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第六章
下一篇
五13~六27
征服耶利哥
六1 耶利哥 人类在耶利哥定居可以上溯到主前第九千年纪,使之成为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城邑。其遗址引起了很多争论,严重的侵蚀让考古学家的诠释过程变得十分复杂。所依据的文化层因侵蚀而模糊不清,大量证据更被完全消除。肯扬(Kenyon)一九五○年代的挖掘结论,是第四层城市于主前一五五○年(中铜器时代末期)左右被灾祸所摧毁(有地震和火焚的痕迹),此后直至主前九世纪为止,只偶尔有稀少的人口在此定居。这结论对早期和晚期出埃及和征服的理论,都构成了疑难。其中最重要的论点,是遗址没有晚铜器时代进口自塞浦路斯之陶器的残片。但亦有学者反驳说,当地依然有很多晚铜器时代(主前1550~1200年)本地陶器的例证。因此在考古学而言,这遗址依然有很多问题未得解答。第四层城市的周围建有石砌的护墙(高约十五呎,尚有起码八呎高之泥砖城墙加建其上)。这石墙所支持的墁灰护堤,是个高十五呎的斜坡;斜坡顶部是第二道的上墙,也是用泥砖砌成。第四层城市即使不是约书亚时代所攻陷,其城墙大概仍在应用之中。两道城墙间的墁灰护堤上面筑有房屋。当代的亚马拿文献和埃及行程表都没有提及这个城市。有关地理方面的资料,可参看二章1节的注释。
六3~4 七日寂静行军 在乌加列的凯雷特史诗中(耶利哥人大概对它有所认识),凯雷特的兵团抵达乌德姆(Udm)城时,神祇伊勒指示他们六日保持肃静,不发一箭,第七日该城就会派遣使节,献上贡物,请他们撤军。
_
杜得模斯三世的城市名单
六4 祭司的角色 祭司必定要在场,以保持约柜的圣洁。要他们带头,是再次提醒人这战争是耶和华的,不是以色列人的。有关约柜的象征意义,可参看三章17节的注释。
六4~5 吹角传信号 本段所指的号角是公绵羊的角。羊角能够吹奏好几个不同的音调,但却不能奏出旋律。因此它的主要用途是在崇拜或战事中传信号。这乐器独特的外形,是把羊角在热水中浸软,加以扭曲压扁造成的。战争时的传信号方式有几个。防线和野战都经常使用烽火。有时高举的杖或短枪可以传达简单的命令。有证据证实在晚铜器时代(这个时代),埃及在军事和宗教上,都使用号筒发信号。祭司的角声据信包括了长短号声作为密码。
_
祭司吹角
六20 城墙 中铜器时代发展的城防科技,很多都在晚铜器时代继续使用,包括在城墙底部加设陡峭的土坡(有些高达五十呎),以及围绕城外在基岩开凿的护壕。这些设施能使攻城器械不能接近,又能防止敌军开掘隧道。城墙是用泥砖建筑在石砌的根基上,厚达十至二十五呎,高度大概是三十呎。赫人文献记述一个类似的事件,某位神祇使墙垣(在此是木墙)塌下,作为报应式的审判。
_
耶利哥的护城墙
六21~24 完全归神(赫伦) 英译本有时选用英语「查禁」(ban)一字,来表达这个完全毁灭的概念(原文赫伦〔herem〕,和合本:「灭绝净尽」、「当灭之物」)正如有些祭物完全归神,有些祭物则由祭司与献祭者分享,同样有些战利品也是完全归主所有。全牲的燔祭怎样尽烧在坛上,查禁亦指定要全然毁灭。作战是耶和华所下的命令,代表祂对迦南人的审判,故此以色列人在此是执行神的使命,有耶和华作他们的司令官。这不是他们的战争,而是祂的战争,祂既是胜利者,战利品也就属乎祂。神圣战士的主题虽然遍及整个古代近东,灭绝净尽的概念则比较有限──这用语在圣经以外,只在摩押的米沙碑文中出现。此外,赫人的材料中,也有毁灭净尽的观念。部分遗址如基色等,在晚铜器时代也很明显有一层烧毁的迹象。城被围攻时,卫生条件最是恶劣,瘟疫亦无法遏止。把攻陷的城市彻底烧毁因此也有卫生上的理由。最容易理解「赫伦」概念的比方,是视之为辐射。核爆不但能够作出大规模的毁坏,受其辐射影响的范围还会更广。受辐射污染的对象怎样令人恶而远之,谨慎处理,以色列人对于遭禁之物亦当有同样的态度。从拟人的角度看,就像你给辐射一个对象,这对象就从此无可挽回一样。亚干取了当灭之物,就是接受了这种辐射的感染。
六21 刀口 「刀」原文作「刀口」。圣经描述「刀口」和「刀锋」的用语,反映这时代的刀剑不是直而两刃的。刀身接近刀柄的部分是直的,但锋利之处却是在前面镰刀形部分的外边。这种弯刀是用来砍,不是用来刺的武器。
六26 重建受咒诅 亚述的碑文通常亦有表现被毁城市不得重建的意念,但不会像本节一般包括誓言。主前第二千年纪初期有关征服哈图沙(Hattusha)的赫人典籍中,安尼塔(Anitta)向任何有意重建这城的君王宣告咒诅。
六26 重建和丧子之间的关系 请参看:列王纪上十六34。以往的理论以当代的惯例,是房屋奉献之时杀死家中一个孩童为祭,来解释儿童骸骨埋在房屋门坎的现象。这诠释已经被大部分学者所摒弃,部分专家相信这咒诅可能与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或裂体吸虫病〔bilharzia〕)有关。这种疾病是由一种耶利哥附近十分普遍之蜗牛传播的血蛭所引起,受感染的是泌尿系统,能使成人不育、儿童夭折。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