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第四章

4:1-14  神对宗教腐败的控诉

 

 

1-3  控诉全地

 

1          「争辩」:即控诉的意思。

 

            「良善」:原指慈爱。

 

           
「认识神」:指服从神的命令(参2:20注)。

 

2          本节所列举的罪行是抵触了十诫有关人伦的条。

            (参出20:13-17)

 

            「起假誓」:这里是指咒诅他人。

 

           
「行强暴」:有一发不可收拾之意。有古译本则作「充满全地

            」。

 

3         
选民违背神与他们所立的约,结果大地上的生物都受牵连(参

            创3:17-18; 8:21等)。

 

            「悲哀」:或作「乾旱」(参耶12:4;
23:10; 摩1:2)。

 

 

4-10  控诉祭司失职

 

4          「这民」:原作「你的民」。

 

            「抗拒」:即「争辩」或「控诉」。

            这句话是对祭司说的,意思是连祭司也被控告。

 

5          「先知」:指假先知。

 

            「你的母亲」:可能是指 ──

                1 北国,因为2:2,
5的「母亲」象徵以色列国;

               
2 利未或亚伦家族,因为上半节针对祭司而言。

 

6         
民无律法知识,乃因祭司失责,并因自己不遵守律法。

 

            「知识」:原文同「认识」,见2:20注。

 

            「认识」於原文为同一字,指对神的服从。

 

           
「忘」:指「不顾」或「不承认」(参申8:11),与「认识」

            的意思相反。

 

8          赎罪祭的祭肉归祭司 (利7:7)。
若罪恶增多,献赎罪祭的人

            便增多,祭司可得的祭物亦相应增加。

 

10       
「立後」:原文作「人数增多」。他们以为拜巴力时行淫会增

            加生育(参本书的写作背景)。

 

 

11-14  控诉百姓崇邪

 

11        「酒,并新酒」:可能与酒节人民纵酒有关。

 

12       
「木杖」:巫师将木杖掉在地上,视杖的位置而测吉凶。

 

13       
百姓喜欢在树阴下拜巴力,因为那里既清凉又可遮丑。

 

14       
「与妓女一同献祭」:他们拜巴力时行淫,所以巴力庙中有妓

            女。

 

 

4:15-19  警戒犹大勿重蹈北国之覆辙

 

15        「吉甲」:是朝圣敬拜的地方,那里有重要的祭坛。

 

  
         「伯亚文」:乃对伯特利的谑称,意思是「罪恶(或虚幻)之

           
家」;先知以「伯亚文」称呼伯特利(意即「神的家」),因

            为百姓在那里拜偶像(参王上12:29)。

 

           
先知劝犹大不要向耶和华起誓,因为当时的人随便起誓,没有

            敬畏神的心。

 

16        「要放」:或作「怎能放」。

 

17       
「以法莲」:是北国主要支派,常作整个北国的名称。

 

            「亲近」:原文作「与之结合」。

 

18        「发酸」:原文作「离开」或「消失」。

           
全句的意思是──虽然酒已经喝尽,他们仍继续行淫。

 

19       
「风」:象徵外来的侵略。本节上句指敌人把以色列民掳到外

            地。

 

           
「所献的祭必致蒙羞」:指百姓所拜的偶像不能保护或拯救他

            们,以致他们被遂出国土,蒙受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