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注释

那鸿书要义

第一章 概论

    犹大国被掳以前之先知书共有七卷:首三卷俄巴底亚、约珥、弥迦,皆是论到“主的日子”。中有以赛亚多论基督的救恩。后三卷为那鸿、哈巴谷、西番雅,皆是说到“主的震怒”。那鸿书是论尼尼微受罚,却也是借着尼尼微城的经过,表明末世背道者将有的结果。

   
一、书之要旨

    本书要旨是论“背道者的受罚”。尼尼微乃世界最古之大城(创l0:11),为亚述国之都会,是世界第一为王之宁录所建筑,周围一百八十英里,“有三日的路程”。尼尼微人从来过于残暴,神曾命定降罚于尼尼微——过四十天城必倾覆(拿3:4)。幸尼尼微人信服神,全城皆悔罪改过,各离恶道,不再行强暴(争3:3-6),神即回心转意,不降所说的灾。可惜他们悔改以后,不久信仰即失,远离神,仍去犯罪,如同狗吐了,转过来又吃(彼后2:22)。所以,神又命先知那鸿宣布,尼尼微必要受更重的刑罚。这不只是专论尼尼微的命运,也是借着尼尼微,表明一切离经叛道、失去信仰的教会将有的结局。尼尼微人第一次经先知约拿宣告他们的命运,而悔改蒙赦;第二次又经先知那鸿宣告他们的命运,就再没有悔改的机会。因为人既悔改以后,若再离弃,就不能叫他们再从新懊悔了(来6:6)。

二、书之引言(1:1)
    “论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鸿所得的默示。”
    (一)明言本书是论尼尼微的默示。
    按此“默示”二字,原文是“重担”,即关于尼尼微的重担,是尼尼微人不能辞其咎的。此重担正如把一块大磨石拴在他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太18:6)。

    (二)是那鸿所得的默示。
    此处“默示”二字,原文是“异象”,是那鸿所见的异象。本书所宣布的,不是那鸿的言论或理想,乃是神已决定的事实,是已经在先知属灵的眼光里所见的异象。

    (三)伊勒歌斯是个不著名的小地方。
    先知的出身不大,正表明我们的信心不是建立在人的权柄能力上面,乃是全在于神的灵感、神的言语。
 
三、书之名称

    那鸿即安慰之意。亚述是以色列人的仇敌,那鸿说预言,以色列国已经被亚述所掳。所以,本书一面是宣布尼尼微人(即亚述京城城众)的罪刑;一面也就安慰了神的子民。此即写书的原意,为要安慰神的子民。以前的先知皆是劝以色列人悔改,不过以色列人未能悔改,因而受了许多苦难。虽然如此,神仍爱他们,所以要刑罚尼尼微,神的忿怒要临副恶人头上,却要保护信徒。“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1:7)。当神的儿女在苦难中,本书深深表显了爱里的安慰——“那鸿”。

 
四、书之分段

   (一)一种分法
  1、神报施之不爽(1章)
    2、神报施之定命(2章)
    3、神报施之经过(3章)
    (二)二种分法
    1、上主之圣洁(1章)
    2、尼尼微之巷战(2章)
    3、所收适如所种(3章)
   
五、书之要训

   
犹大国被掳前之先知书共有七卷,其后三卷那鸿、哈巴谷与西番雅,意义是很相连的。各卷皆有三章,或谓皆是表明三位一体之神,与我们在患难中的关系。自然约伯记,是特别论到苦难问题,有多少信徒,读约伯记,即了解苦难的原因与价值。在诗篇上也有很多论及苦难的话,并信徒在苦难中的祷告。因信徒所有的苦难迫害等事,大卫与作诗者,皆早已经历过了。这两卷书外,于我们在患难中特别有帮助的,即那鸿、哈巴谷与西番雅,我们可略言三位先知名称的关系,顾名思义的,即得了相当的教训。按那鸿即安慰之意,是神对于苦难中的信徒所施的安慰。哈巴谷为怀抱之意,或怀抱许久的思想,表明我们应该接受神的旨意,成为我们的怀抱。人在苦难中,最易怀疑、误会神的旨意。我们总要在苦难中,看出神的美旨,以神的美意,为我们的怀抱。西番雅是隐藏之意,表明苦难来到,每隐有神的旨意;神的旨意来临,也每隐藏在苦难中。并且我们遇到苦难时,神也往往把我们藏起来。“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在阴雨弥漫、洪水泛滥时,壮其信心的胆量,仰望主,知道他的旨意永不错,他也永不误事。

    我们在这风雨飘摇中,应当“歌唱……欢呼……满心欢喜快乐”,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是施行拯救大能力的主。他要安慰我们,若是我们怀抱他的旨意,他要使我们在患难中隐藏起来。   

 

第二章 
神的慈爱和威严
(1:1-2:15)

    在本书第一章里,显然清楚地表现了神的慈爱与威严。保罗曾言:“可见神的恩慧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罗11:22)。当迅雷暴风时,可看神的严厉,当甘霖沛降时,又见神的慈爱;在西乃山下,听神传律法的声音,甚觉神的威严,在会幕中听神呼唤的声音(利1:1),便觉神的慈爱;于红海中所显的云柱火柱,在埃及人一方面看是黑暗的,是表显神的威严,在以色列人一方面看是光明的,是以表显神的慈爱。有人多看神的慈爱,有人多看神的威严,未免各有所偏,故本章特显神的慈爱和威严。

 
一、神的威严

    (一)忌邪施报(1:2)
    神是“忌邪施报的”,尼尼微人拜偶像,他决不容人拜偶像犯罪。

    (二)怒如烈火(1:2,6)(来l2:29)
    “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倾倒。”

    (三)有罪必罚(1:3)
    “耶和华……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四)大有能力(1:4-6)
    “他斥责海,使海干了,使一切江河干涸。”“大山因他震动,小山也都消化。”

    (五)消灭势力(1:7-14)
    “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

 
二、神的慈爱

    在本段内有几节书,十分安慰神儿女的心。
    (一)神不轻易发怒(1:3)
    “不轻易”原文是“慢”的意思,神不快发怒,有时向其儿女动怒,是由于爱而动怒,怒也是爱的表显。

    (二)认识投靠他的人(1:7)
    (三)在患难日为人的保障(1:7)
    (四)既受苦者不再受苦(1:12)
    (五)报告平安喜信(1:l5)
    “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指:有信心登上属灵的高山。“犹大啊,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吧!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受苦能使脚印深,越受苦所留的脚踪,即更能深印在人的心里。

   
三、神的慈爱与威严

    (一)慈爱中的威严
    在尼尼微人身上,可以看见神慈爱的威严。
    (二)威严中的慈爱
   
在以色列人一方面,可以看见神的威严中的慈爱。神的子民虽然犯罪,受神责打,但神的责打无非是慈爱,在他们经过责打后,神的慈爱即更彰显了。神对儿女,无非是慈爱,他的威严,也是慈爱,所以说:“神就是爱。”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虽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看哪,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何等佳美。

 

第三章   
种什么收什么
(2:1-3:9)

   
坐在崇高宝座上的神,不但是慈爱的,也是公义的,人往往只看神的慈爱,而忽略神的公义。殊不知因为神是爱,他就不能不义,若是不义,即不能有真正的爱。义的表显也有两方面:“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此事可从尼尼微人的命运来证明。

   
一、尼尼微人种的是什么

    (一)是使地空虚的(2:2)
    第二章第二节,即清楚论尼尼微遭罚的最大原因。按首句“耶和华复兴雅各的荣华,好像以色列的荣华一样”。解经者或以此言耶和华既废除雅各的荣华,也必废除尼尼微的荣华,使之空虚。但细按本处所言,应作亚述既羞辱犹大(二支派)像羞辱以色列(十支派),使他们空虚。耶和华对其子民,不过稍微恼怒,他们竟过分加害(亚1:15),甚至“使雅各和以色列空虚,将他们的葡萄枝毁坏了。”他们真是“使地空虚的”,能不受相当果报吗?
    (二)是聚水的池子(2:8-9)
    “尼尼微自古以来……如同聚水的池子”。这不但指着城内居民繁多,也是指着积蓄的金银无穷,华美的宝器无数(2:9)。因为城中充满抢掠的事,总不止息。他们也“增添商贾,多过天上的星”(3:16)。这可见他们是只知爱世界,贪钱财。

  (三)是狮子的洞(2:11-13)
    “狮子的洞和少壮狮子喂养之处,在哪里呢?公狮、母狮、小狮游行,无人惊吓之地在哪里呢?”这是说尼尼微的强暴,真是如同狮子,任意咆哮,“公狮为小狮撕碎许多食物,为母狮掐死活物,把撕碎的、掐死的充满他的洞穴。”因此耶和华必吞灭他的少壮狮子,从地上除灭他所撕碎的。

    (四)是流血的城(3:1)
   
尼尼微从来不知有多少激烈的战争,有多步残忍的举动,流了多少无辜人之血。有多少无理无法、不公不义、惨无人道的行事,以致全城充满杀人流血的罪,成了一个“流血的城”。

    (五)是美貌的妓女(3:3-4)
    尼尼微多有淫行,如同一个“美貌的妓女”,“藉淫行诱惑列国”。这不但是指城中充满淫乱污秽的事,且是借着信仰上的淫乱,如拜偶像之恶俗等,显出了极大的诱力,使列国受其败坏。

    (六)是掳掠的强盗(3:1)
    城中“充满谎诈和强暴;抢夺的事总不止息”。

    (七)是惑人惯行邪术的(3:4)
    尼尼微人“惯行邪术”,“用邪术诱惑多族”。这是说亚述不但用兵力、强权、败富,并邪淫的宗教等征服各国,且是借着艺术、美术,以及败坏世界风化道德等事,与种种邪术。诱惑、欺骗多族。

    (八)是悔改后之悖逆者(参太l2:43-45)
    “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3:l9)。

   
二、尼尼微人收的是什么

    (一)已过的
    1、神的忿怒(1:6)“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你岂比挪亚们强呢?挪亚们坐落在众河之间,周围有水,海作他的壕沟,又作他的城墙。古实和埃及是他无穷的力量,弗人和路比族是他的帮手。”(3:8-9)(参耶46:25-26;结30:14-16)
    2、国家的倾覆——“河闸开放,宫殿冲没”(2:6),“凡看见你的,都必逃跑离开你,说,尼尼微荒凉了。有谁为你悲伤呢?”(3:7)
    3、人民的死亡——城民被杀的甚多,尸首成了大堆,余者尽都逃散(2:3)。宜译“柏木也震摇起来”。“王后蒙羞,被人掳去,宫女捶胸,哀鸣如鸽,此乃命定之事”(2:7)。

    (二)将来的(太12:41;鸿2:4)
    (三)永远的
    “种什么收什么”,这固然是神的公义,其中更当注意的是:
    1、种得少,收得多
    2、种时短,收时长
   “亚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胄安歇,以致你的人民散在山间,无人招聚,你的损伤无法医治。”“那打碎邦国的上来攻击你。”“此乃命定之事。”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