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注释
腓利门书
壹、内容纲要
【要爱你的弟兄】
一、问安(13节)7节)
二、赞赏及祷告(4
三、请求及代求(817节)22节)
四、承诺及保证(18
五、问候与祝福(23~25节)
贰、逐节详解
【门1】「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
〔原文字义〕「腓利门」心肠,肺腑,亲密,友情。
〔文意注解〕「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为基督耶稣被囚』按原文应翻作『基督耶稣的囚犯』,从外表看,保罗是被罗马政府囚禁,但实际上他却自认是被基督耶稣囚禁的犯人,是在基督主权的安排下将他囚禁,使他能经历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八17)。
保罗写这封书信一反惯例,不用他作为使徒的身分(参罗一1;林前一1;林后一1;加一1;弗一1;西一1;提前一1;提后一1;多一1),而强调他的囚犯身分,来代替别人求情,不但使对方消除被威逼的感觉,反而像朋友一般的可亲可近。
「同兄弟提摩太,」本封信的语气显明是保罗一人所写(『我』参4,7,8,9…节),但在这里和提摩太一同具名问候,大概有三个可能性:(1)腓利门认识提摩太;(2)保罗可能曾与提摩太交通过阿尼西母的事情;(3)保罗重视同工提摩太。
「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同工』这个称呼无疑是指在主的工作上说的;『腓利门』据教会传统说法,他是歌罗西教会的长老之一,并且教会就在他的家里聚会(参2节)。
〔话中之光〕(一)信徒为主被囚乃是一件荣耀的事,值得欢喜快乐,因为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五11~12)。
(二)如果我们真的有作『基督的囚犯』的感觉,便不致于行事随便,而乐意受主的限制和拘束。
【门2】「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
〔文意注解〕「和妹子亚腓亚,」『妹子』指主内的姊妹;『亚腓亚』按这封书信的私人性质看,她谅必为腓利门的家人,极可能是他的妻子,因为妻子在处置逃奴的事上,有其不可轻视的份量。
「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同当兵』按原文意指曾经一同经历激烈战役的战友,转指一同为主工作的人(参林后十4;提前一18;提后二3);『亚基布』或为腓利门之子,献身参与传道和牧养教会的工作(参西四17)。
「以及在你家的教会,」歌罗西教会的信徒可能就在腓利门家里聚会;保罗让全教会也关心逃奴的事情,显明他的考虑周全,不但为阿尼西母眼前的处境着想,让众圣徒帮助解决基督徒主仆之间的问题,并且也为他日后能在教会中坦然服事,铺下根基。
〔话中之光〕(一)在家庭里夫妻和父母、儿女,在教会中众圣徒,都能同心定规事务,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
(二)把自己的家打开,作为众圣徒聚会交通之用,乃是一件美好的事。
【门3】「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原文字义〕「恩典」有喜乐,善意,恩爱。
〔文意注解〕「愿恩惠、平安,」『恩惠』即恩典,就是神赐给人,叫人白白享受的好处;人最大的恩典,是神自己给人得着并享受;『平安』不是指环境的平安顺利,而是指里面心境的平静安稳;换句话说,平安乃是人因着享受神的救恩,使神与人、并人与人得以相和,而产生的一种心境。
「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从神我们的父』神是世人的神,却是我们的父;神是恩典和平安的泉源,我们信徒是享受恩典和平安的器皿;『主耶稣基督』是恩典和平安的管道,必须藉着祂,我们才能享受。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乃是得享神恩典的人,故其人生必然有它可悦的地方;没有吸引力的基督教,不是真的基督教。
(二)恩典乃是一件礼物,人凭着自己没有方法可以获得,因为人没有甚么功绩配受恩典。
(三)恩典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典之果;人不先求神的恩典而想得到神的平安,这是不可能的。
(四)我们不该在神之外求平安;真平安的捷径乃是遵行神的旨意。
(五)信徒的『平安』,与客观环境无关,也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六)马丁路得说:『恩典与平安二词就概括了所有的基督教;恩典使我们从罪中得救,平安使我们的良心平静。』
【门4】「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神;」
〔文意注解〕「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祷告』原文是复数,是常常、一有机会就祷告,随时不停祷告之意。
「常为你感谢我的神,」『常』字是强调恒久的谢恩。
﹝话中之光﹞(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就是自私的人),心中所想念的,不外是自己和亲人的苦乐,从未顾念到别人的事。
(二)保罗每逢想到别人时,就联想到神;神乃是我们人际关系的枢钮,没有神的人生,多半以利害论交,少有牺牲自我的情谊。
(三)离了神,我们就不能给别人真实的益处。
(四)我们的行事为人,若不能叫人为我们感谢神,就没有好的见证。
(五)保罗说『我的神』,表示他与神之间有很美好的关系;不但保罗是被神所占有,并且神也被保罗所占有。
(六)我们与神的关系,究竟是仅止于客观道理上的呢?还是在主观经历上,凡事以神为倚靠、为帮助呢?
(七)服事教会固然有很多的难处,但也有不少的安慰!
【门5】「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或译:因听说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有爱心有信心)。」
〔原文直译〕「因听说你的爱心和信心,乃是你向主耶稣并临及众圣徒的。」
〔文意注解〕「因听说你的爱心,」『爱心』原本是由信心生发的(加五6),理应先提信心,后提爱心,但因本封书信的情况特殊,所以保罗先提到爱心,然后才提信心。
『听说』一词表示腓利门的爱心常为众圣徒所津津乐道,可见他是一位非常富有爱心的长老。
「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本节按原文在『主耶稣』和『众圣徒』两个词的前面,各有一个前置词,表明其方向和归属,可译作:『向着主耶稣并临及众圣徒』。根据保罗自己在别的书信里所提的,信心主要是向着基督耶稣的,而爱心则主要是向着众圣徒的(参西一4),故本节的含意可能是说:『你那向着主耶稣的信心并临及众圣徒的爱心』,但此处也有可能表示你的爱心和信心,各自兼向着主耶稣和众圣徒。无论如何,爱心和信心彼此息息相关,不能分开。
﹝话中之光﹞(一)爱心藉信心而生发,信心藉爱心而显彰。信是内心的,没有人能看见;但信心可藉爱心表现出来。
(二)一个正常的基督徒,爱心和信心必须保持平衡──既有信心,又有爱心;信心越大,爱心也越大。
(三)爱神的人也必定爱人;我们若不爱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壹四20)。
(四)真信心是真爱心的根基,我们对神若没有正常的信心,对人也就没有正常的爱心。
(五)对神有信心,对人有爱心。凡真实向神有信心的人,也必向众圣徒有爱心。
(六)信心是维系我们与神的关系正常,爱心是维系我们与人的关系正常。
(七)信徒的爱心,应当先从爱『众圣徒』开始,然后才及于爱『众人』(彼后一7)。
(八)信徒若单单有爱心,而没有正确的信心作支持的话,则他所作的也只能视作感情用事。
(九)基督耶稣是信心的源头,我们愈认识基督,我们就愈有信心。
(十)保罗不称『众信徒』,而称『众圣徒』,表明信主耶稣的人都是被神分别为圣的,所以在神看都是圣洁的。
【门6】「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
〔原文直译〕「愿你信心的交通显出功效,使人充分认识你们里面为着基督的各样善事。」
〔原文字义〕「同有」交通,交谊,团契,分享;「知道」完整的知识,充分认识,清楚的了解。
〔文意注解〕「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同有的信心』或作『信心的交通(或分享)』;『显出功效』意指产生出有效的结果来。
「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知道』含有完全的了解,详细的认识的意思;『使人知道』意指叫人看见而体认;『各样善事』指基督徒在爱心里所作的一切美事;『为着基督』指向着基督、归于基督。
本节的意思是说,但愿你习以为常的与众圣徒彼此分享信心,并且显出果效,以致叫众人充分的认识那在你们里面的每一件善行,都是为着基督、也归于基督的。
〔话中之光〕(一)信心的交通并非静止的,没有活动,没有功效的交通。凡不是出于信心的来往是属世的交通,仅是交际或社交而已。
(二)基督徒藉着施与而学习认识基督;藉着彻底虚己倒空,而被基督充满。
(三)基督徒敞开慷慨的心和同情的手,才是更深明白基督富足的最可靠方法。
(四)最了解基督的人,并不是高才大智的圣经学者,甚至也不是只晓得终日祈祷的圣徒。乃是对人慈爱慷慨的人。
【门7】「兄弟啊,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
〔原文字义〕「安慰」勉励,恳切,恳求,劝慰;「畅快」得憩息,重新得力。
〔文意注解〕「兄弟啊,我为你的爱心,」『爱心』前面有前置词与冠词,它是特别指腓利门以爱心所行的许多事。
「大有快乐,大得安慰,」意指大大地快乐,并且很受激励。
「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众圣徒』指歌罗西的基督徒;『畅快』希腊人用此字描写士兵行军疲乏休息路侧的心情,此处指众圣徒的心因此大感舒畅。
〔话中之光〕(一)爱心的行为所带给圣徒的鼓舞,胜过许多篇的道理信息。
(二)一个人的家让信神的人到来憩息并且得到身心畅快,是一件可爱的事。
【门8】「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
〔原文字义〕「合宜的事」达到某种标准,适宜。
〔文意注解〕「我虽然靠着基督,」『靠着基督』原文作『在基督里』。
「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合宜的事』指该作的事或该尽的义务,即指与基督徒的身分相合的事。
【门9】「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
〔原文字义〕「求」在旁呼唤,劝勉,恳求,央求。
〔文意注解〕「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有年纪的』保罗的实际年龄不得而知,此时可能是五十五至六十岁之间。他因饱受各样逼迫,历尽劳碌辛苦,身体早受摧残,故可自称为老迈了。
「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可见此封书信是在保罗第一次于罗马坐监时写的。
「宁可凭着爱心求你,」『求』和8节的『吩咐』刚好相对。
〔话中之光〕(一)权柄虽可叫人屈服,但仍不如爱心的请求,可以叫人乐意顺服。
(二)由人的内心所发出的爱,往往比外表的权威更强而有力;人对权威可能会反抗,但是爱可溶化它。
【门10】「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求你。」
〔原文字义〕「阿尼西母」有益处。
〔文意注解〕『在捆锁中所生的』指在监牢中藉传福音得的新信徒。
【门11】「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
〔文意注解〕「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这里保罗显然有意用双关语。『阿尼西母』这名的原文字义是『有益处』,但因他从前弃主逃跑,对腓利门来说,根本没有益处,跟他的名字完全相反。
「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从前…如今』这话表示福音极大的力量,能产生全面和彻底的改变。如今因着相信主而从没有益处变成有益处,阿尼西母这名,与他作人的表现,名实相符了。
〔话中之光〕(一)没有基督生命的人,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结果往往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对别人没有甚么益处。
(二)基督徒的信仰,如果不能叫人看见生命的改变,恐怕他的信心不够纯真,多少有些问题。
(三)有基督在心中作主掌权的人,不论他已往如何的败坏,都能够成为别人的益处;基督徒应当让身边周遭的人感觉得到,我们是对他们有益处的人。
【门12】「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
〔原文直译〕「我现在把他本人送回到你那里去,他就是我自己的心肠。」
〔原文字义〕「心上人」心肠,肺腑。
〔背景注解〕当时的奴隶被视为主人的财产,是一件活的工具,而不算是一个人。按罗马的法律,逃奴被捉回去,主人有生杀之权。因此阿尼西母回主人那里,实在是冒了生命的危险。
〔文意注解〕「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意指把他的事情交给你们作决定。
「他是我心上的人,」意指他乃是我的心肝宝贝,他的遭遇会触动我的心绪。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不会教人逃避过去而不理;乃是使人面对事实,而且寻求办法获得解决。
(二)基督徒的信仰所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关系,它把一切外表的差异完全废除。
(三)基督徒不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为奴的或自主的,都是属于一体(林前十二13);在基督里,不分为奴的或或自主的(加三28;西三11)。
【门13】「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
〔原文字义〕「有意」考虑,意欲。
〔文意注解〕「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有意』表示他曾经这样考虑;『留下』指留在罗马狱中。
「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替你』表示在道理上受教的,对施教的人有回报的道义责任(参加六6);『伺候』指各样杂务的服事。保罗为福音的缘故坐监,按当时的情况和他的年龄而言,确实需要人的服事。
〔话中之光〕(一)知恩图报,世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信徒呢?蒙恩的人应当感恩。
(二)信徒之间决定任何事情,不可自作主张,或勉强别人行事,而应当持守『等他自己情愿』(歌二7)的原则。
【门14】「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
〔原文字义〕「愿意」决心,意志。
〔文意注解〕「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不愿意』表示未经对方的同意,绝不断然的决定。
「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勉强』指被迫不得已而为;『甘心』指自动自发。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作事的原则乃是,如果没有取得相关之人的同意,就不愿作甚么。
(二)不可勉强人行善,叫人的善行、动机是出于甘心,是出于爱神。
【门15】「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他,」
〔原文字义〕「暂时」一小时;「得着」完全据有,取回。
〔文意注解〕「他暂时离开你,」『离开』是用被动语态,因此阿尼西母并不是主动离开,乃是按神的安排被分开。
「或者是叫你永远得他,」『永远』与前句的『暂时』相对照;是指彼此在主内永远的关系而言;『得着』有完全得到之意。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必须常常欢迎曾经犯错的人;我们太多时对曾经误入歧途的人猜疑,并且表示永远不再信任。我们相信神会宽恕他,但我们自己则很难作到。
(二)基督徒的眼目,应当轻看那暂时的,而重看那永远的(参林后四17~18)。
【门16】「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
〔文意注解〕「不再是奴仆,」『不再是』不是含蓄的意思,乃是现实性的。
「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这是指信徒在基督里的关系;保罗这话有可能在暗示腓利门,应当释放阿尼西母,使他得自由。
「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意指保罗和阿尼西母原来素不相识,尚且在主里成为亲爱的弟兄,何况腓利门和阿尼西母素有主仆关系,如今岂不更加喜悦,爱他如弟兄么?
「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按肉体说』即从人的关系来说;『按主说』即从主内关系来说。
【门17】「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
〔文意注解〕本节原文有『所以』一词,意指基于16节的理由,腓利门应当如此行。
「你若以我为同伴,」『同伴』指合伙人。
「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收纳』指接纳;『如同收纳我一样』指以他为同伴。
〔话中之光〕(一)信徒之间的关系,乃是同奔天路的伴侣,也是追求属灵益处的合伙人。
(二)信徒之间不可偏待人(雅二1~8);不可重这个,轻那个;或爱这个,恨那个。
【门18】「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帐上,」
〔原文字义〕「亏负」欺压,不公平的对待,欠债。
〔文意注解〕「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亏负你』可见阿尼西母不只逃脱而已,可能还偷了主人的钱财。
「都归在我的帐上,」此为商业用语,意指承接其全部债务,负责偿还。
〔话中之光〕(一)爱就是承担对方一切的苦痛及负债。
(二)主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告诉我们,『你去照样行罢』(路十37)。我们帮助别人,应当帮助到底。
【门19】「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
〔文意注解〕「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亲笔写的』书信,表示这是一个有效的借据,必定负责偿还,不是说说而已。
「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可见腓利门成为基督徒是因受保罗的带领。
【门20】「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乐(或译:益处)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
〔原文字义〕「畅快」安息,爽快。
〔文意注解〕「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乐,」『快乐』有古文当作益处,保罗再次一语双关的借用阿尼西母名字的字义。
「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畅快』指舒畅;保罗似乎暗示腓利门不但要收纳阿尼西母,更可以进一步还他自由,或者差派他到罗马服事保罗(参13~14节)。
【门21】「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
〔文意注解〕「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顺服』指接受保罗的请求。
「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这封信得以保存下来,证明了一个事实:假如书信中的请求不被理会,这封信肯定会遭损毁,由此可知腓利门欣然答允了保罗的情求。
〔话中之光〕(一)相信别人,乃是说服对方的最佳策略。
(二)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常希望从别人得到最好的。人若对人存最大的期望,常胜过只求一半,倘若我们清楚说明期望很小,我们所得的可能只是那么一点点。
【门22】「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藉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
〔文意注解〕「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住处』有友谊款待之意。
「因为我盼望藉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保罗深信祷告的功效(参腓一19)。
【门23】「为基督耶稣与我同坐监的以巴弗问你安。」
〔文意注解〕『以巴弗』是歌罗西人,也是歌罗西教会的主仆(参西一7;四12),他必与腓利门很熟悉。
【门24】「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
〔文意注解〕「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这二人是犹太人。
「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这二人是外邦信徒。
【门25】「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里。阿们!」
〔文意注解〕「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主耶稣基督』是主格所有格,指祂是恩的所有者;基督就是恩。
「常在你的心里,阿们,」『你』原文为复数,故应为『你们』;『心』原文为『灵』,且系单数。
〔话中之光〕(一)人所需要的是基督本身。基督的临在是人类最大的福分。
(二)基督徒的人生,每时每刻都需要主耶稣基督的恩;离了祂的恩,我们就都甚么也不是,甚么也不能作。
叁、灵训要义
【活出基督】
一、问安――愿人得着恩惠平安(13节)7节)
二、感谢与称赞(4
1.方式――祷告(4节)
2.内容――爱心及信心(56节)20节)
3.结果――众人大得畅快(7节)
三、爱心的请求(8
1.方式――不用吩咐,凭爱心求(89节)14节)
2.事项――为在捆锁中生的阿尼西母(10节)
3.理由――从前无益,如今与你我都有益(11节)
4.方法――打发他回去,盼能接纳(12节)
5.目的――显出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13
6.好处――永远得着他(15节)
7.要求――看他如亲爱的弟兄,收纳他如收纳我(1617节)19节)
8.应许――凡他所亏欠的,都算在我的账上,我必偿还(18
9.愿望――望你使我在基督里得快乐(20节)
四、信心与盼望(2122节)25节)
五、问安与祝福(23
【在基督里的思想】
一、不自叹反请愿的思想(13节)7节)
二、不责备反赞赏的思想(4
三、不吩咐反请求的思想(812节)14节)
四、不自私反敬重的思想(13
五、不排斥反接纳的思想(1517节)19节)
六、不计较反偿债的思想(18
七、不施压反鼓舞的思想(2022节)25节)
八、不草率反细腻的思想(23
【在基督里的关系】
一、同兄弟(1节)――生命
二、同工(1,24节)――事奉
三、同当兵(2节)――争战
四、同信心(6节)――合一
五、同伴(17节)――生活
六、同坐监(23节)――受难
【从本书看主工人的智慧】
一以称赞代替责备(45节)7节)
二以信心代替批评(6
三以爱心代替吩咐(89节)14节)
四以请求代替要求(10
五以打气代替泄气(1517节)19节)
六以舍己代替舍人(18
七以积极代替消极(20~21节)—— 圣经注解-黄迦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