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第一章

一1~16
扫罗的死讯
一1 年代小注 本年大概是主前一○一○年。这是从王国时代可靠性较高的日期上溯而得的。
一1 洗革拉 洗革拉的地点未能肯定,可能地点的讨论,可参看:撒母耳记上二十七6的注释。
一2 头蒙灰尘 贯彻新旧约时代,头蒙泥土、灰尘、炉灰都是哀悼的典型表示。美索不达米亚和迦南也有此习例。很多哀悼礼仪都是活人与死者认同。头蒙灰尘象征埋葬是很容易理解的。
一2 叩拜以示尊重 伏地叩拜是古代近东表示尊敬的标准方法。埃及古墓壁画到处都有臣子或仆人在法老面前俯伏于地的例子。亚马拿版片(主前十四世纪)中每封信的开首都是问安,接着是对法老向前向后叩拜七次的既定程序。
一2 新闻传递 官方传递新闻的正常方法是信差。但信差也是只能送到几个重要地点而已。由于政府已经几乎整个被铲除,余下的不是逃亡便是在躲藏之中。正式信差即使有,大概也没有几人报告基利波山的战果。远在战事南面七十五至八十哩以外的洗革拉就更不用说了。传达新闻的人还有从战场回来的士兵,或城镇之间的行商。但本节的亚玛力人,却很明显是特地来找大卫,一意邀功。
一6 伏在自己枪上 枪一直是扫罗其人的重要象征。从作为攻击大卫的武器(撒上十八10~11),作为他的标志(撒上二十六11),到面对死亡时作为拐杖。
一8 亚玛力人 请参看:申命记二十五17~19的注释。由于最近突击大卫城镇洗革拉的正是亚玛力人(见:撒上三十1),这人已经性命堪虞,他的消息也不会有人相信。
一9 扫罗的要求 扫罗自知劫运难逃,并且生不如死(见:撒上三十一3~5的注释),他的要求反映死前尽量少受苦的愿望。
一10 冠冕和臂环 本节所提的头饰译作环冠更为准确,所指的是悬挂在额头或帽子前方,经常作为权柄象征的饰物。早在苏美时代,环冠已经是王权徽记之一,是由亚奴神赐给君王的。古代的最佳例证大概是法老冠冕前方,相信有保护作用的蛇像「乌拉厄斯」。在以色列大祭司衣饰的描述中,圣冠通常附有「金牌」(见:利八9注释)。

  旧约完全没有提及的臂环(和合本:「臂上的镯子」),主前第一千年纪是很普遍的装饰。考古学家在以色列找到的例子,早达主前十一世纪。亚述王西拿基立送给儿子(兼继承人)艾萨克哈顿的珠宝总目,提到了环冠和臂环。
一11 撕裂衣服表示哀悼 撕裂衣服和发上蒙灰一样,是古代近东常见的示哀方式。乌加列史诗《阿赫特》(主前约1600年)是个经外的例证:故事主人翁的姊妹预言旱灾来临时,撕裂父亲的衣服。此举往往是为亲人、朋友、要人之死致哀。
一12 哀悼仪式 哀悼仪式很多都是源自(一)与死者认同,(二)供应死者,或(三)保护活人不受死者影响。但要追溯某个仪式所反映的是这些信念中的哪一个,却不是时常都能办到的事。
  哭泣、哀号、作歌哀悼,都是古代近东大部分民族殡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禁食、撕裂衣服,和不穿平常穿着的衣服,都是示哀之法。
一15 大卫的命令 处死这名亚玛力人牵涉很多复杂的因素。上文已经提过,身为亚玛力人使他性命危殆。再者,大卫曾经两度拒绝杀死扫罗,因为他尊重扫罗是耶和华受膏者的身分,他对于别人的要求也不会比较低。三者,他若接纳此人的行动,承认这是有利于己的话,别人就大可指摘他是派人杀死扫罗了。此举虽然或可算为安乐死,大卫与杀死扫罗一事仍然必须保持距离。
一17~27
大卫为悼念扫罗、乔纳单的挽歌
一17 挽歌 学者在近东文学中找到了好些葬礼哀悼诗歌的例证。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吉加墨斯史诗》第八块泥版中,吉加墨斯为亡友恩基杜所作的哀悼诗歌。这歌呼吁其他人与他一同哀悼,并且表扬死者的德行和英雄事迹。
一18 雅煞珥书 按照学者的推测,雅煞珥书所载的是描述英雄事迹的古代诗歌(圣经只在本节与约书亚记十13提及本书)。本书已经佚失。「雅煞珥」一名可能是形容词「正直」,也可能是希伯来动词「唱」的形式之一。
一20 迦特、亚实基伦 迦特和亚实基伦是非利士五大都城之一。有关这两个城市的进一步资料,可依次参看:撒母耳记上五8;士师记十四19的注释。
一20 未受割礼 古代近东好几个民族都奉行割礼(见:创十七9~14的注释),非利士人则否。这句话与身体特征和社会习俗无关,而是识别以色列民族的立约记号。
一21 咒诅基利波山 这咒诅的焦点是当地的肥沃程度。它和《阿特拉哈西斯史诗》等文中,以导致饥荒为目标的咒诅相似。这地变作死亡之地(干旱不毛的田地),就可算为死于当地之人的纪念碑。
一21 盾牌抹油 当代以色列的盾牌是用木制成,上面绷以皮革,作圆形或圆顶的长方形。盾牌作战之后需要涂油将血抹净,并且处理皮革,使之保持柔韧。
一24 美衣 以色列女子的衣饰不过是扫罗在位时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商道若能维持平靖,商旅便自然增加;商旅增加的结果,是进口货品普及,本地出口亦有市场。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