得丈夫的同意,还了她的愿,把撒母耳「归与耶和华」。他们把一些礼物和祭物带往示罗(24节),但他们最大的自我牺牲,是把刚断了奶的孩子留在圣所。本章最后一句大概是指年轻的撒母耳,他双亲把他留在示罗与以利在一起时,他就「在那里敬拜耶和华」(二11也相仿)。「敬拜」一词很含糊,可以指以利或以利加拿敬拜神,但撒母耳似乎是最自然的主词。出自昆兰的一份希伯来文抄本使哈拿成为主语,作「她敬拜」,而这也很有道理:她把孩子献给以利,然后敬拜神,因为神把她所求的赐给她。这个不重要的经文问题并没有影响本段大概的意义。
我们不应视哈拿的故事为:神应许会把祈求者的不育或其它身体疾病除去,虽然这确实强调了出于信心之祷告的价值。它主要目的是显出神怎样控制一些事件。若哈拿于较早时已得着一个儿子,也许她不会把他留在示罗的圣所,在那里长大,作一个属神的人,受人注目,准备担当领袖的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