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简介

彼得前书导论

 

作者:彼得   写作日期:主後63~64年

读者 这封信是写给"分散在……寄居的"人(一1)。这些人象古时的以色列人那样,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但本信的读者大部分是外邦人,而不是犹太人背景(一14;二9,10;四3,4)。他们当时正在受苦和受试炼(四12),但并非由於基督信仰在罗马帝国全地被禁绝;那是後来的情况。所谈到的受苦,就是基督徒忠心地活在一个异教和充满敌意的社会里,往往遭遇别人的敌对。他们所受的逼迫以中伤、喧闹、地方整治行动,和社会的排斥等形式出现。作者鼓励读者要存喜乐的心去胜过这样的羞辱。

写作环境 使徒彼得是本书信作者的说法(如一1的声明),从本书和使徒行传(一20和徒二23;四5和徒一〇42)许多相似之处得到证明。在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中陪伴保罗的西拉,是彼得的书记(五12;徒一五40)。写作地点是"巴比伦"(五13),一个代表罗马的暗语,许多希望避免招惹罗马当局的作者都会使用这个称谓。彼得在世的最後十年一直在罗马,他约在主後63年写成本书信,即刚好在尼禄的逼迫(主後64年)爆发之前。彼得约在主後67年受难。

内容 彼得亲自在第五章12节说明本信的主题:在信徒生命里的"神的真恩"。

彼得前书大纲

壹.问安(一1,2)

贰.恩典意味保证(一3~12)

一.颂歌(一3~9)

二.众先知与福音(一10~12)

叁.恩典意味节制(一13~二10)

一.在圣洁上(一13~16)

二.在敬畏上(一17~21)

三.在爱心上(一22~25)

四.在成长上(二1~10)

肆.恩典意味顺服(二11~三12)

一.顺服政府(二11~17)

二.顺服主人(二18~25)

三.顺服丈夫(三1~7)

四.摘要(三8~12)

伍.恩典意味受苦(三13~四19)

一.受苦的原因(三13~四6)

二.对苦难的反应(四7~19)

陆.恩典意味服事(五1~11)

柒.结束的话(五12~14)     —— 《雷历研读本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