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第十五章

1-35  扫罗王再次受责

 

扫罗先前的不法举动(13)已使他的王朝不得长久,这次再度违命,结果连本身的王位也不保。整件事是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之役为背景,

出征前神命令百姓要将亚玛力人灭尽,因他们曾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时趁火打劫(出17:8-16),结下仇怨(申25:17-19)。
一如往常,扫

罗并没有完全遵守神的命令(参13:8-10),擅自保全了亚甲王及上好的牲畜并且加以掩饰及卸责
(15, 21) , 结果遭神弃绝。

 

1-3  扫罗奉命灭尽亚玛力人

 

亚玛力人在犹大南部至埃及的沙漠一带过游牧生活。

 

3「灭尽他们所有的」:原文为「灭尽他们所有的归 」,既然所有的要灭尽献给神,人就不能取出据为己有;扫罗违背这清

  楚的命令实在难辞其咎。 

 

4-9  扫罗将亚玛力人打败

 

扫罗通知亚玛力人的邻居基尼人离开,因他们一直以来都善待以色列人,跟著扫罗将亚玛力人打败,把所有的杀尽灭绝,却保留了亚甲王、

上好牲畜与美物。

 

4「提拉因」:犹大南部的一个城(或称「提链」,书15:24)。

 

 「另有犹大人一万」:这里特别提到犹大支派,或许因为亚玛力人最接近他们的境域,这次战争与他们最有关连,所以他们

   派出这麽多人参战。

 

5「城」:亚玛力人居无定所,「城」大概指当时他们住的地方。

 

6「基尼人」:属游牧的米甸族,摩西的妻子为基尼人。(参士1:16)

 

7「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大概是传统的术语(参串),哈腓拉在亚拉伯,而书珥则在埃及的东界。

 

10-12  神後悔立扫罗为王,撒母耳得悉扫罗违命

 

10「後悔」:按照神的计划,以色列的君王并不出自便雅悯支派(参创49:8-10) , 但神仍乐於使用扫罗来开拓国境,为王国铺路。

 

  「後悔」在此是指神因扫罗的失职而大感失望。

 

11「撒母耳 ......
哀求耶和华」:撒母耳求神不要废掉扫罗的王位,但显然不得要领。

 

12「迦密」:此地位於犹大支派境内,在希伯仑的南面。

 

  「吉甲」:扫罗下到这里,大抵要为是次战役献感恩祭。

 

13-23  撒母耳责备扫罗

 

15 扫罗将责任推卸在百姓身上。

 

  「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这话表面看来有充分宗教理由,事实上却违背了神的命令,因为献祭的人虽在一些情形下可分享

   祭肉,但这些掳掠得来的牛羊是要全部归给神的(3),
百姓无权享用。

 

17-19 撒母耳认为扫罗实在是狡辩,他身为国君,没有理由受百姓左右而违背神的命令,对整件事他理应负上全责。

 

20 扫罗仍强辩,坚持自己无罪。

 

22-23 这两节为诗体,道出顺从神的重要,针对扫罗不听从神,却以献祭敷衍神的错谬。日後先知对宗教礼仪也有相同的观念,强

      调礼仪与信仰生活一致的重要性,参赛1:11-15;
何6:6; 摩5:21-27。

 

24-31  扫罗认罪求赦

 

并恳求撒母耳公开参与敬拜给他留面子。甚至逼切得将撒母耳的衣襟撕断,撒母耳遂以撕断的衣襟为喻,声言扫罗与王位断绝,有更合适

的人会代替他作王。「我好敬拜耶和华」:从30节看来,扫罗显然另有目的,对神的敬虔实在不足。

 

29「以色列的大能者」:表明神的永恒与可靠,非变幻莫测,正如下半节指出神决不後悔。

 

  「决不後悔」:补充11节「神後悔」的说法,强调神不像人那样受到欲望、情绪左右而改变。 废掉扫罗王位并不是突然改变主意的缘故。

 

30-31 扫罗要在众人面前掩饰神已废除他王位的事,撒母耳与他一同敬拜神是表示他仍然得到撒母耳的支持。撒母耳与他同往,是

    要执行神的命令,将亚甲王杀掉,而另有可能是在另一位新王未按立前,不宜将扫罗王被废一事公开,否则会影响局势的安定。

 

32-35  撒母耳诛亚甲王,及与扫罗分道扬镳

 

32「亚甲就欢欢喜喜 ......
过去了」:七十士译本则作「亚甲王战战兢兢的来到他面前,心里说:「死亡确实是很苦的!」」。

 

33 显示亚甲王好战和残忍。

 

  「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将亚甲杀死归神(参3)。

 

34「拉玛」:撒母耳居住地方,见7:17注。

 

35 撒母耳与扫罗自此没交往(按19:23,他们曾见过面)。

 

  「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撒母耳对扫罗实在有深厚的感情。

 

思想问题(第15章)

 

1 试举例说明「听命胜於献祭」(22)这句话。

 

2 扫罗不灭绝亚甲与上好牛羊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参9节。

  试从他对撒母耳的话(13, 15, 20-21, 24-25,
30)分析他的个性。

  你是否同意扫罗注重面子过於他与神的关系?

  这是否你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