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注释

马可福音要义

第一章 概要

   
我们已经看过耶稣的第一个见证人,对他所备的真理救恩,并他所行的神迹,所作的见证。现在我们再看第二个见证人,即第二个活物——牛犊——“说,你来看!”(启6:3)

   一、著者:马可。即有礼之意,亦有铁锤之意。是彼得所生的儿子(彼前5:13)。巴拿巴与保罗第一次游行布道时,即带着马可为助手,后来保罗在罗马被囚时,又有马可同工(提后4:11)。其中间的时日,是与彼得同工,常有人称他为彼得的舌人。使徒行传十章34至43节记载彼得所备的一段话,可为马可书的纲领。本书或即彼得口备,马可笔述。

   二、著时:本书为四福音中最早一书,著书时期为主后57—65年之间。遗传彼得殉道是在主后67年。果然如此,马可福音写成,决不能在67年之后。

   三、要旨:本书要旨是论耶稣如何为神的仆人。“看哪!我的仆人”。本书内容,可处处看出耶稣是一位忠心的仆人,是勤劳工作者,不是一位特殊的教师。这是耶和华“仆人——苗裔”的福音(亚3:8)。有如马太所记是“大卫一一苗裔”的福音(耶33:15)。本书10:45所言:“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为全书的纲领。“他本有神的形象……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腓2:6-9)。颇合本书的分段。圣经他处论其为奴仆之语,可以参证(赛42:1-21,50:4-11,52:13,53:12;亚3:8),更注意腓2:5-8。

 四、特点:本书内多记耶稣之行,少论耶稣之言,正合仆人的身分;且记耶稣施行神迹有20次。

    (一)其记事平凡而希奇,其记述多用“希奇”二字:

    1、他的教训希奇(1:22)

    2、他的行事希奇(1:27,2:12)

    3、他的死希奇(15:39,44)

    4、他的复活希奇(16:6,8)

    5、他的救法希奇(16:l5-20)——“他的名字称为奇妙,他是希奇的救主”。

    (二)其记事略而评——记事软,他的福音简略,却有比其他福音特别注意之处,如:

    1、记耶稣在船尾枕头睡觉(4:38)。

    2、猪的数目约有二千(5:13)。

    3、差门徒两个两个的(6:7)。

    4、一排一排地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6:40)。

  5、开瞎子的眼睛(8:22—26)。

    6、抱起小孩子来(9:36,10:16)。

    7、看着那少年人就爱他(10:21)。

    8、今夜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14:30)。

    9、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14:51)。

    10、妇女们进了坟墓,见一少年人坐在右边(16:5)。

    11、耶稣是木匠,“这不是那木匠吗?”(6:3)

    12、连吃饭也无工夫等语(3:20,6:31)。

    (三)其他记述与他福音相比较:

    1、马太福音42%是特有的。马可福音7%,路加55%,约翰92%,皆记了与马太福音不同的内容。

    2、马太四分之三是记耶稣之言,四分之一记行。马可则各二分之一记耶稣之言行。路加二分之一记耶稣之言。约翰记耶稣之行者仅六分之一。

    3、马太论主成全律法,马可则不见律法二字。马太马可未一次提到恩典,路加和约翰则常用。

    (四)其记事,有真确之自证——本书有几次所用之言,可为本书确实之自证,决非后人伪造,如称:

    1、耶稣“癫狂”(3:21)

    2、主不得行什么异能(6:5)

    3、诧异他们不信(谁料想到之意)(6:6)

    4、子也不知道(13:32)

    其他福音或不记,或语意较轻,如系伪道,不必直记此难解之言。

   五、受书人:本书是写在罗马,写给罗马教会,非写给犹太人的。多次提到犹太的规矩等事,恐读者不明白则加于解释(2:18,5:41,7:3,11,34,10:40,14:12)。论明橄榄山的方向(13:3),不提犹太律法。   

  六、分段:

    (一)一种分法

    1、圣别(1:l-13)——(1)约翰介绍(1-8节)(2)耶稣受洗(9-11节)(3)耶稣受试(12-l3节)

    2、服役(1:14-9章)——(1)召徒同工(1:14-3:13)(2)立徒同工(3:l4-6:6)(3)遣徒同工(6:7-9章)

    3、牺牲(10章-l6章)——(1)牺牲的勇敢(10章,注意32节)(2)牺牲的迫切(11章-14:42)(3)牺牲之惨苦(14:43-l5章)(4)牺牲之荣耀(16章)

    (二)二种分法——分四段

    1、仆人的预备(2:1-13)

    2、仆人的工作(1:l4-l3:37)

    3、仆人的顺服(14章-15:11)

    4、复活与升天(16:l-20)

    (三)三种分法:

    1、必须之服役(1:1-3:6)——大会堂及彼得岳母家

    2、露天之工作(3:7-10:31)——(1)在加利利(3:7-7:23)(2)在异邦(7:24-l0:31)

    3、圣京之牺牲(10:32-l5章)——上耶路撒冷教会,上圣殿、上十字架。

    4、天上之荣耀(16章)——复活与升天。

    (四)四种分法:

    1、儿子而仆人的介绍显现(1:l-13)

    2、儿子而仆人的勤劳工作(1:l4-l3:37)

    3、儿子而仆人的顺服牺牲(14章-l5:47)

    4、儿子而仆人的复活升高(16:l-20)

  七、要训:——马可以生动直率的文字,写耶稣的日常生活。论耶稣的动作如何,如何服务,谦虚卑微地以全副精神、力量尽仆人的本分,以属灵的生活,活现于人间:

    (一)有时见他“怒目周围看他们”,他“忧愁他们的心刚硬”。

    (二)有时指着周围的民众说:“看哪……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三)有时对风和海谈话。

   
以耶稣基督一切的实际生活,无非是他荣耀济世的服务工作,正是教训我们一个圣别归神的人,他的生活与工作,非为与世人区别;所谓之圣事圣工与俗事俗务,取代划定一个在主里服务的人,他的俗事俗务,皆可化为圣工、圣事;否则圣事圣工亦可变为俗事俗务了。圣与俗之分,不在所作之事,乃在作事之人。人果为圣,一切事务皆化为圣,否则圣事圣工皆变成俗事俗务了。人生最要紧的:一则,先将自己归献于主,作属主的人;二则,无论作何事工,皆向主负责,存心是为主而作;三则,在各种事工上,不论为工为农,皆可在自己的人生里,显出神的荣耀;如此行去,就是实行马可福音书的要义了。

第二章  马可为使徒的帮手

    在新约圣经中提到三个马可,细考之三个马可,仍是一人:如(西4:10)记“巴拿巴表弟马可”与使徒行传所提及的“巴拿巴与保罗的同伴”为一人(徒12:25)。彼得在他前书里提到“他的儿子马可”(彼前5:13)。若是联想到彼得如何常到马可的母亲马利亚家去(徒12:12)。就可知道彼得书中的马可,即是使徒行传内所提的马可。将圣经各处所提马可的名字(西4:10;徒l2:25,15:37-40;提后4:11;彼前5:13;门24)——比较;便知新约中所提之马可是一个人。教中著作家,每以本书14:51、52所载之少年人,就是与使徒行传及书信所记,并第二福音之作者,是一个马可。马可又名约翰,马可为罗马名,约翰为犹太名。当时犹太人常效罗马风俗,于本名以外,再加个罗马名,特此即马可又名约翰之原因。

   
马可系耶路撒冷人,家中颇富,有楼房,楼上层有大房间,可为百数十人聚会之所。故耶稣与门徒常到他家聚会。其母名马利亚,或系寡妇,常热心招待信徒,欢迎信徒常至其家聚会。耶稣与门徒逾越节设立圣晚餐,并五旬节圣灵大降临,皆在他家中。他的楼房在教会历史上,为极有价值之地,今教会常称之为“马可楼”。这马可楼——是灵恩发源地。在何处有马可楼上聚会,就在此处有灵恩沛降。巴不得在各教会中皆有马可楼。各信徒家中,皆有一小马可楼。马可原非使徒,亦无使徒的恩赐与工作,但他一生却作使徒的帮手(徒13:5);在他的地位上,尽了他应尽的天职,正因为他是马可楼上的人。第一次五旬节圣灵大降临120人中,当然有他在内;以后在他家多次聚会时,谅他亦必常常参加,亦常常得灵恩充溢。因而他虽非使徒,却成了使徒得力的帮手。一生与巴拿巴、保罗、彼得三人,皆有密切关系。在他三人的工作上,亦各都有分。

一、马可与巴拿巴——马可尝称为巴拿巴的表弟,“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西4:10)。当巴拿巴同扫罗办完了供应的事,由耶路撒冷回安提阿时,是带着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徒12:25),巴拿巴与扫罗,第一次出门传道时,“也有约翰作他们的帮手”(徒13:5),及至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他离开了他们回耶路撒冷去(徒13:5)。至第二次出门布道时,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巴拿巴就带着马可去,坐船往居比路(徒15:37
39),此后,在使徒行传里,再未记马可的事。谅系从此即多与巴拿巴同工。使徒行传下半是保罗传道记,故对巴拿巴与马可之事,均未记载。及至以后在书信中,再提他的名。

  二、马可与保罗——保罗于第二次出门布道时,以马可曾于第一次出门时,于旁非利亚转回,或因其无勇敢前往,或因保罗等改变了布道的计划,欲去异邦内地;马可无此托付,不能同意,遂独自返回耶路撒冷。保罗此后出门,则另选他人同往,保罗对于马可的态度,似比巴拿巴较为严厉。而保罗后来也改变自己的态度,与马可等言归于好,而称“马可为同工”(门24)。亦介绍马可与歌罗西的教会说:“说到这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他”。又“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提后4:11)。亦系马可因在监狱中“叫我心里得安慰的”(西4:Il),因马可之长处多是服务工作的,与使徒一同出门传道时,则计划行程,安排寓所及各种招待工作。今保罗在监狱中,更需人服役,则以他的长处扶助保罗的需要,自然叫保罗心中多得安慰。此亦主内同工宜彼此谅解的模范。马可即有善于服役的特长,即以他的性质,来表现耶稣为仆人的精神——马可论耶稣为仆人——这也出于他本性的流露。

   三、马可与彼得——马可于三个大使徒,巴拿巴、保罗、彼得,似与彼得之关系最密切。彼得尝称马可为儿子说:“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彼前5:13)。谅系马可按灵性说,是彼得所生的儿子,彼得常从耶稣至马可家,以后也常到马可楼聚会。彼得“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徒12:12)。自然即与马可交情日深。彼得写书信时,信内提到此时马可同他在巴比伦(彼前5:13),这巴比伦即暗指罗马,以此时巴比伦并无犹太人民众;故巴比伦是按灵意说,如称耶稣钉十字架之处为所多玛、埃及一样(启11:8),可见彼得、保罗二使徒在罗马时,马可皆侍于侧,善于服务。保罗去世后,马可则必专心服事彼得,亦作彼得的翻译员。彼得口讲,马可笔记,其记述法,或许彼得用亚兰语口讲,马可用希腊文笔述。则彼得与马可之交谊,有极美之价值与结果,即有马可福音的产生。

   
第二福音著作最早,谅马太与路加亦皆曾参阅过。则此美好的结果,不仅限于第二福音,即马太与路加二福音之著作,亦未尝无本书之影响。因马可与彼得相交,把彼得眼所见过,手所摸过的生命之道,借马可为代笔,而显现于世。这是何等可广幸荣美的结果啊!

    总而言之,马可虽非使徒,但其一生作了三个大使徒的帮手,他的工作虽是附属地位(徒12:25,13:5;提后4:11),却皆是不可少的。在使徒历史内,虽未居重要地位,却始终不能抛弃神圣的事工,忠心的热诚,不居功,不求名,而作使徒的帮手,站在他自己的地位上,尽了他服役的本分,这真是难能可贵的——善于服役的马可,写了善于服役的马可福音——传说马可曾被遣往埃及传道,使亚历山大悔改归主。埃及亦存传言,马可于该处工作的成绩,并普遍地相信,他曾在亚历山大,得了殉道的冠冕!哈利路亚!

第三章 书之要义

在本书我们可以看见耶稣是一个三十岁的青年,遵照父神的意旨,实行他的人道主义、利他主义、牺牲主义、济世主义。伸出他的双手去服事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10:45),且借着服事人而服事神。不自私,不自爱,以绝大牺牲服务的精神,作成神要他作成的事工,至终钉死在十字架上而不辞。在他职务上,以屈己卑微,顺服无我,舍去神的形状,克服种种困难,成就了荣美伟大的救世工夫。

  一、服役的态度(1:1-3:6)一本段所论是主在加百农,多是在会堂里或彼得岳母家中服役的态度。

    (一)谦卑——先说他是“神的儿子”,竟然“道成肉身”来为“人子”,来作“仆人”,“神子而人子”。这位人子,还是那位大能的神子;以神子的资格“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这本书来记他的谱系,未如马太载耶稣为王的谱系;未如路加记其为人的谱系,亦未如约翰述其为神子的谱系,并未记载其奇异的诞生。以及牧人、博士的崇拜等事;似乎本书将要事缺漏,殊未知此缺漏,皆是显出他为仆人卑微的身分。一个出身卑微的仆人,还有什么家谱呢?谦卑是仆人首要的态度。

    (二)顺服——耶稣虽是神的儿子,却置身律法下,亦到约旦河约翰那里受他的洗,乃是置身在律法下,而尽诸般的义。耶稣本无罪,其所以受洗,无非站在人的地位上,按照律法的义而行。他本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也在人性里完全顺服圣灵,而受灵洗,而到旷野受试探,为要凡事受试探和我们一样,方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所以耶稣到世上来的时候说:“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又说:“神啊,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身体原文是耳朵(诗40:6),即有一个听话的耳朵。

    (三)勤恳——书内用“就”、“随即”、“即刻”等字,原文是一个字,全新约共用89次,本书即用40余次,在第一章内即用十次。这是说到耶稣服役的态度,如何勤勤恳恳要快,还要敏捷,要立时即作,要即刻遵行。耶稣在世时,如何速于遵命,勤恳工作,有三句话表现出来:

    1、天未亮即起来——“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1:35)。

    2、吃饭无时间——“连饭也顾不得吃”(3:20)。耶稣同门徒,暗暗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连吃饭也没有工夫(6:31)。

    3、夜深始眠——天晚日落,仍多人来求医治(1:32)。

  二、服役的实行(3:7-l0:31)——上段论耶稣的服务,多是在会堂里,并房内,所表显的态度。本段论耶稣的实行,多是指他去露天、在旷野、在路途,随时随地实行其服役的精神。无愧为我们服务完全的标准。耶稣服务的精神,可用一字即包括了,就是“爱”。一切服役的实行,皆是以爱为出发点。若是没有爱,一切都是虚的,伪的,无价值的,无能力的,无果效的。爱是神的本性,而爱是救法的原动,爱是十架的由来,天上最大之字是“爱”。人间最大的是“罪”。人罪虽大,还不如神爱更大。神的爱即借着道成人身表现出来。耶稣的生命生活及一切的动作,无非是爱的实际的写真。出于爱心的服役,方为真服役,无爱心,不能、不配、亦不算是服役。如父母爱儿女的服务,即用爱把生命给了小儿。耶稣服役之爱,有甚于父母之爱小儿。

    (一)同情的心一一救人的心。耶稣之服役,是从他至深无量的爱里所发出来的一种同情心。如言耶稣看见长大麻疯的人,就动了慈心,伸出手来摸他说,“我肯”(1:41)。“耶稣见他们有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2:5),耶稣“忧愁他们的心刚硬”(3:5),耶稣“见有许多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6:34)。“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他们饿着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8:2-3),“耶稣心里深深地叹息”(8:12)。“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10:16),“耶稣看着他,就爱他”(10:21),“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2:16),这种怜悯的同情,原文含意是身历其境,看人有病,如己有病,看人软弱,即己软弱。看人在水火痛苦中,如己亲历亲受,耶稣是深解穷人、苦人、病人、罪人的状况,而与之深表同情。

    (二)劳动的手——爱的手。所说劳动的手,不是随便的劳动,乃是被爱所指使,所运用的手,在爱里的服役。真服役的手,一举一动,皆是爱的表现。如言耶稣“拉着她(病人)的手”,“扶她起来”(1:31,9:27)。伸手摸长大麻疯者(1:41)。“用指头探他的耳朵”(7:33)。“拉着孩子的手”(5:41)。耶稣“拿”着五饼二鱼,“望天祝福”,“擘开”并“递给”门徒(6:41)。“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又‘按’手在他眼睛上”(8:23-25)。“领过一个小孩子来……又抱起他来”(9:36)。雅歌书上说,他“从门孔里伸进手来,我便因他动了心”,主的手是我们开“心”的钥匙,因他的手是“爱的手”。

    (三)和悦的面——爱的面。耶稣有“爱的心”,有“爱的手”,因而也就有“爱的面”。他的面上是满有慈爱喜乐和平、温柔、良善,人一见他的面,首先感到的,必是他具有一副爱的面孔,真是和悦可爱。因他的服役,不是出于不得已,不是出于勉强,不是出于敷衍,不是出于矫情,乃是从他热爱的心里,勇敢的、快乐的,以辱为荣、以苦为乐,情愿“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不惜任何代价,任何牺牲,来替负我们的罪孽。仆人令主人最难堪、最难耐的,即常带着一副不顺服、不愉快、不和气的脸。耶稣既快乐地服役,所以自然也就有快乐的脸。

 三、服役的牺牲(10:32-15:7)——耶稣服役的极端,就是为我们牺牲一切而不顾。

    (一)上耶路撒冷——“他们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稣在前头走,门徒就希奇,跟从的人也害怕”(10:32)。耶稣和门徒上耶路撒冷,何以在“前头走”呢?这是表明耶稣决不规避耶路撒冷的牺牲,且是急急地踊跃地去耶路撒冷,绝不怕牺牲,好像表明他来“就是以为人牺牲为目的”。门徒看见“就希奇”,是因门徒虽明明听见耶稣一而再三地说,他要上耶路撒冷去牺牲,但想不到耶稣竟有如此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上圣殿——耶稣进了耶路撒冷,叫他最触目伤心的,即犹太国家、宗教与民族之腐败,已不堪言状。正是圣殿之污秽,无花果树之有叶无果,遂洁净圣殿,咒无花果树,并在殿中各种辩论。最后则有最大的预言,以表犹太之将来。

    (三)上十字架——耶稣服务中之服务,即代表人守律法,赎罪孽,在十字架只自己牺牲,救万民不死。他是神的儿子,情愿舍去神荣神象,“取了奴仆的形象”。他本来丰富,为我们成了贫穷,经过客西马尼之血战,不义法庭之审判,至终为担当人的罪孽,牺牲于十字架上而不辞。

  四、服役之荣耀(16:1-20)——耶稣服役之荣耀有两方面:

    (一)精神的——耶稣谦卑、牺牲,为神而不为己,为人而不为我,把自己一切的一切,皆为人而牺牲,即其莫大的荣耀,亦荣耀中之荣耀。

    (二)实际的——即耶稣复活升天,在荣耀里仍然继续他荣耀的工作。耶稣“被接到天上,坐在神的右边。门徒出去,到处宣传福音。主和他们同工,用神迹随着,证实所传的道”。是主“耶稣今在荣耀里,其荣耀之事工并未止息”。仍然“与门徒同工,用神迹随着”,是耶稣虽在天上,仍在地;虽坐在神右边,亦仍然与门徒同工;不过其工作之方式改变而已。

   
叫门徒最满意的,即其服役的精神,已深入在千千万万热诚为主的信徒心中,亦追随耶稣脚踪,紧照耶稣的模范,伸出两只服役的手,继续去做耶稣服役未完之工。

 

第四章 福音的起头(1:1-45)

    马可福音是从施洗约翰为耶稣作证,即“福音的起头”开始。把耶稣的谱系,并其幼年事迹,皆从略。因其书比其他福音较短,连耶稣的长篇讲论,亦不详述。开宗明义即说,“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他所讲的是福音,是有福的信息,是耶稣基督的福音,惟耶稣基督堪为人类的恩惠福音;是“神儿子”的福音。这位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我们一切好处,不在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以外。这福音的起头,论及几件事:

 一、约翰作证(1:8)——福音起头,应从耶稣降生开始,如耶稣降生之夜,曾有天使报大喜的信息,亦可说从拿撒勒开始,因耶稣在拿撒勒为人完全了律法。但传天国福音,是始自施洗约翰。正如先知之见证,有以赛亚和玛拉基(赛40:3;玛4:5)预言约翰必先来,为耶稣预备道路,来修直,来填平,来预备人心归主。彼得亦言从约翰施洗开始(徒1:22)。主耶稣升天,福音即完成了。

    (一)约翰开始度信心生活。

    (二)约翰开始传悔改赦罪之道。

    (三)约翰开始行悔改的洗礼。

    (四)约翰开始为主作见证。

  二、耶稣受洗(1:9-13)——福音的起头,亦始自受洗,此为其工作之预备。

    (一)受水洗(1:9):

    1、从拿撒勒来。2、在约旦河里。3、受约翰的洗。

    (二)受灵洗(1:l0-ll):

    1、看见天门开了。2、圣灵如鸽子降在头上。3、自天有声音。

    (三)受火洗(1:12-13)——耶稣在旷野受试探,亦可说是受火洗,即心灵中受了火的锻炼。

  三、开始工作(1:l4-l5)——约翰下监以后,宣传“天国福音”的声音,不能随之而止息;常见会中忽有要人去世,神必另兴起更合用的人起来继续。所以此时耶稣即继续约翰之工,同约翰一样地宣传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1:14—15)。约翰介绍之工已毕,耶稣受试探之期已过,这正是约翰预备的“日期满了”;为儿子而仆人的耶稣即开始宣传福音——福音的起头。

    (一)在海边(1:16-20)。

    (二)在会堂(1:21-28,又39)。

    1、为进会堂讲道训人。

    2、进会堂乃守安息日之常规(结20:20)。

    3、进会堂亦为作圣工。

    (三)在家庭(1:29-34)。

    (四)在各地野外(1:35-39及可l:14;何2:14;哀3:23;撒下l9:20)

    1、在家(可l:29);   
2、进会堂(可1:39)。

   
这是神儿子福音的起头。读者诸君,未知这福音是否已经在你身上起了头。如果已经起头,须知亦有每天起头。盼望今天在你身上,有更深奇妙的起头。

 

第五章   选立门徒

(1:16-20,3:13-19,6:7-13)

   
耶稣在世所作最重要工作的一部分,即训教门徒,不但为叫门徒当时与他同工,更是为他门徒训练好了,以备作教会的根基(弗2:25)。耶稣在世时,除完成了救法以外,即是训练一般门徒(1:l-20),以继承他的圣工,而为教会巩固的基础。此选立门徒的经过,有三步,亦可见耶稣工作有一定的步骤。

 一、选召(1:16-20)——耶稣在加利利海边,顺便走去,即看见弟兄二人西门、安得烈,在海里撒网。又看见西庇太的二个儿子雅各、约翰,在船上补网。耶稣即趁机招呼他们说:“来跟从我”。他们两对弟兄,即决然毅然跟从了主。

    (一)是舍弃所用的来跟从主。

    (二)是改了行业来跟从主。

    (三)是辞别父亲起来跟从主(太10:37)。

    (四)不估计自己身分来跟从主(林前l:27-28)。

    (五)不顾虑一切来跟从主。

    (六)为与主同工来跟从主。

    (七)为建设天国来跟从主(约1:35-49)。

  二、设立(3:l3-19)——使徒之职乃圣职,乃天爵。若非神赐,若非主授,决无人堪受此职。加利利的村人、渔夫,怎能有资格而受此属天、属灵的圣职呢?

    (一)使徒受职:

    1、耶稣先登山祈祷(路6:12)。

    2、特别拣选。

    3、授以特权(太10:6-7)。

    (二)使徒题名(可3:16-19)

    1、彼得;2、安得烈(约1:40-41,6:8-9,12:22);3、雅各;4、约翰;5、腓力;6、巴多罗买;7、马太;8、多马(约ll:16,l4:5,20:24-25);9、雅各(亚勒腓的儿子);10、达太亦名犹大(约14:22);ll、西门(奋锐党的);12、犹大(加略人)。

    (三)使徒分班——各福音书录使徒名单,每四人为一班,虽四人中或有颠倒,然而皆未离四人之外。考三福音所列之序,皆以彼得为第一;腓力列第五,雅各列第九。似此则使徒显然分为三班。于第一班中,则有彼得、雅各、约翰三人,为主最近之徒,常与主同在。即在睚鲁家时,登山变象时,并客西马尼祈祷时,亦皆随同。时或有安得烈在内(可13:3)。主十二使徒所以分为三班之故,编者每以使徒之程度有差别。或与主之灵程有差别,亦或与主之爱交有差别(亲疏),因同为使徒,其爱主之心则亦不同,而与主最密者,于十二人中得有三人,即此三人亦不等,中有约翰称为“主所爱的那门徒”。

三、派遣(6:7-13)——耶稣对于任命使徒是异常慎重;先选召他们,常与自己同在,特别训教他们。继则设立他们,预备把建设天国的责任,放在他们身上;再则遣派他们,使他们实习传道。耶稣遣派之经过,于太l0章记之颇详,且——提名;本处乃简略言之:

    (一)是两个两个地遣派(18:16,又l8:l9-20)

    (二)赐他们属灵的权柄

    (三)要一无缠累(太l0:lO)

    (四)招待与反对之关系(太10:11-13;出9:9)

    (五)最要者是观测他们是否肯悔改

   
这是加利利之村人渔夫,意在灵里受了主的造就,主就把建设天国的荣耀、伟大的职务,交托了他们。这是借属灵人去作灵工。这工作原“不是倚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

 

第六章 工作之进行(2章-4:34)

   
上章论福音的起头,耶稣已开始进行他的工作,本章则论继续进行,不过本书多有与他福音重复之处,只得约略论之。

  一、工作之实行(2:1-22)——此时耶稣之工作,异常忙碌,即以加百农为自己之城,时而听道人多,“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

    (一)医瘫子——渴新生命(2:1-12),表明赦罪之恩。

    1、看瘫子求医

    2、看耶稣施医

    3、瘫子得愈(2:12)

    (二)医贪子——走新道路(2:13-17)

    1、耶稣的呼召

    2、利未的跟从

    3、家庭的欢宴

    (三)医探子——度新生活(2:l8-22)

    1、新布不能补旧衣(2:21;赛64:6)

    2、新酒不能装在旧皮袋里(2:22)

   二、工作之反应(2:23-3:35)——耶稣如此殷勤工作,热心服务,有什么反应呢?

    (一)责掐麦穗(2:23-27)

    1、宣祝门徒快乐的早餐

    2、耶稣指出经上的证明

    3、特别说明安息的要义

    (二)护医枯手(3:1-6)

    1、耶稣问得恰当

    2、耶稣行得得法

    3、耶稣教得适当

    (三)侮慢讥嘲(3:20-30)

    1、言其癫狂

    2、言其被鬼所附

    (四)两等亲属(3:31-35)

    1、属体的亲属

    2、属灵的亲属

   三、工作的收获(4:l-34,太l3:16)

 

第七章 广行神迹(4:35-10:52)

    马可福音多记耶稣所行的神迹。我们虽不能——说明,可略提数种,以表耶稣服务之精神。吾人亦可从耶稣所行神迹,窥见其为如何人,以其所行种种奇迹,足以将其权能、性质,完全表现。

一、二次平风浪——管辖自然界之权。

  (一)一次平风浪——信心的试验(4:35-41)

  1、波涛凶涌,心灵镇定。

  2、软弱信心,高声祷求。

  3、耶稣一言,立时平静。

  (1)主的旨意——环境的恶劣。

  (2)主的镇静——门徒的惊慌。

  (3)主的荣耀——门徒的认识。

  (4)主的同在——我心平安。

  (二)再次平风浪——挂念患难中的门徒(6:45-52)。

  1、主来之迟延。

  2、主行踪之超然。

  3、主欲走过去之原因。

  4、主急忙之答复。

  5、主奇妙的神迹。

二、二次逐鬼魔——有管辖灵界之权。

    (一)一次逐住墓中之群鬼——第一乡村传道士。

    1、人被鬼附之情状。

    2、耶稣逐鬼之权能。

(1)鬼认识耶稣

(2)鬼求耶稣

(3)鬼服事耶稣

3、鬼离人身之态状。

4、得救者之见证。

(二)再次逐下山之哑吧鬼——禁食祷告的能力(9:l4-29)

1、门徒不能逐出。

2、若信凡事都能。

3、非祷告禁食不能出去。

三、二种活人方——有管辖死亡的能力(5:22-43)。

(一)愈血漏妇——只一摸即痊愈(5:22-34)。

1、前凭最失败之救法。

2、今用最有效之救法。

(二)苏醒睚鲁之女——不要怕只要信(5:21-24,35-43)

1、不要怕,只要信。

2、只要信,不要怕(约ll:25-26)。

四、二次饱群众——有变化物质的能力(6:24-43,8:l-10)。

(一)五个饼二条鱼——望着天擘开饼(6:34-49)。

1、望着天擘开饼。

2、擘开饼望着天。

(二)七个饼几条鱼(8:l-10)。

1、三天没有吃。

2、不能饿着回家。

  3、众人都吃饱了。

五、二等代求(7:29-37)。

   (一)大有信心的代求——妇人代女求医(7:24-30)

   1、信心的得胜(太15:21-24)。

   2、信心的赏赐。

   (二)缺乏信心的代求(7:31-37)。

   1、耶稣加增他信心。

   2、耶稣望天叹息。

   3、终则说“以法大”。

六、二个瞽者——耶稣在世曾五次医瞎子(太9:27-31,太20:29-34;可8:22-26;约9章;太21:14),本书只提及二次。

    (一)伯赛大的瞎子(8:22-26)。

    1、加增瞎子的信心。

    2、征验瞎子的目力。

    3、对于瞎子的叮嘱。

    (二)耶利哥的瞎子(10:46-52)。

    1、见主;2、见己;3、见世界;4、见灵界。

 

第八章   耶稣山上的祷告

(3:13-19,9:2-8,6:46-51)

    本书第一次明明提耶稣祷告,即言:“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1:35)在旷野地方祷告,即是在山上祷告。旷野虽是荒凉寂寞,却正是信徒离开这嘈杂的世界,进到灵界里,与神交通之所。耶稣在祷告的地点上,亦为我们留下榜样。

一、山上祈祷为选立门徒(3:13-19)

    (一)是属灵高山的祷告。

    (二)是安静的祷告。

    (三)是与神见面的祷告。

    (四)是有远大目标的祷告。

    (五)非有高明的祷告不能选立门徒。

    (六)是为门徒被圣膏立的祷告(结4:18-19)。

    (七)是为教会模范的祷告。

  二、上山祷告是为促进圣工(6:46-51)

    (一)关系一切听众。

    1、为听道的人,以道化生命。

    2、为吃饼的人,以灵化灵粮。

    (二)关系耶稣自身。

    (三)关系海中门徒。

    1、门徒在海中,主在山上。

    2、时间虽长而不觉长。

    3、苦难将主吸到海中。

    4、能力施彰,门徒惊奇。

    5、预先执行中保任务。

三、山上祷告促神国降临(9:1-8)。

    (一)带门徒上高山。

    1、祈祷如登属灵高山。

    2、带门徒同上高山。

    3、暗暗地上高山。

    (二)在高山上变形象(出34:29-30)。

    1、生命改变(太17:2;林后3:17-l8)。

    2、生活改变(徒9:8;启l9:8)

    (三)在高山聚祈祷会:

    1、为山上祷告者之圣会(出17:10,24:13;王上l8:20-46)。

    2、为表显救恩之成全(路24:49,9:31)。

    (四)在高山见神国降临(9:1)。

    1、耶稣在荣耀里显现。

    2、摩西得了荣耀。

    3、以利亚得了荣耀。

    4、彼得等未得荣耀。

    5、山下的民众。

   
哦,这山上的祈祷会,是何等重要。甚望主内信徒,求主带领上到祷告的高山,越上越高,直至达祈祷的最高峰。

 

第九章   十字架的预言

(8:29-38,9:30-34,10:32-45,参基督圣迹四段三章)

   
或谓耶稣于传道的初年,容包怡然,于传道之第二年,则气宇轩昂;迨传道之末年,则心神抑郁,乃以去髑髅地越近,而牺牲之念则急切,故于传道末年,不断地对门徒述及十字架的牺牲,乃以此时十字架之影,既已荫罩其身,牺牲之念,遂亦盘旋于心,自于不知不觉时,即言之于口,而述于众前,殊不知耶稣所以自此再三把十字架的牺牲,预先告诉门徒的原因,乃以此时门徒的程度较高,已明认耶稣为基督,为神的儿子,或能领会其中要义。且耶稣未尝不以十字架为他荣耀的使命,考耶稣生平原像;一步一步1向髑髅地直进,其三十年之生活,无处不印遍十字架的圣迹,即其传道之初,亦未尝不隐然论到他的牺牲;如向犹太人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2:19)且告诉尼哥底母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约3:14)。是耶稣于传道之初,已预知其将来如何。以后在税吏马太家,和税吏罪人一同宴乐时,亦尝预先说到将来新郎要离开陪伴的人(太9:15),因其救世工夫,全在于牺牲,耶稣固已深知熟思,可是当年,门徒的灵智尚浅,不便以直言预告。今见彼得等既已明认其“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以牺牲之死难,一再预先明以相告。

  一、首次明言其死而复活(8:31-9章,参太l6:21-28。路9:22-27)。

    (一)耶稣受死复活之必须(8:31,来9:22,12章)。

    1、耶稣必须受死(来9:12,22)。

    2、耶稣必须复活(罗4:25)。

    (二)门徒认主,阻主之原因。

    (三)信徒舍生、得生之原理(8:31,9:1)。

   二、再次明言其死而复活(9:30-34,太l7:22-24,路9:43-45,30,31)。

    (一)既被交且被杀。

    (二)虽受死却复活。

    (三)说的明白,听的糊涂。

 三、三次明言其死而复活——于上耶路撒冷路上(10:32-45,参太20:11-19,路l8:31-34)。

    (一)更急切的态度(来6:20)。

    (二)更详切的告诉。

    1、遇难之地是耶路撒冷(路13:33)。

    2、被交给祭司长。

    3、定他的死罪。

    4、解于外邦人。

    5、受凌辱鞭打(太20:19)。

    6、杀害他,且要钉十字架而死(太20:l9)。

    7、过了三天,他要复活。

    (三)更痛切的劝教。

    此后耶稣预言他的死难,亦非一次,如言“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地迫切呢?”(路12:50)。“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是一粒;若是死了,就必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33)。其最显然的,即于被卖夜拿起饼,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擘开的,又拿起杯来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最后于客西马尼祈祷时的交战,虽明知死难的痛苦,卒能大获全胜,乐为万人担罪,钉十字架而死,且其救世之热爱,直向罪孽世界涌流而出。

 

第十章  伯大尼与马可楼

   
上章言耶稣末次上耶路撒冷去,在门徒面前涌跃地前行,以致门徒甚希奇且惊惧。此次进圣城,是他荣耀的得胜,是他救恩的成功,是必须经过交战牺牲的。付上相当的代价,于此黑暗当权、四面楚歌中,有二处稍得慰之休息所。即伯大尼和马可楼。

一、伯大尼——有最爱主之家。

    (一)借驴(11:1-ll)。

    1、表面的荣耀。

    2、实际的荣耀。

    3、主与驴驹互相的荣耀。

    (1)驴驹荣耀主。

    (2)主荣耀驴驹。

    (甲)被主爱系住;(乙)牵来被主用;(丙)先叫老驴代替;(丁)终把荣耀归与驴驹。

    (二)设宴(14:3-9;路7:36-50):   

    1、最重的爱;2、牺牲的爱;3、尽力的爱;4、最美的爱(14:6);5、分时的爱(14:8);6、馨香的爱(约12:3);7、永可纪念的爱(14:9)。

    (三)寄宿“天色已晚,就和十二个门徒出城,住伯大尼去了。第二天,他们从伯大尼出来……”(11:ll-l2。Ll:20-l2:44,参太24,25;路21:5-33)。

  二、马可楼——耶稣最爱之家,圣经明言,拉撒路家为耶稣最爱之家(约11:3,5)。当然耶稣最爱之家,亦即最爱耶稣之家。在耶路撒冷,耶稣最爱之家,当为马可家。

    (一)过旧逾越节(14:13-21)

    1、提早一天吃逾越节的筵席(约18:28)

    2、在一间预备整齐之大楼(14:15)

    3、与l2门徒一同坐席。

    4、吃逾越节的筵席时,必讲节筵之原因。

    5、吃逾越节的筵席与苦菜同吃。

    (二)过新逾越节(14:22-25)

  1、新筵代替旧筵;

    2、新筵成为爱筵(太22:14,林前ll:25,太26:28)

    (1)要义(林前ll:25,来9:15-20,林前11:26,约壹1:9,诗116:l3,16:5);

    (2)灵意(约6:45-57)生命分享;

    (3)奥义:(甲)灵命恢复;(乙)脚洗干净(出12:11);(丙)杯酒调和(诗23篇);

    3、喜筵期待新筵(林前ll:26,启l9:1)。

 

第十一章 耶稣受审判(14:32-15:41)

   
耶稣在世一切经过,都是为了我们,且是代替我们。亚当犯罪受了审判,我们人类在亚当所受的审判里,失去了生命乐园——“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神“把他赶出”乐园。耶稣是第二亚当,来代替我们受审判,把我们在第一亚当里所失落的,都收复回来。按耶稣最后所受审判有四种:

   一、客西马尼的审判——无情(14:32-42,l0:35-39,14:31)

  (一)门徒之无情

  (二)万众之无情

  (三)撒但之无情

  (四)个人之无情

  (五)神之无情

二、犹太会众之审判——无理(共审三次)

  (一)被审于亚拿之前(14:53,55,56,参太26:57-65,路22:54,约l8:12)

    (二)被审于该亚法(14:53-64,参太26:57-66,路22:54)

    (三)被审于议会前(15章,参太27章,路22:66-71)

 三、异邦法庭之审判——无法(亦有三次)

    (一)被审于彼拉多(15:2-5,参太27:2,11-l4,路23:1-5,约l8:28-38)

    (二)被审于希律(路23:8-l2)

    (三)复审于彼拉多(可15:6-16,太27:15-26,路27:13-25,约l8:39-40)

   四、十字架的审判——像是无神

    (一)在人这方面,把耶稣钉十字架实在是一种无神的举动,非但不怕神,实在眼中无神。

    (二)在神的一方面说,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也是因他身负重罪,即被神离弃的时候。

    1、在他身上使万人的罪受了审判(约5:24;罗5:9;林后5:21;罗8:34)。

    2、在他身上把信徒的罪身定了罪案(罗8:3)。

 

第十二章  复活升天(16章)

   
按人的眼光看,耶稣既被钉十字架而死,且已葬于墓中,他那一番医病赶鬼惊人的事工,亦必随之埋没,不再有任何意外的盼望了。殊不知耶稣的死和埋葬,是救恩必有的过程,恶者与敌人用他们那无情的心,不法的手,要想消灭神的事工,是徒然的。希奇阿,耶稣竟然从死里复活,荣耀地升天去了。

一、荣耀的复活(16:l-8)

    1、安息日已过;

    2、女徒来膏耶稣(太28章,可14:47,约l9:39);

3、墓门石已辊开;

4、一少年坐右边(太22:30,路20;36);

5、天使的安慰;

(二)耶稣显现(16:9-18)——本处提到三次

1、显于抹大拉之马利亚(16:10-11);

2、显于两个门徒(16:12-13);

3、显于ll使徒(16:14-18)

(1)为与他们同坐席;

(2)责备他们不信(太6:30,8:26,14:31,16:8,17:20)

(3)为遣派他们去工作(太l0:5)

二、荣耀的上升(16:20)

(一)上界之欢迎;

1、被接上升;2、坐在神右边(来1:3,约l7:5)

(二)下界之欢迎

1、门徒出去传福音;

2、主和他们同工;

3、因神迹随着;

4、证实所传的道;

歌曰:

    往普天下去传福音,主有使命必敬遵。

    神迹随着可凭可信,信而受洗同蒙救恩。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