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第一章
下一篇
在家谱中,从亚伯拉罕至被掳期的一连串人名,都是旧约里广为人知的人物,但在第三段落出现的人名则不为人熟悉,且与路加所记载的约瑟家谱(当中包括他的父亲)有所不同。路加所记载的家谱可能是按天然血统而编写,马太则按皇室和法定亲系来记载(王位不一定是父传子的,但君王必须出于皇室)。他最关注的,是耶稣如何透过约瑟,合法地承继了戴维的宝座,成为犹太人的王。
第16节清楚指出耶稣不是约瑟肉身的儿子「是从马利亚生的」,如此一来,耶稣家谱的适切性,便要靠以下各段落去确立。
第3-6节出现了4位母亲的名字是不寻常的。4位妇人都不是犹太血统,她们的经历异于常人,甚或涉及丑闻。马太可能鉴于耶稣出身寒微,母亲又未婚成孕,故认为需要在旧约的经文中找到支持。第8节3位犹大的王(亚哈谢、约阿施、亚玛谢)都被删出家谱之外(正如第11节也删去了耶哥尼雅)。作者的用意可能是要每时期均为14代。整体而言,作者编列家谱是有选择性的,所记载被掳后的13代,足足横跨600年之久。
一18至二23
耶稣的出生及童年应验了预言
一般称此段经文为圣婴故事,不应只视为耶稣的出生及童年事迹(事实上,祂的出生事迹,也没有直接描述出来),更应看成是一连串的事迹,用以印证旧约里所启示神的计划,如何一一应验。下文所讨论的每个分段,都以旧约一段重要经文,如何在这段经文中应验为焦点。其它旧约主题,也隐约出现在马太福音中:例如希律王要杀婴孩,令人联想起法老王如何加害婴孩摩西。东方博士来朝,令人想起示巴女王,远道来到耶路撒冷,向戴维之子朝贡的事迹。
要注意此段经文的事迹,是从约瑟的观点复述出来,而路加首两章所记载的事迹,是从马利亚的观点写成。这就反映了两位作者的资料来源是各有不同的。
一18-25
约瑟收纳耶稣为儿子
前文论及约瑟是戴维的后裔,但此处清楚说明耶稣并非约瑟的儿子。惟有约瑟正式「收养」祂,耶稣才能成为「戴维之子」(20节)。神要启示约瑟,才能说服约瑟娶怀孕的马利亚为妻,这就给了孩子名分。经文中没有辩证或解释,耶稣如何不从肉身的父亲而生(文中却两次提及圣灵)。作者假设读者熟悉耶稣是由童贞女而生的事实,但约瑟最初也不理解这事。马太福音中第一段公式引句引用旧约经文,将童贞女生子和「以马内利」相提并论,明显指出婴孩耶稣的真正身分。
第18节此段的主题不是耶稣的「降生」,希腊原文是genesis(第1节也用了同一个字),意即「起源」或「开始」。
第19节「许配」(订婚)在当代算是合法的婚约,解除婚约要经过「离婚」才成。在旧约时代,婚前若有不贞的行为,要被治死。但离婚渐渐成为另一种解决方法,一般都以为,在证人面前暗暗离婚,是比较仁慈的选择。
第21节「耶稣」是旧约名字「乔舒亚」的希腊文写法,意即「神拯救」。
第23节「童女」(新国际译本:「处女」,virgin)一词采用了以赛亚书七章14节的希腊文版本的文意,在希伯来文中,所用的字眼较为隐晦。这段预言与在主前八世纪末期发生的事件相关,马太视「以马内利」一名,及以赛亚预言的那位婴孩(赛七至十二),是预表将来要发生的一件更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