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简介

路加福音

 

导论

 

资料来源

   
路加提及一些在他以先记述耶稣生平事迹的人,他又说早期的目击证人和传扬基督的传道者把故事流传下来(一1-4)。有关此事,普遍接纳的理论认为路加和马太都拥有最早写成的马可福音抄本,并且手头上还有一本现今已失存的耶稣言论记录(通称为Q典)。不过除了这些以外,路加还拥有不少属于他自己的数据(这些数据有时以"L"为代称)。由于路加福音的数据来自一些亲身认识耶稣、又亲自经历过早期教会生活的人,所以这些数据确是可靠的。

   
拿路加福音与马可福音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路加是把马可的数据重写,并且在叙述的细节上稍作改变,但大体上仍是与马可一致的。作者对政治与地理背景的精确性和关注,更重要的是他对耶稣言行的忠实记录,可看出他在运用数据时的确是采取很负责任的态度。他清楚表明写书的目的,因此,任何抨击他不忠于史实准确性的批评都不攻自破。

   
无可否认,不同的福音书对相同事件的记载确有出入,这是令人困扰的。同样地,我们必须承认福音书的作者记载故事时,旨在清楚恰当地对应当时读者的需要,所以无意一字一句地记录耶稣的每一句话,事实上,最重要的是忠心地复述耶稣说话的本意,而非祂所用的字眼。正如约翰一样,路加给我们留下的,是耶稣的画像,而非相片;路加所描绘的是一幅真实的素描。(有关福音书之间的比较,请参「福音书的研读」专文。)

 

作者与写作年代

   
自从第二世纪下半叶以来,大家都有一个清楚而一致的信念,承认这卷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的作者是路加,他也就是保罗的医生和同工(西四14)。曾经有争议说这不过是推论而已:根据新约的证据,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都是保罗的一位同工所写,因为在使徒行传的记载中,作者使用第一人称的复数代名词(「我们」;徒十六10-17等);在保罗众同工中,路加是合理的人选。故此,争议的人认为,这观点作为早期传统的证据并没有独立的价值,只不过是几个可能的猜臆之一而已。可是我们要留意传统上都一致地提出路加的名字,而没有提过其它任何同工;而且这传统相当早(可能在主后120年左右),并且在早期教会中也没有流传任何其它说法的痕迹。马吉安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位异端者,他坚持保罗是唯一具备使徒权柄的,他选择了路加福音为仅有的福音书,暗示他也接受了传统的说法,认为此福音书是这位保罗的同工所写。

   
反对这传统说法的人还有其它的争议:

    1.
使徒行传的保罗描绘如此扭曲,不可能是保罗当时的同工所写。

    2.
路加福音书中所反映的时代气氛是在使徒时代以后,那时教会放弃耶稣即将再来的盼望,并已经形成一个具传统、有组织的生活形式,就是后人称为「早期大公教会」(early
catholicism)的时代。

   
上述两个争议都不足以推翻传统的说法:

    1.
有关保罗的形象,请参阅使徒行传的注释。

    2.
第二个争议部分是基于一个假设,认为早期的基督徒期盼耶稣随时会再来,但经过一段时间,再来的日子继续延迟,才引起他们推想自己是错误的,再来的日子实际上是无限期延后。但是,一方面,没有证据显示早期基督徒期盼耶稣复活后马上再来;另一方面,路加福音并没有忽略耶稣再来的重要性(参十二35-40,十七20-37,十八8,二十一5-36)。至于教会变成形式化、组织化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只要把路加福音与教父著作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福音书的味道是很不相同的。

   
总括来说,反对此福音书出自路加手笔的说法不足以成立。

    路加福音的写作年代不得而知,有两个可能性:第一个是此福音书在第一世纪60年代的早期完成;第二个则是在80年代左右。决定性的因素在乎此福音书是否显出知道耶稣预言耶路撒冷被毁已经应验,同时使徒行传是否显示知道保罗已死。大部分学者都肯定地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对这两个问题都没有答案。

   
写作的地点也同样不易确定。早期传统说法认为路加在亚该亚(希腊)写成此书,但依照此书与马可福音的关系来看,又很可能与罗马有关。我们始终不知道真相。

 

主题

   
路加福音有别于其它3卷福音书,它们各自以独立而完整的篇幅来记载耶稣的生平,而路加福音却属于一本分为上、下册记述基督教起源的著作。在卷首语里(一1-4),路加解释:他希望有条理地把事情记述下来,好使那些对基督教稍有认识的人得益,他相信基督教信仰植根于历史事实上,这些事实就是神的作为;路加希望给读者看到他们所听闻的耶稣和早期教会的事情,都是建基在很稳固的历史根基上。福音书的作者对耶稣的生平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依照本身的观点选择并强调他们认为重要的部分。路加的著作有下列4大特点:

    1.
路加具备优良的文学修养,在他笔下所展现的是一个活灵活现的故事。

    2.
他比其它福音作者更留意自己作为史学家的责任。

    3.
他有意把事情的神学意义说出来。

    4.
他以牧者的心肠关注读者的需要。

       
至于路加的神学,可概括如下:

    1.
路加以写历史的方法来写耶稣的故事。他所写的福音比其它福音书更像一部传记。不过他也跟其它作者一样,只记载与基督教信仰有关的部分,而没有告诉我们关于耶稣的外表、个性等。他所关注的是耶稣的事迹与神过去在旧约中与子民关系的连贯性;同时他亦着意写出耶稣事迹与初期教会兴起的关系。耶稣的故事是神在世上活动之延续,而且是最重要的延续。因此,在他的笔下,耶稣在地上的生平就是福音内涵的一部份。

    2.
路加以「救恩」的福音作为他记述的主题。他最喜用的两个词是:「传福音」和「救恩」。第一个字词总括了耶稣的工作:祂的教训、医治和充满怜悯的行动,都是宣扬神已来到世上这个大好信息的一部分。第二个字词说明福音的内容;它已概括在十九章10节:「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在马可福音,耶稣的信息是神国近了(可一14-15);而路加则更强调一个事实:国度降临的意思是神借着耶稣来拯救子民。路加以「主」(这是旧约对神的称呼)来称呼耶稣时,可以帮助人看到神藉耶稣行事。

    3.
如果救恩是为「失丧的人」而设,那么人人都需要救恩,因为人人都是失丧的。耶稣把救恩带给犹太全地中被漠视的人群─-贫穷的、妇孺和声名狼藉的罪人。虽然祂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犹太人,但祂清楚表示祂的信息也是为外邦人而设的;特别是犹太人所恨恶的敌人撒玛利亚人。而且这信息还产生一些社会后果,影响那些受压制者和压制人者。

    4.
路加福音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他很少提及十字架作为救恩途径的意义。他宁可显示受苦与死亡是神为耶稣命定的道路,祂必须经过这些才可进入天上的荣耀里。耶稣的死与罪人和罪的关连,在二十二章19至20节和使徒行传二十章28节才出现。

    5.
没有任何作者比路加更清楚强调神恩的广阔;同样也没有人比他更严肃地表达出耶稣对人的挑战。祂警告有意跟随的人要计算代价,舍己,天天跟从祂。神的恩典绝非「廉价恩典」;罪人必须准备悔改离弃他们的罪。

    6.
路加还有下册,是关于教会的发展。在他的福音书里,早就指出教会时期将会是怎样。这段时期是耶稣升天,坐在神右边之后的时代。祂的仆人必须继续祂的工作,把福音传到万邦。他们工作的能力来自装备耶稣作工的同一个圣灵,同时他们也要以祷告求神的帮助,正如耶稣一样。只有在传福音的工作完成之后,耶稣才会再来,作人类的审判者,并且设立祂的天国。

 

应用纲要

   
耶稣不单传福音给物质贫乏的穷人,更将救恩带给在社会中受欺压、被排斥的人。今天,神已将向普天下各族各方的人传扬福音的责任,交给每一个基督徒,我们理应责无旁贷,甚至付上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努力完成神的托付。

 

路加福音大纲

 

一1-4
                    前言

一5至二52
         耶稣的诞生与童年

 
一5-25
              约翰诞生的预言

 
一26-38
            耶稣诞生的预言

 
一57-80
            约翰诞生

 
二1-20
              耶稣诞生

 
二21-40
            在圣殿里献耶稣

 
二41-52
            耶稣在逾越节上圣殿

三1至四13
         施洗约翰与耶稣

 
三1-20
              约翰传道

 
三21-22
            耶稣受洗

 
三23-38
            耶稣的家谱

 
四1-13
              耶稣受试探

四14至九50        
耶稣在加利利的工作

 
四14至五11    
国度的福音

 
五12至六11
   与法利赛人冲突之始

 
六12-49             
耶稣给门徒的教训

 
七1-50
              弥赛亚的怜悯

 
八1-21
              耶稣用比喻教训人

 
八22-56
            耶稣一连串的大能作为

 
九1-50
              耶稣与十二门徒

九51至十九10    
往耶路撒冷的路程

 
九51至十24    
作门徒的权利与义务

 
十25至十一13
门徒的特征

 
十一14-54         
:与法利赛人冲突

 
十二1至十三9
对将来危机的准备

 
十三10-35
        神治权下的拯救果效

 
十四1-24
          耶稣坐席

 
十五1-32
          被厌弃者的福音

 
十六1-31
          有关财富的警告

 
十七1-19           
教训门徒

 
十七20至十八8
        人子降临的日子

 
十八9至十九10         
救恩的范围

十九11至二十一38
耶稣在耶路撒冷宣讲的教训

 
十九11-27
        十锭银子的比喻

 
十九28-40
        耶稣进耶路撒冷

 
十九41-48
        耶路撒冷的命运

 
二十1至二十一4
在圣殿里宣讲的教训

 
二十一5-38
      预言圣殿被毁和末后的事件

二十二1至二十四53耶稣受死与复活

 
二十二1-38
      最后的晚餐

 
二十二39-53
    耶稣的祷告和被捕

 
二十二54-71
    在犹太人面前受审

 
二十三1-25
      在罗马人面前受审

 
二十三26-49
    耶稣被钉十字架

 
二十三50-54
    耶稣被埋葬

 
二十四1-53
      耶稣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