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下一篇
约拿书的约拿,确不是一位英雄,不足为典范。他在先知中,好像以利沙的门徒(仆人)基哈西。他没有表现先知尊贵的人格,高洁的气质。但是从他的经历中,使人看出神的伟大与恩慈。这可能是作者的要求,他要读者看神的世界,不是从自私与硬心来看,而是从神的眼光观点来看。新的异象与视野,完全除去人的幼稚与狭窄,神的爱就如海浪一般澎湃在人心之中。
陆 教训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中属灵的教训,概括有下面几点:
(一)人必须顺从神,无法抗拒或逃避。
(二)神有拯救的大能,拯救所有的人与一切。祂甚至也拯救违命的人如约拿,罪大恶极之地如尼尼微大城。
(三)先知(也包括所有属神的人)真正的责任,是见证神的爱,但神的爱有公义的成分。
(四)审判是有条件的,真正的悔改可消除可怕的刑罚。神不改变,祂的后悔只是情绪的,不是意志的。改变的是人,所以人必须悔改,回心转意。神有赦免的恩典。
(五)每一个人的心,都有属灵的意识,可以认识神,也有属灵的容量,可以接受神。水手与尼尼微城的人虽都信奉异教,但若听见神的信息,或以言语,或以现象(或环境)来表达,还是可以明白,而且有正当的态度回应。
(六)约拿自己的经历,也是极好的功课,给予历代信徒学习:
(1)第一章:逃避神(叛逆),跑在神的背后(Running from God)。
(2)第二章:亲近神(祷告),跑到神的面前(Running to God)。
(3)第三章:服事神(传道),跑在神的旁边(Running with God)。
(4)第四章:认识神(受教),跑在神的前面(Running ahead of God)。
神教导约拿是多方面的,藉自然的现象,有风浪、洋海、大鱼、蓖麻、虫子、东风。祂也藉社会的环境,有船上的水手船长,有尼尼微城的居民、王和大臣,还有成人、孩童以及牛羊牲畜。功课的主题是神的爱:神爱世人。
(七)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主耶稣引用本书,以约拿的神迹,来描述祂在坟墓三日的经历,记载在福音书内,两次在马太福音(十二39,十六4),一次在路加福音(十一29)。路加福音论犹太人对耶稣讲道的反应。
有人以为“约拿的神迹”是豫表,这样说法容易引起误解。1也有人设法除去这段经文的要义,提出评鉴的问题,证明这不是原有的经句,2其实这样作是不必要的。我们应该切实明白这些经句的内容与涵义。
首先,约拿的神迹,是他被大鱼所吞,又在鱼腹中得以存活,最后被大鱼吐在旱地。他真是从死里逃生,从死里复活。鱼腹简直可喻为阴间,正如马太福音第十二章四十节:“在地里头”。主耶稣三日三夜在那里,再从死里复活,胜过阴间的权势。其实主在那三日三夜,也并非落到阴间,却在阴间宣告神的公义,正如彼得前书第四章十九节所说的(“监狱”大概是指阴间)。但是真正的重点似乎不是这里,而是指约拿传道的使命。
耶稣也奉差去传道,只是祂完全顺服,没有像约拿那样违命。但耶稣与约拿一样去传悔改的道,而结果就有神拯救的大能,这就是神迹。约拿的神迹事实上不只是有大鱼、有在鱼腹中的经验,也有神的道使人悔改的经历,神有拯救的神迹。可能这是主耶稣所要强调的。
1 J. Ellul, The Judgement of Jonah主张约拿的神迹是豫表,而反对的有J. Stek,
'The Message of the Book of Jonah,' Calvin Theological Journal, 4 (1969)
23-50.
2 R.A. Edwards, The Sign of Jonah in
the Theology of the Evangelists and Q, 2:18; R.T. France, Jesus and OT, 80-82;
A.D. Martin, The Prophet Jonah: The Book and the Sign, 70-85; R.B.Y.
Scott, "The Sign of Jonah," Interpretation, 19 (1955) 16-25.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