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简介

写作背景

 

腓立比位於马其顿省东部,因记念亚历山大的父亲腓立比而得名,後来归入罗马帝国版图,被该撒亚古士督封为帝国的殖民地,也是帝国

的军事驻防地 (徒16:12);
政治、军事、习俗悉照罗马制度,使得腓立比人有很强的罗马公民之意识(参徒16:20-21,
35-39)。

 

腓立比是保罗在欧洲传道的第一个城市(徒16:9以下), 可谓「基督教在欧洲的诞生地」,也是福音策略要地。该城犹太人很少,保罗在

此传道时并不见有会堂,故教会的组成分子可能多为外邦人。在保罗所建立的教会中,以腓立比教会与保罗的关系最为亲密 (参1:8;
4:10

),也惟有他们屡次在物质上供给保罗(林後11:9;
腓4:15-16)。

 

传统认为本书是保罗在罗马监禁时写的(参1:13注;
4:22注),与以弗所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合称为「监狱书信」。虽然近来不少学者

主张保罗遭监禁的地点是在以弗所,但仍没有压倒性的证据。大部分学者相信本书是监狱书信的最後一卷,即写於保罗在罗马被囚两年的

尾声(徒28:30)。

 

当保罗坐监时,腓立比教会差遣以巴弗提携带教会的赠物前往探望,不幸以巴弗提在途中或抵罗马後患了重病,消息传至腓立比,使教会

十分担忧。现在以巴弗提已病愈,保罗急欲打发他回去,以消除双方的忧愁,并顺道托他捎信给教会。信中除了向教会致感激之情,并就

教会的一些问题(如不和的倾向、假教训的危机),施以教导。

 

 

主题特色

 

本书是保罗写给教会的书信中数一数二的具私人性质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他与教会极亲密的友谊。保罗且以信任、坦白的语气,揭露他

自己灵程上深刻的经历。

 

我们从经常出现的钥字可看出本书的一些主题,例如,「喜乐」(或「欢喜」)於原文出现了十六次。保罗既遭监禁,又受人攻击,但在

逆境中愈发靠主喜乐,并且希望以他的喜乐感染与他一同受苦的教会,充分表现出牧者的心肠。

 

其次,本书九次提及「福音」,充分流露保罗对推展福音的关注。在这方面,腓立比教会不独在金钱上资助保罗,而且当中有多位与他一

同劳苦,成了他传福音的夥伴(见2:25; 4:2-3)。
然而,当时教会有不和的现象(2:14; 4:2),
保罗因此要求他们彼此同心,同有一个心

思意念(1:27; 2:2; 4:2),活出合一的见证。

 

在勉励信徒合而为一、彼此谦卑顺服之时,保罗引述了基督的榜样(2:6-11)──
基督贵为神子之尊,自甘卑微舍己,最终获得高升,活

现了「自卑者必升为高」的真理 (见太23:12) 。
本段与约1:1-18; 西1:15-20; 来1:1-14,同为新约著名的基督篇 ,
对基督的神性与工作

描写尽致。

 

正因保罗认识主至深,他在本书中洋溢对基督的挚爱,不单愿意为置生命於度外,更愿离世与 同在(见1:21-23;
3:7-14)。

 

本书大纲

 

Ⅰ 序言(1:1-11)

Ⅱ 保罗现在的处境(1:12-26)

 1在捆锁中仍兴旺福音(1:12-18)

 2无论生死,总叫基督显大(1:19-26)

Ⅲ 劝勉(1:27-2:18)

 1当为福音齐心努力(1:27-30)

 2当彼此同心,效法基督(2:1-11)

 3当坚持到底,表现生命之道(2:12-18)

Ⅳ 保罗未来的计划(2:19-30)

Ⅴ 当防备错误教训(3:1-4:1)

Ⅵ 最後劝勉(4:2-9)

Ⅶ 领谢馈赠(4:10-20)

Ⅷ 结语(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