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注释

撒迦利亚书要义

第一章  概论

    先知撒迦利亚是祭司易多之孙(拉5:1,6:14),比利家之子(1:1)。尚在幼年,即随其祖父自巴比伦返归耶路撒冷,是为祭司,而又为先知者,也是作祭司与弟兄们的首领(尼12:4,16)。他是先知,可以把神的话教训神的子民,在被掳而归回的百姓对于因建造圣殿遇见阻难灰心失志的时候,即奉神命,教劝、激励、训导、安慰。他是祭司,即代表会众,立于神前,把会众的事,奏告于神。以此祭司而先知的地位,鼓励会众,趁机奋勇建造圣殿,可谓人事适宜。按撒迦利亚名字之意,即神纪念之人。人能作一个神所纪念之人,是何等有福。故旧约中有多人欢喜叫“撒迦利亚”。如扫罗王之祖父(代上9:37);利未之鼓琴者(代上l5:18,20);大卫王之祭司(代上l5:24);犹大国之臣子(代下l7:7);约沙法之子(代下21:2);在殿中被杀之祭司之子(代下24:20);又以赛亚时一名人(赛8:2);一以色列王(王下l4:29,15:8—12);新约也有,施洗约翰之父等(路1:5)。

   
一、书之地位   
撒迦利亚书是旧约众先知书之归结,因为旧约一切的预言于本书即完全了。且本书也总结一切的预言,对于耶稣第一次来与第二次来的事,皆言之甚详。更是对以色列人回国,并以色列国之复兴等事,皆历历言之。如与以西结、西番雅、约珥三先知对主再来之景状,言之略同。众先知都预言以色列人的仇敌如何受刑,本书也明显论及,并多说到主国之和平、罪孽消除等等和平景象。对于主再来时,禧年国之光景,屡屡提起,全书多注重耶稣再来之预言。

    
二、书之要旨 
本书要旨与哈该书同,即重建圣殿。撒迦利亚与哈该二人同时为先知,而撒迦利亚较哈该迟两个月(哈1:l,亚l:1)。此二先知即同时同工,为激动以色列会众,重建神的圣殿,按以色列人回国后,其最大最要之事,即首建神的圣殿。如其先祖亚伯拉罕,无论迁至何地,即首先建一祭坛。以神子民的生活,是以与神交通在第一个地位上。神的事工,好像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建造圣殿。除了建造圣殿以外,好像别无所为。其创造天地之工,即其建殿之工;其预备救恩之工,也即建殿之工;其建设教会之工,也无非为建殿之工;其将来复兴世界,于新天地中之奇妙工作,也莫非是建殿之工。看历代志书,可知以色列民族,也如神建立之圣殿,民族之历史,有如随圣殿之存亡。所以选民自巴比伦返归,首要之事,即建立圣殿,只因建殿之经过,不免有种种阻难,先知撒迦利亚与哈该,则相继而起,劝教会众,努力为圣殿而工作。更是预言将来以色列民族,于主二次再来时,复兴之经过,也如建殿之经过。以主再来时,要重新建立大卫家已经倒塌的帐幕(摩9:11;徒l5:l3-17)。主再来时,以色列民族复兴,也即重建圣殿,所以撒迦利亚书内所言,关系以色列民族将来复兴之经过,莫非是重建圣殿之工。

   
三、书之性质  
撒迦利亚书几乎全书皆是预言,其中有关于当时会众之言,仍是预言。他预言的方法多是用异象,即异象之预言,借着异象把他所要预言之事,表显出来。有如先知以西结书、但以理书,与使徒约翰所写的启示录等相同,多是在异象中,看见神所要成全的将来之奥妙事。

   
四、书之分段 
共分二段
    (一)异象的预言(1-6章)
    1、引言(1:1-6)
    2、异象(1:7-6:15)
    (1)第一异象(1:7-17),表明神为耶路撒冷热心,必再重建。

    (2)第二异象(1:18-21),四角与四匠,表明异邦胜过选民的强权,与惩罚列国的四个能力。

    (3)第三异象(2:1-13),耶路撒冷重建,在主国内之荣。

    (4)第四异象(3:1-10),圣徒被洁与造就(或以此为两个异象)。

    (5)第五异象(4:l-14),圣徒建殿之能力。

    (6)第六异象(5:l-4),飞卷指神之刑罚。

    (7)第七异象(5:5-11),伊法中的妇人,表明世人罪恶之真相。

    (8)第八异象(6:1-l5),四个马车表一种权柄,刑罚四大国;两个冠冕:银冠指救赎,金冠指君王。

    以上共分八个异象,或分十个异象。
    (二)直述的预言(7-14章)
    1、圣地之荒凉与复兴(7-8章):选民分散乃因罪孽(7章);千禧年的景况(八章)。

    2、受膏王被弃(9-ll章):主忽然临到(9章);春雨时代(10章);王见弃(11章)。

    3、被弃之王即位(12-14章):犹大复兴,异邦受刑。

   
五、书之要义

    (一)选民遇难
   
神所爱的,他必管教,以色列人常顽梗悖逆,自不免受神的惩治。更因其厌弃受膏王,即被赶散天下。先知在本书内,即痛切劝教会众,务要转向神,不可效法列祖。

    (二)异邦受罚
    书内虽多注重和平,但也不能不论及异邦受刑。神说:“我从前稍微恼怒我民,他们就加害过分。”所以那打散犹大、以色列的角,不能不被神打掉。

    (三)选民回国
    将来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无城墙的乡村,因为人民和牲畜甚多。“耶和华如此说:我现在回到锡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将来必有年老的男女坐在耶路撒冷街上,因为年纪老迈就手拿拐杖。城中街上,必满有男孩女孩玩耍。”“万军之耶和华说:在那些日子,必有十个人从列国诸族中出来,拉住一个犹大人的衣襟,说:‘我们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了。’”神说:“我要坚固犹大家,拯救约瑟家,要领他们归回。我要怜恤他们,他们必像未曾弃绝的一样。”

  (四)基督降临
  书内有多少论到基督降临的话,有些话是指着基督首次降临,如“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9:9),为平安王(9:10);被钉十架(12:10);羊被赶散(13:7)。其中更有许多话论及基督第二次降临,如人要仰望他们所扎的(12:10);为耶路撒冷开一个赎罪泉(13:1);要脚踏橄榄山(14:4);与众圣同来(14:5);禧年之景况(14章)等等,论及基督第二次降临之言,是不一而足的。

  (五)天国实现
    书内多有论及天国实现的经过与真相,如第一章的四匠威吓列国;第二章耶和华为“耶路撒冷四围的火城”;第三章“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第四章之二橄榄一灯台;第五章量器中的妇人,在示拿地等等,更是在十二至十四章,全是论到基督国度的事。

   
书中所言以色列人,因犯罪而被赶散天下,异邦列国苦待犹大人而受刑,选民终必回国,基督有两次降临,至终天国实现,即先知预言之纲目,在本书皆历历详言,故本书可为先知书之归结。

 

第二章  
神为锡安热心
(1:1-2:13)

    神说:“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1:14)。当选民被掳,深受外邦虐待时,虽是因为选民的悖逆,由于神的旨意,但慈爱的神,看见他的儿女受苦,心中则不能不痛伤,更以外邦“加害过分”,则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特兴起先知撒迦利亚等,一面训诘,一面安慰。并应许必恢复耶路撒冷,必打散他们的仇敌,重建圣殿。

   
一、引言(1:l-6)
   
第一章一至六节,是撤迦利亚第一次受灵感发言,即于大利乌王第二年八月,耶路撒冷被掳已经满了七十年,选民应当释放回国之时已到,即遣先知劝勉众民,即速归向上主。一则言我们如归向主,主即归向我们。“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1:3)。耶和华虽“曾向你们列祖大大发怒”(1:2),此时会众既受了相当的惩治,是神的怒气已经转消,这时正是会众“转向”耶和华的时候。先前悖逆,今当“转向”,务要“转向”,“转向”即蒙爱之必须,即使神向人“转向”之秘诀。所以先知一发言,即首先劝会众要转向,要转回。二则言我们转向神,是因为神先转向我们。虽说是“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实际说来,是神先向我们转向,我们方能转向神。神与人双方转向的动机,先是出于神。神遣先知向会众发言,正是表明神已向人转向。神向会众谆谆劝告,并应许“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这不是神已经转向会众了吗?希奇啊!神与人复和,是先由神一方面发动,神先转向人,以后人始转向神。但人若不转向神,神虽欲转向人,也无由成功其转向之至意。所以即托先知向会众宣告,切勿效法你们列祖的悖逆。三则,神向我们的行动,是照着我们的行动。“万军之耶和华定意按我们的行动作为向我们怎样行”(1:6),意即耶和华向我们的行动,是按照我们的行动。我们有何动作,耶和华也向我们有何动作。你有义,耶和华向你更有义;你有爱,耶和华向你更有爱;你回转,耶和华也向你回转。你的一切举动,好像都有声音叫耶和华如何待你,因为他已“定意”,按照“我们的行动作为向我们怎样行。”以色列啊!转向吧,耶和华就转向你了。

   
二、第一异象(1:7—17)
    “我夜间观看,见一人骑着红马,站在洼地番石榴树中间。在他身后,又有红马、黄马、和白马”(1:8)(参结47:11)。

  (一)选民的状况
  (二)全地的态度
  (三)耶和华的热心(1:l2-17)
 
三、第二异象(1:18-21)   

  (一)四角(1:l8-l9)
    表明异邦四个强权,即: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打散选民的四个角。

    (二)四匠人(1:20-21)
    原文“四个雕刻家”,指四个能力说的,打倒了四个角,不仅打倒列国,还要建立国度。一面惩罚列国;一面要拯救选民。

   
四、第三个异象(2:1-13)
    (一)圣城有无界的范围(2:l-5)
    “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无城墙的乡村”(2:4)。

    (二)圣民之被掳的掳物(2:6-13)
    “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显出荣耀之后,差遣我去惩罚那掳掠你们的列国。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看哪,我要向他们抡手,他们就必作服侍他们之人的掳物……’”(2:8-9)。

    总言本章:
    1、先论主为城中的荣耀(2:5)
    2、再论以色列复兴(2:6)
    3、主必审判列国(2:8)
    4、在主国度里全世界的福气(2:l0-12)

 

第三章 
圣徒建殿之功能
(3-4章)

   
本书第三、四两章,是论圣殿建造成功之原因,神自己虽是圣殿之建筑家,但其圣工之进行,仍是借着人,其圣工之成败,多是在于圣徒之成败。在本书第三与第四两章内,即叫我们清楚看见,神要使其圣工成就,即先使其圣徒合乎主用。这章书所记载的,好像四幅图画,一步一步地表显给我们看,圣殿成功之经过,即在于圣徒成功之经过。

   
一、脱旧穿新(3:1—5)
    成圣的工夫,我们靠自己作不到,越挣扎,越可怜。这是主作的。
    (一)脱去污秽衣服——指消极方面

    1、撒但作对
    2、神不受理——变控告为代祷
    (二)穿上光明衣服——指积极方面

    (三)戴上洁净冠冕(3:5)
    信徒的生命生活圣洁高尚,这就是信徒的洁净冠冕。
   
二、勖勉造就(3
:6-lO)
    在基督里受的勖勉和造就。许多人失败的原因,是因靠自己——律法的义,不靠基督的义。

    (一)勖勉(3:6-7)
    神说:“你若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命令,你就可以管理我的家,看守我的院宇;我也要使你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

    (二)造就(3:8-lO)
    “到那日,耶和华发生的苗,必华美尊荣,地的出产必为以色列逃脱的人显为荣华茂盛”。(赛4:2)(参赛11:1;耶23:5,33:15)
 
三、两橄榄树(4:1-6)
  (一)一个金灯台(启l:20)
  (二)两棵橄榄树(4:6)
  表二个受膏者,有油流到灯盏里,使神殿大放光明,并大有能力。“至于我,就像神殿中的青橄榄树,我永永远远倚靠神的慈爱”(诗52:8)。

   
四、圣殿告成(4:7-l4)
    (一)大山推倒   
    “我实在告诉你们:无论何人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里不疑惑,只信他所说的必成,就必给他成了”(可11:23)。“大山踊跃如公羊,小山跳舞如羊羔”(诗114:4)。“大山要滴下甜酒,小山都必流奶”(摩9:13)。

    (二)圣殿成功
    “大山哪,你算什么呢?在所罗巴伯面前,你必成为平地。他必搬出一块石头,安在殿顶上。人且大声欢呼说:‘愿恩惠恩惠归与这殿’。”(4:7)
   
这两章书内论圣殿成功之经过,好像用了四幅图画,第一幅即脱旧穿新,得了最深的洁净;第二幅是受勖勉雕刻,受了相当的造就;第三幅是两棵橄榄树,表明两个受膏的人立于普天下主的旁边;第四幅即看见一个大山推倒,圣殿遽然成功。这四幅图画的次序,是很自然的,我们是先被洁净,才受造就,再被圣灵充满,终见大功告成。

 

第四章 
末期的异象
(5:1-6:15)

   
在第五与第六两章,所载末后的四个异象,多是关于末期的事。第五章所载,是飞卷与妇人。飞卷是刑罚,妇人是刑罚的原因。第六章是马车与冠冕,马车是指审判,冠冕是表基督为王。合起这两章书所论,也是相对的两幅图画,借此使我们看明白末期之要事:
 
一、飞卷与妇人(5:1-11)
    (一)飞卷(5:1-4;启5:1-10)
    表神的审判速速来到。
    1、书卷所记载——“这是发出行在遍地上的咒诅”。

    2、书卷的关系——“凡偷窃的”,包括偷窃神的荣耀;“凡起假誓的”。   

    (二)妇人(5:5-ll;出l6:16;结45:11)
    1、有妇人在量器中——量器指买卖的工具,世界的买卖中有罪。伊法中的妇人指罪恶的真相。

    2、量器以上盖以圆——帖后2:7-8:“不法的隐意已经发动”,这不法的人乃指“大罪人”;还有“那拦阻的被除去”,乃因圣灵住在教会里,等教会被提,圣灵升天时,大罪人“必显露出来”。

    3、量器被运到示拿地去——大罪人是以示拿地为根据地。

    4、示拿地是他自己的地方。
 
二、马车与冠冕(6:1-l5)
  (一)四辆马车(6:l-8)
  “这是天的四风,是从普天下的主面前出来的”(6:5)。“神的车辇累万盈千,主在其中,好像在西乃圣山一样”(诗68:17)。“他坐着基路伯飞行,他藉着风的翅膀快飞”(诗18:10)——这是审判的异象,审判以色列民。与但以理书第七章比较:第一辆车套着红马指巴比伦;第二辆车套着黑马指波斯;第三辆车套着白马指希腊;第四辆车套着有斑点的壮马指罗马。“两山中间出来,那山是铜山”——指橄榄山及锡安山中间的约沙法谷,那是铜山,施行审判之地。

    1、公义判断由于神旨
    2、有圣天使为神的差役
    3、所用方法每有互相的效力——(参启6章)更为将来世界所遭的审判。

    4、主因使者的行事心得安慰
    (二)两个冠冕(6:9-15)
    约书亚戴的两个冠冕:银冠,表主耶稣在地时所戴的祭司救赎的冠冕;金冠,表主耶稣从死里复活、升天后,所要戴的为王的荣耀冠冕。

    1、加冕(6:l2)——“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他要在本处长起来,并要建造耶和华的殿。”

    2、职务(6:l3)一一“担负尊荣,坐在位上掌王权;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两职之间筹定和平。”

    3、工作一一即在心里有负担,在神家中肯担负,就是尊荣;现在的担负,即是将来的荣耀。
    4、效感
    5、荣耀
    总言本段所有次序:
    1、先有地上之国度受审判(6:1—8)——如主耶稣再来时之景状(赛2:10-22;启l9:ll-21);

    2、后有主国成立(诗2:5-6;赛4:2-6,10:33-34,11:1-5;启l9:l9-21,20:4-6);

    3、耶稣为王之冠冕置圣殿中为纪念(6:l4)——耶稣今日是进入至圣所(利16:15;来9:11-l3,24),坐在父的右边(启3:21),尚未即王位(来9:28),但不久他必担负尊荣(6:13;太16:27,24:30,25:31),显然为祭司而君王(6:12-13;来7:1-3)。

 

第五章  
圣地之荒凉与复兴
(7-8章)

   
撒迦利亚此次发言,据他自己说,是在大利乌王第四年九月。但照以上所发之言,于第一章第一节明说,是在大利乌王第二年八月,其间相去两年有余,于此期间,虽未记载先知有何发言,但不能不对会众宣讲,激发会众尽力建殿;或时常安慰会众,于国难民亡圣地荒凉之时,宜如何静待神旨之显露。

 
一、荒凉之痛伤(7:1-14)
  (一)国难日与痛祷日(7:1-2)
  1、进神殿见神面——“领他们到我的圣山,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他们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坛上必蒙悦纳。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赛56:7)。

    2、见神面求神恩——“去恳求耶和华的恩”(7:2)。

    (二)表面禁食与精神禁食
    1、表面禁食无继续之必要
    2、精神的禁食则可永远地进行——(赛58:6-9;珥2:12-13)
  3、身被掳与灵被掳
 
二、复兴的快乐(8:1-23)
  从巴比伦回去没有如此光景,必等将来从世界各国归回后才应验。
  (一)圣城之复兴(8:1-8)
  1、耶和华住在其中——对照选民被弃的光景(何3:4)
    2、称为诚实的城
    3、城内平安(8:4-5)——和平景象
    4、被掳的归回
    5、重新立约
    (二)圣地之复兴(8:9-l3)
    “他们必平安撒种,葡萄树必结果子,地上必有出产,天也必降甘露。我要使这余剩的民享受这一切的福”(8:12)。

    1、不为神工作则无工可作
    2、蒙神祝福方可使人得福
    (三)圣民之复兴(8:l4-22)
    1、神的定意(8:l4-l7)——“现在我照样定意;施恩与耶路撒冷和犹大家,你们不要惧怕”(8:l5)。

    2、圣民的欢喜(8:l8-19)——“……必变为犹大家欢喜快乐的日子和欢乐的节期,所以你们要喜爱诚实与和平”(8:19)。

    3、万邦归主(8:20-23)——“必有列邦的人和强国的民,来到耶路撒冷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恳求耶和华的恩”(8:22)。

    主耶和华说:“时候将到,我必将万民万族聚来,看见我的荣耀。”“
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耶和华的名是应当赞美的。”(诗ll3:3)

 

第六章  
王首次降临

   
撒迦利亚书可称为先知书的总结,对于耶稣首次来与二次来以及以色列人因悖逆赶散列邦,日后必返归故土等事,皆详言之。本书即好像总结以前诸先知之预言,给我们一个简括的说明。本书首六章皆是异象的预言,七、八两章则论犹太人之被掳与将来之复兴。自九章以后,则多是预言。

   
一、王首次降临之景状(9:l-l7)
    (一)除灭仇敌(9:1-7)
    (二)万民欢乐(9:9)
    (三)为和平君(9:9-10)
    一则是公义的;二则是柔和谦卑的;三则是施行拯救的;四则是解除武装的;五则向列国讲和平。
    (四)凭着血约(9:11-l5)
    “我因与你立约的血,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9:11)。此约信实可靠,全因流了这血。

    (五)信者得荣(9:16-17)
    “因为他们必像冠冕上的宝石,高举在他的地以上。他的恩慈何等大,他的荣美何其盛!”
   
二、王首次降临后之春雨(10:l-12;参:何6:3;珥2:23-24;亚l2:10)
  (一)因求而得春雨
  五旬节圣灵降临,称为春雨;在主耶稣快要再临时,圣灵降临称为秋雨。
  (二)祷告必蒙应允(10:6)
  (三)人数必加增(10:8)
  (四)再出埃及地(10:l0-11)
  (五)必凡事奉主名(10:12)
 
三、王首次降临时之被弃(11:l-7)
  (一)神的震怒临到犹大(11:l-6)
  不接待主耶稣,结果被焚烧。
  (二)神恼怒犹大的原因(11:7-14)
    1、一则因他们以三十块银钱卖耶稣——主耶稣的血价买了一块窑户的田地,制造器皿。

    2、二则神即将两根牧杖折断——(约1:17;结37:15—22;路19:41-44)。

  (1)一根称为荣美
  (2)一根称为联索
  (三)要兴起一个愚昧的牧人(11:15-17)(但7:8;启l9章)
    本书内对于耶稣首次来之预言,也不一而足:
    1、预言他为大卫之苗裔(3:8,6:12)
    2、是为王而祭司(6:12—13,9:9—10)
    3、骑驴进京(9:9)
    4、被卖以三十块钱的价值(11:12)
    5、以卖价买窑户之田地(11:13)
    6、击打牧人群羊分散(13:7)
    7、被钉十字架(12:10)
   
耶稣降世既非偶然,乃在神永远的旨意里,成全他荣耀的计划。其首次降临被人厌弃等事,虽是由于以色列人之不信与悖逆,也由于神之预知与永旨。人的自由与神的定旨,毕竟是相合的,以人的自由行事,决不能逾越神的旨意啊!

 

第七章 
主再来与雅各得救
(12-13章)

    自十二至十四章,皆是主第二次来的事。先知称这几章书为“耶和华论以色列的默示”。按“默示”二字,在这里是“重担”之意,是说这些预言是重担,是极大的重担,是将神民的仇敌都要压碎的重担,这重担是神民的仇敌所担不起的重担,却是神的子民极大的安慰与喜乐。耶稣再来即先知书的大题,耶稣再来所关系的,是成功神救世的目的,实现他的荣耀国度,神国度降临,神旨意成就在地如天。在本处虽不是按着次序,详论关于耶稣再来一切大事,乃是特论关于犹太人即雅各家归主的事。

 
一、圣民靠主得胜(12:l-6)
  (一)耶路撒冷被围攻(启16:12-16,19:11-21)——即哈米吉多顿的争战

  (二)圣民之获胜
  1、圣民成为令人昏醉的杯(12:2)
  2、圣民当作一块重石头(12:3)
  3、圣民当为一个火盆(12:6)
 
二、选民痛心悔改(12:l0-14)
  (一)灵恩沛降(12:10)——先赐下祷告的灵——“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

    (二)仰望耶稣(12:10)——仰望钉十字架的耶稣

    (三)悔悟伤痛(12:l0-l4)
   
三、神民洗罪涤污

    “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13:1)
    (一)除灭偶像(13:2)
    (二)不再有污秽的灵(13:2)
    (三)不再穿毛衣哄骗人(13:3-6)
   
四、余民经过熬炼(13:9;罗ll:26)
    三分之一的民经过熬炼,进千禧年国。
    赞美主耶稣,他必要再来,必快再来,我们看见那些在火焰中的荆棘,不但未烧毁,到主再来时,他们就必变成树林中的香柏木了。

 

第八章  
神的国降临

    当原人被造之始,神曾应许亚当、夏娃,给他们管辖万物的权柄(创1:26)。不料原人犯罪后,撒但即窃此权,而成为幽暗世界的王(太4:8—10;约l4:30)。到洪水以后,宁录为王,即成为人类不能自治的自治时代。再后,神即拣选亚伯拉罕,借着他的子孙,立了一个为天国预备的国度,其中最要紧的,即大卫的位与国度的盟约,皆是关于耶稣基督的国。迨耶稣首次降临,便立了一个奥秘的天国,即其血赎的教会。到主再来时,弥赛亚的国,即实现了。本章即总起以上所言,略论天国实现的经过。

   
一、众敌败亡(14:l-3,12:8-9;赛l:9;罗ll:5;启l3:1;亚l2:1-9;启l6:l2-16,19:11-21)
    围困耶路撒冷的仇敌要败亡,哈米吉多顿的战争结束。
   
二、基督降临(14:4-8)
    (一)那日他的脚必踏橄榄山(14:4-5)
    (二)同众圣降临(14:5-6;太26:31;珥3:15;太24:29;诗112:4)
    “耶和华我的神必降临,有一切圣者同来。”
    (三)生命活水涌流(14:8;结47:l-12)
    东海指亚拉海与约旦河合流;西海指大海。
   
三、天国实现(14:9-l5)
    (一)他是全地的王——“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世上的国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

    (二)他是独一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

    (三)他是平安的王(弥4:3-4)
    (四)他是得胜的王(14:12-15)
   
四、万族归诚(14:16-21)
    千禧年国度里,全世界人类归向主的情况。
    (一)实验守棚节
    表神人同住快乐的意思(14:16)。“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