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目录
大纲

注释

民数记要义

 

第一章 概 论

  当日以色列会众出埃及以后,由西乃山一直往迦南地去,不过只有十一天的路程(申l:2),如果他们有信心不失败,即无民数记书出现了;只因他们信心不足,竟在旷野飘流三十八年之久,遂有本书记述他们飘流的事迹,以为我们后世奔走灵程的人,最深最美的教训。

一、书的名称

  信实的神,曾应许以色列人的始祖亚伯拉罕说:你的子孙必要如地上的尘沙那样多(创13:16)。从神应许至以色列族出埃及仅四百三十年,以色列会众就有二百余万人。在本书中有两次计算他们的数目:一次在西乃旷野(1:1),一次在摩押平原(26章)。书名民数记正是为此,本书原是记会众在旷野飘流的生活,如称为旷野飘流记,意亦切合。

二、书的著者

  自古犹太教与基督教,皆承认五经为摩西手著。虽品评家有种种论调,否认此书出自摩西。但在新约耶稣与使徒,引证此书之处,不一而足。(林前10:1-13,15:4;来3:7-19,4:l-16,9:4,13;约3:14;彼后2:15;犹11;启2:14)且书中载“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或“晓谕摩西与亚伦说”等语,有五十六次之多,此足可以证明本书为摩西所写。

三、书的要旨

  本书要旨是“圣程”,即记已经过了红海的会众,奔往迦南得胜地的行程。教中信徒每以当日以色列人的行程,对照自己在灵道中的经过,引为借鉴,正如保罗所言:“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l0:ll)

四、书的地位

  本书为圣经第四卷:第一卷为创世记,其要旨是“起头与败坏”;第二卷出埃及记,要旨为“救赎”;第三卷利未记,要旨是“事奉”;本书要旨为“圣程”。这正是显出圣经的次序,十分适宜,因为人必是先觉出败坏——罪,才需救恩;既蒙救赎,方能事奉神;果能事奉神,而与神有交通,始能奔走圣程。

    我们在创世记书里,看见唯一的神,即创造万物的真宰。在出埃及记里,是看见第二位圣子,为代人流血受死的救主。在利未记里,就看见第三位神圣灵,藉着他的灵感,使信徒得与神交通,并有成圣的生活。本书是圣经第四卷,四是属地的数目,所以在本书里,即看见信徒尚在世界旷野奔走时的失败。我们读希伯来书第11章,历述旧约时代伟人的事迹,但未述及民数记中之事,无信心的行事;皆是失败,皆无堪记述的价值。“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

五、书的目的

  全书是记述以色列族,自红海至约旦河边的经过。藉此失败历史,表显一个已经得了救的信徒——过红海;如何到得胜的地步——过约旦;终究进入安息地——进迦南。按迦南地并非指天堂,乃指得胜信徒,今日在基督里所得的安息。于希伯来书第3、4章,详论以色列人如何因为缺少信心,倒毙在旷野,未能进入安息地。以后约书亚虽率领生在旷野的新一代进入迦南;但圣经仍言另有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这“安息日的安息”,即迦南所表明在基督里的安息;此种安息,唯独到了迦南成圣地步的信徒,方能得着。

  
此进入迦南所表明的安息,即心灵完全安息在基督里,是怎样得到的呢?民数记书告诉我们,唯一的秘诀就是信心,此安息亦即信心的安息。我们所信的神是全能的:他能制胜我们一切仇敌;他能保守我们不跌倒;他能使我们进入基督的丰富;他能使我们亲身经验了完全的救法;他能使我们进到他的充满里,充满了他无量的充满,而有无上的快慰,无上的知足,我们的身、心、灵,自然就完全安息在基督里了。

六、书的分段

   (一)第一种分法

  
 1.预备自西乃山起行(1章-l0:l0)

  
 2.自西乃山进至摩押(10:11

  • 2l:35)

    3.在摩押地重要事迹(22章-24章)

 
 (二)第二种分法

  
 1.在西乃旷野(自西乃至加低斯
   出埃及后第二年二月一日)(1:1)

     2.在巴兰旷野(在旷野飘流       
出埃及后第二年二月廿日)(1:11)

     3.在摩押平原(自加低斯至约旦河 
出埃及后四十年正月)(26:1)

   (三)第三种分法

  1.排列圣营(1章-9章)

  
 2.整队起行(10章-21章)

  
 3.备入迦南(22章-36章)

 
 (四)第四种分法

  
 1.进行(1章-10章)

  
 (1)圣营之组织

  
 (2)圣营之圣别

   (3)圣营之事奉

   (4)圣营之行止

   2.失败(11章-25章)

   (1)贪欲

   (2)酿祸

   (3)遭谴

   3.制胜(26章-36章)

   (1)重组圣营

   (2)复申规律

   (3)回顾行程

   (4)分据地业

   (五)第五种分法

   1.原有之旧人

   (1)整队进行

   (2)背信败亡

   2.后起之新人

   (1)新一代

   (2)新领袖

   (3)新计划

 

第二章 
书之要义

钥字:圣程 
钥节:凡能出去打仗的,(于第l章述有十四次)

   
本书称为民数记,乃以书内记载摩西两次数计以色列会众。其首次核算会众在西乃旷野,时在出埃及以后第二年之二月一日。至三十八年以后,又于摩押平原重数会众,其前后两次,所数的总数,几于相等。于第一次被数之人,在第二次被数时,仅存二人,其余皆在旷野倒毙。本书要旨,即“会众之行程”,或“失败之灵程”,足以表显信徒灵程之经历,读经者果能留心玩索,当必晓然于灵程之究竟。

一、整队前行——自西乃野至加低斯(1章-l2章)

  以色列会众于出埃及后,第三月一日即到了西乃野(出19:1),逗留该处至第二年二月廿日(10:11)。在这一年中,已深受神特别的训教:如传律法、立会幕,以及诸般有关神交的圣事圣礼,故于第二年二月一日,即预备进行奔往迦南。此中经过,莫非由于主的训示,如第l章第l节,即闻“主在会幕中晓谕摩西说”与“主说”二字,发见于本书内计五十六次之多;且其说法亦不一致:内有十二次是专对摩西说;亦有专对摩西与亚伦说;或对摩西、亚伦及其众子说;亦或对摩西与祭司说;或对摩西与会众说;诸如此类的说法计有十三种,实足表示会众的行程,莫非在神的训示与引导中。所言预备之工,即组织圣营:

    (一)圣营之组织(1章-4章)

    1.核数会众(1:1-15)  
圣营之组织,首在核算会众,照着他们的宗族,按着他们的军队,除利未支派不计外,在诸营中被数的共有六十万零三千五百五十名。

    2.召集军队(2:1-34)  
即以色列会众,要各归各旗,在会幕的四围安营。

    (1)在东方向日出之地,照着军队安营的,是犹大营的军旗。挨着犹大支派的是以萨迦支派并西布伦支派,二支派皆属犹大营,共有十八万六千四百人,要作第一队往前行。(3-9)

    (2)在南边安营的军队是流便营的军旗,挨着它安营的又有西缅与迦得二支派,凡归流便营按着军队被数的,共有十五万一千四百五十名,作为第二队往前行。(2:10-16)

    (3)有利未营在诸营中间,为全营的中心。他们怎样安营,就怎样往前行,各按本位,各归各旗。(2:17)

    (4)在西边安营的军队是以法莲营的军旗,挨着它的是玛拿西与便雅悯二支派,凡属以法莲营按着军队被数的,共有十万零八千一百名,作为第三队往前行。

    (5)在北边安营的军队是但营的军旗,挨着但支派的是亚设与拿弗他利二支派,凡但营被数的,共有十五万七千六百名,作为末队往前行。四队共计六十万零三千五百五十名。

    (二)圣营的洁净(5章-6章)   
洁净圣营之工分两步:

    1.洁除污秽(5章)   
圣营既已组织,必须要圣洁,凡不洁者,皆宜屏诸营外。

    2.特别奉献(6章)   
圣营被洁净以后即堪以奉献与主,无愧为主之真会幕,可以与主亲密交通。

    (三)圣营之事奉(7章-9章)

    1.牧伯献礼(7章)   
圣经除诗篇119篇以外。本书第7章可谓最长的一章,历历述说各支派的奉献。

    2.利未奉献成圣(8章)

    3.即守逾越节(9:1-14)

    (四)圣营之起行(9:l5-12章)

    1.引导——以云柱火柱为依归(9:15-23)

    2.会集——用银号为号令(10:1-10)

    3.遄征——离巴兰野按站进行(10:11-36)

    4.贪欲失败(11章-12章)

二、退后飘流——自加低斯至加低斯(13章-25章)

  看以色列民从加低斯又转回红海,飘流三十八年,这一段飘流旷野的生活,亦今日多数信徒在灵程上所经过的。

    (一)失败退后(13章-14章)

    1.侦探迦南(13章)    
这是出于神允许之旨,由于会众之不信,要求摩西侦探迦南(申1:22)。后以探子报告失真,以至破坏会众之信心,遂叛逆妄动。

    2.后退受谴(14章)   
先是因会众无意识的叛乱,不信的动作,虽经摩西代求蒙神赦免(14:20),只因他们已十次试探神(14:22),(1)出14:ll-l2;(2)出15:23-24;(3)出16:2;(4)出16:20;(5)出16:27-28;(6)出17:2-3;(7)出32章;(8)民11:l;(9)民11:4;(10)民l4:2。今又有加低斯的大叛逆,神遂罚他们凡廿岁以上的不得进迦南,都要倒毙在旷野。

    (二)旷野飘流(15章-19章)   
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到加低斯一段飘流的过程,于今日在灵道中求进步的信徒,可以深受教训与警戒。

1.飘流期无多记载——在旷野飘流期虽长,可记述之事却很少,这三十八年的时光,好像是空空度过了。于第l3章26节至20章1节所载已快满三十八年,以本处所言之正月,虽有人言为出埃及后第三年之正月,以后即住在加低斯,历三十八年之久;但解经者多以此正月,乃出埃及后第四十年之正月,即在旷野飘流将近三十八年,再回加低斯,至过撒烈溪时,即整满三十八年。如此说来,这三十八年的飘流史,大可以发人猛醒,茌苒岁月,毫无进步的就过了三十八年,可惜!

2.飘流期只有悖逆——从加低斯至加低斯,最大的有三种悖逆:

    (1)因探子报告失真,全体会众悖逆,要回埃及去。

    (2)会中领袖可拉党叛变。

    (3)最大领袖摩西,因怒重击磐石。其重击磐石,犹如将主重钉十字架,重击磐石时仍在加低斯,在这三十八年中,已深受训练,可为不进步中之进步。

三、续起进行——旷野试炼期四十年,飘流期快过去,即再起进行:

    (一)进行之前奏——自加低斯至撒烈溪(20:l4-25章)   
这一段路程,是重整旗鼓,再往前行,但这不过是进行之前奏,是为绕道以东地多行之路。且这段路上,仇敌亦多:(1)以东人不准过境,只好绕道而行。(20:14-21)(2)于以东边境之西珥山,亚伦逝世(20:22-29)。(3)亚拉得王战攻(21:l-3)。(4)蝮蛇为害(21:4-9)。以后即安营在撒烈溪——亦名撒烈谷(21:12;申2:13)。“自从离开加低斯巴尼亚,到过了撒烈溪的时候,共有三十八年,等那世代的兵丁都从营中灭尽,正如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申2:13-15)。按申命记所言,此撒烈溪即以色列人飘流的终点。绕道以东地至撒烈溪,是多行之路。故在撒烈溪按灵程地位,即等于还在加低斯。

    (二)败约旦河东之诸王    
以色列民过撒烈溪后,经过比珥,到了毗斯迦山摩押地。(1)先败亚摩利王西宏(21:21-32)。(2)继败巴珊王噩,且得了他们的地(21:33-35)。(3)以后即到摩押平原,对着耶利哥,在什亭安营,摩押王巴勒大大惧怕,即贿买巴兰咒诅以色列人(22章-24章),巴兰即献毒计与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会众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25:1-18;启2:14)。使会中瘟疫流行,一日死了二万三千人。

    (三)重组圣营(26:1-63,27:12-22)      
(1)重核新军(26:l-63)  
前在西乃旷野所核数的民军,除迦勒、约书亚以外,已皆在旷野倒毙,此时以色列会中从廿岁以外,凡被计数能上阵打仗的,“没有一个是摩西和祭司亚伦从前在西乃的旷野所数的以色列人,因耶和华论到他们说:‘他们必要死在旷野’,所以,除了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以外,连一个人也没有存留”(26:63-65)。前后两次所核计的数目,所差无几。(2)简新领袖(27:12-22)  
因摩西在米斯巴重击磐石,犯圣获罪,不得进入迦南,此时即命其简任约书亚,为新军之新领袖。于会众前为他行按手礼。

    (四)回顾行程复申法规    
(1)胪述行程(33:1-49) 
自西乃野之兰塞至摩押地之什亭,历计数共四十二站。其如此一一记忆,是因各站皆有令其惊心动魄之事。信徒在灵程上,亦每有令其永志不忘者。(2)复申法规(28章-30章)。

    (五)分据地业    
(1)二支派半先得地业(32:l-42)  
此二支派半,在约旦河东先得地业,即作了迦南边界的以色列人,到主耶稣来时,约旦河东的人,竟不接待他(太8:43)。(2)其余各支派预分地业(33:50-36:13)   
一则命定迦南地各支派之境界。二则利未支派所得之城邑(35:l-8)。三则简定逃城(
35:9-34)。四则论女子承业权与规例(27:1-11,36:l-13)。

 

第三章  
旷野行程

  民数记所载,以色列的会众自红海至约旦河边的一段程途,本是灵程上一段失败的历史。此失败,全是因为信心的失败。我们今日在灵道中进行的,不免有多人仍步以色列人的后尘,按照他们的脚踪行。若是详细看过他们的经历,必大得教益,而知所勖勉。兹略言这一段道路的实际。

一、是得救以后的道路

  行此路的会众,皆是已经在海中云下受洗归了摩西,是表明已蒙拯救的信徒;凡未得救的人,皆无走此路的程度。人未经过创世记、出埃及记与利未记的地步,尚未与神有交通,必不堪与言民数记的要道。非有灵交者不能走此路,未明白神的旨意,未乐意以云柱火柱的引导为依归者,不能走此路;不乐意顺从神的命令,而行在神旨意中的,亦决不能走此路。以此灵程乃圣路,是信徒得救以后所经行的。

二、是超出世外的道路

  旷野地虽不是迦南,却也不是埃及,是已经超出埃及所代表的世界以外。在埃及与旷野中间有红海隔开,虽然会众在旷野,仍不免有时想念埃及,还记得埃及的黄瓜、西瓜、韭菜、葱、蒜等物,合乎他们肉体的口味,但是总不能再回到埃及去了。

三、是艰苦的道路

  这旷野地方:(1)是荒凉苦寂的;(2)是无家可归的;(3)是多有危险的。无时无地不是处在危险的环境中,不但有凶猛的野兽,也是有强暴的敌人,在不及预料的时候,即有危难与艰苦临到,非耐苦耐劳,如何能走尽此艰险程途呢?

四、是飘流的道路

  这旷野的旅行最可怜的是:(1)如无目的——不知日日前行何所为;(2)像无进步——走来走去,年复一年,无有进步;(3)似无定处——在旷野飘流,凡历四十二站,由此处至彼处,一无宁息之时;(4)亦无正路——旷野本无路可走,到处非沙漠即荆棘,究有何正路可行呢?

五、是往返的道路

  所可骇异的,以色列人在旷野所行的道路,是往返无常的,于西乃旷野启行未久,即到了加低斯,到了迦南地的边境,后又转向红海,而向后退。三十八年之久,绕行旷野,往返无常,往前进又往后退,往后退又往前进。这正如教中信徒,多年在灵程上转圈子,转来转去,从未长进;悔改以后再犯罪,犯罪以后再悔改,跌倒起来,起来又跌倒;时而前进,时而又后退;这是极可怜的情形。

六、是一条生的道路

  这旷野路,原是一条生路,是从来未走过的路。可怜多少人在这路上行走,不但是不认识路径,且是闭着眼睛,在这路上乱走。行走在这条生路上的人,若是不时刻与主同在,少有不跌倒又跌倒,失败又失败的。

七、是渐进的道路

  虽然以色列人所行的道路,按表面上说是往返的道路,但按心灵上说,总是渐渐进行的。他们的道路,共分四程:(1)自为奴之地至神的山——自兰塞至西乃旷野;(2)自圣山至迦南边境——自西乃旷野至加低斯;(3)即飘流在旷野三十八年——自加低斯复回加低斯,乃在旷野训练之工已毕,后即复回原处。虽然两次在加低斯,所处之地位相同,他们灵性的程度,却大两样了;(4)终至摩押平原——即自加低斯至摩押平原,此时已与耶利哥相对,可一直渡过约旦,进入迦南福地。信徒的灵程,亦是如此,虽然经历若干年月,似无长进,但以平生路程总计算起来,毕竟渐有长进,终达更美的地步。

八、是共同进行的道路

  以色列人经过旷野,乃循行伍,排队而行,是为“耶和华的军队”。正是表明信徒的行程,不是单独的,应与会众连合,共同进行为宜。有人脱离教会范围,离群表异,单独进行,亦即不久自由行动,逾越真理的规范了。

九、是蒙神眷佑的道路

  所可喜幸的,是信徒在此旷野路上,常有神的眷佑:(1)神同在——神常在他们中间;(2)神养育——四十年之久,蒙神供给一切需用,“在旷野四十年,你们身上的衣服并没有穿破,脚上的鞋也没有穿坏”(申29:5),这是何等的恩惠;(3)神引导——有神自己为此旷野路的向导,或行或止,皆以神旨为依归。

十、是除旧更新的道路

  昔以色列人,经行旷野四十年,就其行程的实际论,一言以蔽之,即是除旧更新。因为他们于此飘流期间,所得的效力,即将旧人除去,皆变为新人,凡从埃及出来的老旧人,惧各尸横于野,所余留的,莫非是后起的新人。这其中所包括的灵意,即表示他们的心性,皆已除旧更新,堪以进到迦南美地,作天国新民了。

十一、是出死入生的道路

  旷野路程,就是从红海至约旦河边的路程,过红海正是表明信徒与世俗隔离——出死;过约旦河,乃表明信徒实验第二步的救恩,得了更丰盛的新生命;如将十二块石头沉没河中,并将十二块石头携往彼岸,即复活的表现——人生。信徒一渡约旦河,即出离律法地,得生活在父亲爱里,享受迦南流乳与蜜的福乐,再不在旷野作客旅了。

十二、是因信越过的道路

  这旷野道路,并非是每一个得救的信徒,必须经过的,以色列会众所以飘流在旷野,全是因为缺少信心而有的失败。有信心的,未尝不能越过此远路,而行一条直路。若按直路说,十一天就可以到了,正如他们初次从西乃山到加低斯,仅仅走了十一天。此时已到迦南边境,若是有信心如迦勒、约书亚一样,不就可以直接进入迦南吗?何至再于旷野走远路,竟至飘流三十八年呢?

十三、是终究得胜的道路

  以色列会众,虽然经过种种失败,多年在旷野漂流;感谢神!他们却是至终得了胜,得以渡过约旦——成圣的表示——进了迦南。此即我们所盼望的地步。

十四、是永志弗忘的道路

  以色列军的旷野行程,既经过四十年,其年月不为不久且多;并历行四十二站,其道途不为不远且长;摩西竟能历历详述,诚以各种履历,皆有其警意动心处,使他没世不忘。尝见在灵道上无经历的信徒,对于已过程途,每无所称述;但在灵道中已有经验的,未有不能将他所过的诸站,津津而道者。

十五、是环绕会幕进行的道路

  总而言之,这条路虽是失败的灵程,却是自红海至约旦河的道路,是神的军队,经过世界旷野大战争的道路,是十二支派环绕会幕进行的道路,亦即有主在他们中间与他们一同进行的道路。主在他们中间,主始终在他们中间;或行或止,总未离开神的会幕,总未离开神,跟定神的云柱火柱,云柱行则行,云柱止则止。所以这条路是行在神旨意里,或是行在神允许的旨意里;是一条由失败而得胜的、出死入生的路,是代表大多数的信徒在世界的旷野中所经过的道路。

   
可怜教中信徒,大多数的人,皆是在旷野的道路上飘流;且有大多数的人,一生未出离旷野地,终究在旷野倒毙了。读者愿否凭信越过这一段旷野飘流的程途,直接渡过约旦,进入迦南美地,而为今日的迦勒、约书亚呢?

 

第四章   
灵界军队
(1章-4章)

  我们已经读过创世记、出埃及记并利未记,现在是读圣经第四卷民数记。在创世记以色列族尚在先祖的腹中;在出埃及记就见他们在火窑中;在利未记是见他们在会幕里;在民数记就见他们在旷野里。于创世记是在蒙拣选地步;于出埃及记是在蒙救赎地步;于利未记是在与神交通地步;于民数记即在交战地步。可见圣经的次序,是最适宜的。

   
信徒在今日的世界,真是如在战场上,且是无时不在战场上。我们的仇敌,不但有世俗、有撒但、且有个人的肉欲,为最难抵挡的仇敌。正如以色列在旷野里最大的仇敌,就是亚玛力人。如果我们愿作得胜的信徒,必需为灵界精兵。当日神领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后,不一直领他们进迦南,却领他们走了远路,为的是恐怕他们未习练交战,听见打仗的事就后悔回埃及去(出13:17)。所以神领他们绕道而行,为要叫他们学习征战,预备进攻迦南诸王,而得获福地。这其中于我们信徒实有最深的教训。

一、会众皆被数登记

  于出埃及第二年二月一日,神在西乃旷野,命摩西计数以色列会众;于是各族各家,各按宗谱,凡二十岁以上的皆报名登记。如此详细数算的原因:

    (一)为神所记念   
神对其子民,皆一一按着名字知道他们。凡神的真子女,皆在被数之列,是在神的心目中,常常记念的。耶稣说:“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吗?但在神面前,一个也不忘记。”(路l2:6)“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不要惧怕。”(路12:7)耶稣又说:“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约1O:2-3)当日以色列会众,固然一一被数,今日信徒,亦莫不是录名于被杀的羔羊生命册。(启13:8)

    (二)使个人有确凭   
此被数登记一节,也是使被数的人有确实的凭据,知道自己是属于何宗何族。证明他是个真以色列人。“会众就照他们的家室、宗族……述说自己的家谱。”(l:18)如此主的信徒,也该清楚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得救?是否有为真以色列人的证据?大凡真信徒,莫不确知个人属灵的谱系,是在神家中被数,是录名入天国籍的。以色列人在旷野被数,原是有两次;第一次是才出埃及后第二年二月,在西乃旷野(1:1-46),被数的是自埃及出来的人,共有603550人。第二次是于出埃及第四十年,在摩押平原,被数的是进入迦南的人,共有601730人。两次所差,仅l820人。

二、各族均按旗列营(2章-3章)

    (一)各有各地位   
以色列会众,除利未一族外,其余十二支派共分四营,各支派皆是“各归自己的纛下,在本族的旗号那里,对着会幕的四围安营”(2:1)。

    1.幕东一营(2:1-9)   
有犹大、以萨迦,西布伦三支派,皆归犹大营的纛下,此三支派皆属利亚的子孙,传说纛上有狮像(创49:9;启5:5)。此营所以在东边,不但因为是在会幕前,且因为是向着东方太阳,为最荣耀尊贵之地位。

    2.幕南一营(2:l0-19)   
有流便、西缅、迦得三支派,其纛上绘人像。

    3.幕西一营(2:18-24)   
有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三支派,都是拉结的子孙,其纛上绘牛像。(申33:17)

    4.幕北一营(25-31)     
有但、亚设、拿弗他利三支派,其纛上绘鹰像,此以上四种旗号,正如基路伯的形象(结1:1O),并启示录所言四活物的形象适同(启4:7)。

    5.中间一营     
有利未营在诸营中间,如哥辖族在会幕南;革顺族在会幕西;米拉利族在会幕北;有摩西并祭司等在会幕前;可见利未族是占了以色列军队的中心地位。当日以色列会众,既各归各族,加入属灵的军队;今日信徒,是否各归基督的旗帜以下,作天国精兵呢?

    (二)各作各事工   
会众的地位不同,工作亦不等,各人在各人的地位上,尽各人当尽的本分。

    1.以争战为最大的事工   
此神圣的军队,最大事工,即时时预备和仇敌交战。正是表明信徒在这世界的旷野中,最大的事工,亦无非为善道争战。而且要到迦南得胜地,非交战不可。非为灵界战士,决不能作得胜的基督徒。

2.以事主为唯一的职务    
利未族原是代表会众,服事上主,他们的唯一事工,就是服事会幕——服事会幕即是服事主,表明人在世上,当以事奉主,为一切事工中的事工,服务中的服务。任作何事工,“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O:31)。一个真属主的人,可以说除了主的事工以外,没有事工;除了为服事主,没有他所要作的事工,凡事皆为主而行。服务会幕最当注意者即当起行时,包括抬圣器之工:

(1)如何蒙盖法柜(4:4-6)   
须先用幔子蒙盖;按幔子原是耶稣的身体,表明耶稣的人性;约柜是代表神的宝座,神的圣洁公义;用幔子蒙盖,是表明其神性,被其人性掩遮。以上再用海狗皮掩盖,是避免经过旷野——世界——的影响。再以上即蒙上纯蓝色的毯子,是表明耶稣在世间的旷野里,所显属天的色彩;这也是代表圣徒,当有的色彩。

(2)如何蒙盖陈设饼桌子(4:7-8)  
先铺上蓝色毯子,表明属天;又蒙上朱红色毯子——人间颜丽——表神性透出人性的美丽;继蒙以海狗皮。

(3)灯台、金坛等   
则用蓝色毯与海狗皮两层蒙盖。

(4)祭坛则用紫色毯子与海狗皮   
紫色是极尊贵王家所尚的颜色,正是表明牺牲与尊荣的相关相属。

三、会幕居中央地位

  当日以色列会众的灵界军队中,最堪令人注意的,就是会幕居中央地位,也就是让神居中间,这是我们今日行走灵程最美的教训。

    (一)神居中间的原因

    1.神是在旷野的军队中    
旷野是离开了埃及的虚浮繁华,是超出世界以外的地方。物质文明,与灵德进步,每有反比例。神是常住在那看世界万事空而又空、虚而又虚的百姓中间;从来不住那贪慕世界虚荣,属于埃及、巴比伦的世界之子中间。

    2.神是在团结的军队中    
灵界军队,都是按照神的吩咐,秩然有序的布置十分整齐,不但在形式上派队列营,有完密组织;在精神上,更是团结一气,或行或止,皆全体一致,这是神与他们同在的极大原因。

    3.神是在圣洁的军队中    
神所以在以色列会中,乃因他们的军营是圣洁的,他们几时犯罪,神几时就不在他们中间(14:42)。神几时离开他们,他们也就几时失败了。

    (二)神居中间的紧要

    1.神的导引    
茫茫旷野当中,原无可行的道路,若无神亲自引领,真是不知去向。以色列军队,固靠神亲自引领;今日教会中的灵界战士,果以神为导引呢?或“在街上如瞎子乱走”呢?(哀4:14)

    2.神的养育   
真希奇啊!二百多万人的大军队,在旷野里四十年中,有谁预备军需呢?幸有万福的神,为他们所依靠,四十年间使他们“一无所缺”(申2:7)。衣服没有破,脚也没有肿(申8:4)。他们自己手中,虽然毫无所有,每日所需,无非是神一张开手,他们就无所缺少了。他们这四十年信心的生活,真是于我们走信心路的人,有至大至美的教训。

    3.神的护卫   
旷野原是多苦多难,多有危险之地,不但有野兽,有毒蛇,且有敌人时相攻击,若非神时时护卫看顾,实不容易生存。所深幸的,有神在他们中间,就处处逢凶化吉,履险如夷了。

   
总之:以色列会众,所以游行那荒芜危险的旷野,而能到处得保护、得安全,无非因有主同在;他们或行或止,所以有规则、有秩序,无非因有主同在;他们所得养育,有吃穿,无非因有主同在。他们在旷野,正是走信心的道路,可以为我们今日走信心道路的人,最美的模范。不过他们走此路,不是自己要走的,并非因为他们自觉有信心,大胆来走此路;乃是出于主的美旨,是主要他们走此路,主领他们走此路,所以处处主为他们负了责任。若是人未听到主的声音,未看明主的旨意,自己要矫情表异地走这信心道路,也是极危险的事,且是太不自量的事。但一个真教会,在这世间的旷野里,莫不是凭信前行;教会几时失了信心,也就几时迷了道路。

 

第五章 
圣别全营
(5章-9章)

  自1章至4章,已详论以色列的圣营,如何组织,如何分队安营;此圣营既已组成,则需要洁净之工。以此圣营是属灵的军队,有主在他们中间,自不能不特别注重圣洁,方无愧为神的军队。

一、洁净——除罪污(5章)  

  在第5章是藉用几件事,表明会众当如何洁净:

   (一)洁净的原因     
以色列营当洁净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这营是神的所在,“免得污秽他们的营,这营是我所住的”(5:3)。营不洁净,神决不住在其中。主虽能容让人的懦弱,却不能容忍罪污,亦决不肯容让罪污。信徒心中果欲为圣灵居所,也须将心灵中的罪欲倒空;教会内如愿有耶稣同在,亦必须将污秽除掉。假若容留罪恶,主就必不在我们中间了(书7:12)。

    (二)洁净的实行

    1.洁除癞病    
癞是表明罪。洁除癞病,即是表明当如何除去罪污;癞病人不能医愈,表罪污人不能洁除。(伯9:30-31;弥6:7)必依赖神所立的方法,才有功效。

    2.匆摸死尸    
罪的工价就是死;人的尸身,正是表明罪的结果。

    3.认罪赔偿   
 凡亏欠人的,只认罪不够,必须赔偿,且要外加五分之一,如此方能将良心中的亏欠除掉,使心灵中得平安。

    4.试验淫妇   
在圣经中,神常以夫妇比主与教会;本处特以除去夫妇间的疑惑,表明主与教会当毫无隔阂。被疑的妇人,经过同样的试验,有两样功效:如被试为无罪,其结果,即令身体强健,且受孕生子,如此刑罚即变为恩典;人对信徒的咒诅,也常是变成了祝福哩!

二、甄别——离俗(6章)

  即以许愿离俗作拿细耳人,表明会众当如何与世人分别,作完全属主的人。作拿细耳人,当注意有三:

    (一)禁酒   
  酒是表明俗情的快乐,凡离俗的人,当然要以酒为戒(6:3-4)。如士师参孙(士13:4)、施洗约翰(路l:l5)等,凡为拿细耳人的皆不饮酒(6:3)。因饮酒:(1)乱人心性(箴3:5);(2)于得灵恩有碍(弗5:14)。属主信徒,焉得不避此俗情之乐(诗l04:51),专务灵内的喜乐呢?(诗87:7;腓3:1,4:1,4,10)

    (二)留发(参士l3:51;撒上l:11)    
作拿细耳人所以要留发:(1)为离俗归主的标记;(2)是不关心外貌的表显;(3)愿为主受辱的证明。以男人有长发为羞辱(林前11:l4)。

    (三)勿玷污    
作拿细耳人,决不可玷染污秽,连兄弟姊妹死亡,亦当远避。其意:(1)勿染污秽;(2)宜除死行;(3)以神事为要(太8:21-22)。你们若染了污秽,须行洁净礼,再“另选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因他在离俗之间被玷污了”(12)。即将前功尽弃了。

   
总言:此圣别的原因,即为专心事主,与神交通,无心于俗情的快乐,及表面的美观,要心灵圣洁,不染污秽,方能与神密切交通。

三、奉献——归主(7章-8章)

  第7与第8章是论各支派的领袖,与利未人的奉献。于第7章是献礼,第8章是献身。

    (一)献礼(7章)   
圣经除了诗篇一百十九篇外,本章就是最长的一章。这一章是人最不爱读的,不但因篇幅太长,更是太重复,但这其中却有最深的教训。

    1.人的奉献   
会众当建会幕时,已各有所奉献,且奉献的礼物甚多,现在又提到各支派的首领,代表各支派所奉献,且奉献的亦各相同。如此奉献的实际:

    (1)不是为神   
奉献虽是献与神,但神原无所缺少,他还需要人献什么给他呢?万军之主耶和华说:“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该2:8)“我是神……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我若是饥饿,我不用告诉你,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我岂吃公牛的肉呢?岂饮山羊的血呢?”(诗50:27-13)

  (2)乃是为己   
“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神……并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诗50:14-15)。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3:l0)。

    2.神的记念   
最奇异的,是这一章的记载,若是出于人,必不这样将同样名字,同样数目的礼物,连说十数次。必是要合起来,说一总数,或是约而言之,某某等各献礼物若干。圣灵因何如此不惮烦的,详细一一记述呢?这正是表明神重看各人所奉献的,各人的名字与他所献的礼物,一同记载,为神所记念。当日马利亚打破玉瓶,倾出香膏,耶稣嘱咐门徒,将此事与福音一同传遍天下。我们各人的奉献,亦莫不发出极美的香味叫主欢喜。

    (二)献身(8章)    
以上言各族首领,代表会众献礼物与主。本段是论利未人代表会众,献身与主。以前祭司们至神前供职时,是先行奉献礼;今日代表会众的利未人,欲在神前供职,当然也要行献奉礼。按本处所说的洁净礼等,就是献奉的意思,其献奉的次序:

    1.将除罪水弹在身上(7节)

    2.用刀剃除全身毫毛(7节)

    3.要洗衣服洁净自己(7节)

    4.领袖手按他们头上(10节)

    5.亚伦献他们到神前(11节)

    6.摩西特为他们献祭(12节)

   
献礼:是表明我爱神,属神;献身:是表明我为神生活,为神工作。

四、守节——宝血能力(9章)

  逾越节是显出宝血的能力、救恩的实效,于以色列会中领袖与利未人行献奉礼已毕,神又吩咐摩西,命会众守逾越节。

    (一)守节的重要    
圣经所记以色列会众自埃及至迦南守逾越节,共有三处:一是在埃及地(出12章),二是在旷野(9章),三是在迦南(书6章)。这是指明会众自始至终,无非靠赖宝血的能力,主的宝血就是救恩的开始与成功。会众脱离埃及的苦难与死亡,固靠赖宝血能力;他们胜过旷野的危险与艰苦,也是凭着宝血的能力;至终在迦南地,制胜列王,打败仇敌,亦无非是仗赖宝血的能力。宝血所关既如此重要,故特命会众守逾越节,以实验主宝血的能力。

    (二)守节的特训    
会众中有不洁的人,不得在正月十四日守节,必须洁净以后,到二月十四日再守。但是洁净的人,故意不守,“那人要从民中剪除”。此正如保罗所论,吃圣餐的条例一样,若有人轻看主身主血;或是不省察,不先分辨自己,就是吃喝自己的罪,难免受主的刑罚(林前ll:28-34)。

   
照以上四步:先洁除污秽;再圣别离俗;继奉献与神;并守逾越节,实验羔羊血代赎的救恩,神才肯住在他们中间,无愧为属灵军队。

 

第六章 
随时的引导
(9:15-73)——云柱火柱

最奇异的,是以色列会众,行走在那人迹罕到的旷野里,既从未走过,亦不明路径,拖男带女的,且有极多的牛群羊群,究竟何处有水,何处有草,何处有危难,何处有险阻,一概不知,如何可以冒险前行呢?感谢主!他自己作了,选民的导引,白天用云柱,夜间用火柱,随时随地,引导与护卫。他们或起行,或安营,莫不以云柱火柱为依归。他们遵耶和华的吩咐起行;也遵耶和华的吩咐安营。云彩几时从帐幕收上去,他们就几时起行,云彩在帐幕上停住几时,他们就住营几时。这云柱火柱皆是圣灵表记,他们这样随云柱火柱而行,真是我们行走今世旷野最大的教训。我们今日跟从主,也唯有以圣灵指导为唯一的倚靠。

一、是内外双方的引导

火柱在中间,云柱在周围。他们可以从火柱,得到心中的光亮、火热,藉此学习神的圣洁;又从云柱,得到神的保护围随,可以免避太阳的炎热。这两样正是在主自己身上确切的实验。耶稣就是世上的光,跟从他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他也是我们的荫庇,使我们在他的荫下得着休息。

二、是昼夜合时的引导

云柱火柱,本是神显于我们的表记。在夜间黑暗中,就用火柱;在白天日光下,就用云柱;他真是我们随时并合时的引导。主显现于我们,当是正合乎我们的需要。如显现于约书亚,则如大军的元帅(书5:13);显现
于东方博士,则藉天空的明星;显现于古圣亚伯拉罕,则为尊贵的客人;显现于童子撒母耳,则用温柔的言语。神显现于我们,常是适合人的情况与需要,而随时变通。

三、是前后两面的引导

云柱火柱,对于以色列的关系,显而易见的,可说有三样:一即引导,二即光照,二即护卫。这三样合起来,无非是神特别的引导,其光照固然是为引导,其护卫亦无非为引导。既引导,不能不护卫,不但是常在军营以上,遮蔽热烈的太阳,也有时阻碍敌人之进攻,如法老追赶时,云柱则自前面转到后面,使法老的军兵不能迫近。最奇异的,是同时显出两方面的效力,在以色列人一方面看是光明,在埃及人一方面看竟成了黑暗。神的恩典对于不信的人,常是变成了刑罚,刑罚固然是刑罚,恩典也是刑罚。

四、是行止随意的引导

云柱火柱,引导会众,或行或止,皆随神的旨意。人不能说,我们要明天起行,或要后天起行;也不能说我要往东或往西,因为一切行止,完全由于神的指引。“云彩几时从帐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几时起行,云彩在哪里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里安营。以色列人遵耶和华的吩咐起行;也遵耶和华的吩咐安营。云彩在帐幕上停住几时,他们就住营几时。云彩在帐幕上停留许多日子,以色列人就守耶和华所吩咐的不起行”。“云彩停在帐幕上,无论是两天、是一月、是一年。以色列人就住营不起行。但云彩收上去,他们就起行。”如此或行或止,皆是由神的旨意,因此会众不能不随时警醒,预备遵照神旨往前行。

五、是进退无定的引导

会众在旷野四十年,飘来飘去,往前进又往后退;往后退又往前进,真是进退无定。三十八年之久,好像无所长进,这一切虽是会众的失败,却亦有神的旨意,因为他们或进或退,莫不在神指导之下。会众或进或退,当时虽莫明其妙;但在神一方面,却不能没有适当的原因。

六、是始终一致的引导

那始作善工的主,必要完成这善工。神引导以色列人,是始终一致的。虽然会众多次悖逆,多次强顽,甚至有时真正成了可丢弃的,但神至终不离开他们,倒反藉着他们种种的失败,成就了神的美旨;终究照着神预定的计划,引导他们进入迦南美地。我们在这不辨路径的茫茫旷野里,亦幸有耶稣是“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使我们这些在灵程上奔走的人,决不至半途而废。惟要时时警醒,听见吹角的声音,急速在神旨意里进行,不久即到迦南美地了。

七、是有形无形永远的引导

这云柱火柱,即表明日后圣殿前两根柱子的实际。圣殿原是表明圣会,日后所建圣殿,在殿前有两根柱子,名雅斤和波阿斯(王上7:21)。雅斤意即“神要作”,波阿斯意即“神有能力”。圣殿之建设,完全是出于神,表显了神的工作、神的能力。以色列会众,即神的圣殿,或曰圣会,其发展进行,亦莫不是出于神,由于神,而以神为会中的雅斤并波阿斯。且此二柱亦表明历世历代一切为教会柱石者,亦莫不是由神旨、凭神力,方堪为教会柱石哩。

总言:旷野路虽难行,但是在神指导之下,也就难而不难了。只要我们有信心,不试探神,这一条路也是容易走过的。如以色列人自西乃旷野起行,为日无几就到了加低斯,摩西即于是处,遣人窥探迦南地。如果此时有信心,如迦勒、约书亚一样,即一直进入迦南,何至再在旷野飘流三十八年呢?

 

第七章 进行中的失败
(10章-l4章)

——自西乃野至加低斯

常见人奔走世路,不免有时失败,有时跌倒,人在灵程上进行,也是这样。当日以色列会众,于进行时而有的失败,很可以为我们的鉴戒。于上章论到有云柱火柱,为会众的引导。本段第十章,又言摩西遵神命制银号两支,以为招集会众起行的号令;而且摩西又请其岳父——或妻兄——米甸人何巴同去为眼目,并非轻视神的指导,乃以人在神的旨意中,也有当尽的本分,诸事既备,即遵命起行。在这段行程中,所记载的,多是百姓的怨妒罪犯,表明人在灵道中的失败;如以色列人初离埃及,在红海边即发怨言,在玛拉、在汛野、在利非订皆发怨言;于西乃野敬拜金牛;亚伦二子献非圣的火等等,无处不看见他们的失败,只知道犯罪发怨言。真是奇怪阿!他们无处不在神的恩典中,却又无处不是显出他们的不知足;他们是常以悖逆怨恨,去报答神的恩爱。我们若查看以色列会众,自西乃野至加低斯的经过,无非显出他们失败的真相。他们在旷野原有十次试探神,在本段历程中,就看见有五次的失败。

一、途中的发怨言(11:l-3)

本处记载百姓出“恶语”、“发怨言”,虽来说明缘故,看上下文可知是因路途难行。以跋涉长途,找不到安息的地方,即发起怨言来。本段的真相,即以人的怒火,引起神的烈火。

    (一)会众抱怨的怒火    
此时会众只因一时路途艰苦,忘记了神一切恩爱,即怒火发作,恶言恶语地发怨言。

    (二)上主惩责的烈火   
会众的“恶语达到耶和华的耳中。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使火在他们中间焚烧,直烧到营的边界。”此时会众,不但有自己的怒火烧他们的心,也有神的烈火烧他们的身,他们真是当不起了。

   
幸有摩西藉着祈祷的热力,也如爱火炎炎,才止息了神的盛怒,遂为那地起一新名,叫“他备拉”以作记念。

二、求肉食(11章)

蒙特恩的以色列人,日日享受天上降的吗哪,磐石流的活水;衣裳没有破,脚没有肿,他们真是有福的民众。不料越蒙恩,越不知足,竟然因食物向神大发怨言。

    (一)缘由——闲杂人的贪欲(4)    
圣会中有些闲杂人混迹其间,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时跟着上来的(出12:37)。这些人的贪欲,在圣会中正如酵在面里,叫全团发起来,不但以色列会众,屡被闲杂人的混淆,真吃他们的亏不少;历代教会中,莫不常是有闲杂人混迹其间,使会众被诱惑。

    (二)罪犯——会众的不知足(4-9)   
会众在旷野每以吗哪为淡薄,常贪想在埃及享用的葱蒜等世俗中的滋味。属肉体的信徒,常是以吗哪为淡薄,时时想埃及,爱埃及;不念在埃及所受的苦,只想在埃及俗情罪欲的快乐。而且不以神为可靠,言“谁能给我们肉吃呢?”甚至各在各门口哭号,显出一种丧心的样子。

    (三)连累——摩西的失败    
可怜哪!连最有忍耐的摩西,也因此被累:

    (1)灰心丧胆——视此责任过重,担当不起。(2)轻看圣职——言“你为何苦待仆人……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找身上呢?”(3)忘记神——领以色列人的是神,并非是摩西,竟言“我独自担当不起”。(4)自视过重(11-15)在此五节圣经中,摩西连说了十二个“我”字,这是看自己太过,焉得不有此大失败呢?(5)轻视性命——“我若在你面前蒙恩,求你立时将我杀了”。这正如以利亚与约拿在神前求死的态度,不知神给我们的机会服事他,本是极难得的,怎可轻生求死,叫神不悦呢?(6)分工与人——神因摩西灰心,遂有七十长老,分担摩西的事务,并且将摩西的灵,分给七十长老,这不但是摩西的尊荣降低了,也是灵恩减少了,因把他的灵分给了人,但有时灵恩是越分越多;而且会众的担负,在一人身上未必然重——有神同担;与七十长老分担,未必然轻;且与人分担,当然远不如与神同担,这真是摩西的大失败。

    (四)恩典与惩罚    
当会众在汛野时,曾有鹌鹑于薄暮集于营之四周;今因会众贪求,复有鹌鹑随风吹来,落于营之四围,为数甚夥;会众终日终夜捕取,至少的也得了十贺梅珥。这固然是神照他们所求的,如愿以偿了;无奈肉在他们牙齿之间,尚未嚼烂,神的怒气即向他们发作,用最重的瘟疫,击杀他们,故此恩典也就是刑罚。

三、毁谤摩西(12章)

  (一)米利暗的毁谤    
其毁谤原因即以摩西娶古实女为妻。按摩西妻子,原是米甸人,何以称为古实人呢?谅以古实为轻看的名词。亦有人以为此时或是摩西之元配已死,续娶古实女,因而米利暗等即加以毁谤。米利暗系女先知,常在妇女中为首领,不料此次毁谤的事,她也作首领。

    (二)摩西的态度    
米利暗等虽出毁谤之言,摩西并未说一句话,为自己辩护。因为他“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闻谤不辩,即止谤的妙法。

    (三)神的审断    
摩西既不自辩,神即起来为他辩白。把摩西、亚伦、米利暗都召出来,一方面表明摩西的特殊说:“我的仆人……在我全家尽忠的,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象,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一方面即罚米利暗患癞病,以致锁在营外七天。若非摩西转过来为她代求,恐亦终不得医治,此可见毁谤神仆之罪,如何可怕;亦可见神的真仆,为人的态度。

    (四)教会的预表    
摩西娶古实女为妻,原是预表基督娶一外邦新妇;米利暗等从中毁谤,正是表明犹太人嫉妒外邦教会;米利暗受罚以后蒙赦,正是犹太人因犯罪被神惩罚,后日亦必蒙赦,同蒙救恩。

四、极大叛逆(13章-14:45) 

因打发探子去窥探迦南地而有的大叛逆。按以色列人自出埃及至被掳到巴比伦,其间有三次大叛逆:第一次叛逆即本次叛逆,是在出埃及后第二年;第二次是在撒母耳之时——要求立王,不以神为王;第三次是在罗波安之时,国家分裂为二。此次叛逆之经过:

    (一)由神允许之旨窥探美地     
先是会众因为不信,即要求摩西去窥探迦南地(申l:22),摩西即允如所请(申1:23);因此神也就任凭他们,随己意而行;但神准他们去窥探迦南,并非由于神原定之旨,不过由于神允许之旨。假若此时不先差探子,凭信进行,谅必无民数记l3至20章,与申命记全书出现了;因为既一直进入迦南,即不在旷里飘流,亦用不着为新生在旷野的一代人,重申神的命令。可见此次失败的原因,在于凭神允许之旨而行,未按神命定之旨而行。

    (二)以破坏信心之言报告失真    
按他们的报告,原有两种:

    1.少数的报告——即迦勒与约书亚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

    2.众人的报告——在众人的报告里,也有两步:第一步先述说迦南地的好处,真是流奶与蜜,有如神的园囿,正如圣经所言。第二步即说了多少破坏信心的话,言:“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壮。”那地“是吞吃居民之地……他们都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这话一传到百姓耳中,他们的信心就完全失掉了。从来教中不缺少这等破坏人信心之辈,他们说的话,未尝没有一半对,但又加上一半是凭他们自己眼光所见的,如言:“据我们看。”教会失败,就是失败在这种“据我们看”,“据我们想”等等,以人的眼光、人的理想,而不以圣经的话为准则的人身上。

    (三)因无意识的号哭惹神震怒(14:1-38)      
会众只听探子失真的报告,忘记了神的应许;只想迦南人的伟大,忘记了神的权能;即大声喧嚷,一夜号哭,真是无意识,这一切无非是显出他们的不信悖逆。幸有摩西代祷,未遭歼灭,但仍不免飘流于旷野,死于旷野,也算太可怜了!

    (四)以悖逆而失败擅自动作(14:35-45)

    1.不出于真情的悔改    
摩西将这些话告诉众人,他们就甚悲哀,清早起来,上山顶去说:“我们在这里,我们有罪了,情愿上神所应许的地方去。”他们这种“悲哀”,觉得“有罪”,并“情愿上去”,不过由于利害关系;并非是从心里痛悔自己的罪,深深觉着得罪了神;是因不得到迦南地,即痛苦起来。

    2.神不在中间的进行    
摩西说:“不要上去,因为耶和华不在你们中间,恐怕你们被仇敌杀败了。”可不是吗?神既不是与他们同在,他们竟敢违背神命,擅自上山顶去与敌人交战,无怪他们被敌人杀败。以胜败的原因,不在敌人强弱,乃以是否与神同在。

   
我们读过这一段由悖逆而失败的历史,心中不能不受最大的警戒。圣经说:“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所以,凡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l0:11-12)

 

第八章 
徒然奔跑
(15章-20章)

——自加低斯至加低斯

按以色列人在加低斯的失败,是表明以色列人有信心洒了赎罪祭的血,而出了埃及——世俗;却无信心进入迦南的安息。自红海至加低斯的旷野路程,是他们在神的引导中应当经过的;按灵意说,也是我们信徒应当经过的;因为是与我们的经历适合。如过红海是指主的十字架,对于不信的是刑罚、是灭亡,对于信徒是拯救、是生命;玛拉是表十字架,能使苦水变甜水;以琳是活水丰盛的象征;西乃是神的圣洁对于有罪性的人一种要求;由此而前进直至加低斯,都是出于神。但从加低斯至再到加低斯,那完全是一段失败历史,乃可作鉴戒,不能作榜样(林前l0:1-11;来3:17-19)。因以色列会众在旷野遄征,这一段的失败历史——自加低斯复至加低斯这段路程,是他们失败中的失败。历代以来教中信徒,大多数的人,也是甘步他们的后尘。考本书l4章25节明言神命摩西说:“明天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以色列会众则不得不遵从神旨,离开加低斯(即庇尼雅干),返旆而回,即在旷野度他们飘流的生活。且至第20章1节言,正月间以色列会众,到了寻的旷野,就住在加低斯;此处只记月而不记年,解圣经者对此“正月”之解释,未能一致。有谓乃出埃及后第三年之正月,即于第二年七月离加低斯,在旷野七个月,即回加低斯;以后有三十八年住在加低斯。有谓此正月乃出埃及后第四十年之正月,即在旷野飘流三十八年后,再回至加低斯。按圣经既明说,“他们在旷野飘流四十年,”我们即以第二说为是。看他们这段飘流的历史,实在于我们有最深的教训,叫我们知道,人生命的进行,是在神的旨意里,不是在于一张月份牌。人们既与神分离,即不得神的引导,进行与护卫;自不能不在旷野乱跑。

一、倒行

至加低斯,即已到迦南边境;惜以色列会众,因信心不够,竟然又从加低斯转向红海的路去。神说:“明天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14:25)。这真是开倒车了,已经快到迦南,而又退回旷野。这样的往前进,又往后退,正是表明信徒灵程上的失败;有多少信徒,常是往前进又往后退,甚至一退就退到从红海往旷野的路;而且无形的路,往往比有形的路退得更可怜,一般在灵程上不前进而常倒行的人,是信徒中的大多数,可不以以色列人为鉴戒么!

二、绕行

会众自加低斯复至加低斯的一段路,就是在旷野绕行,转来转去的,终未有何进步;即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跌倒,时而兴起。他们走的路程,也许不少,不过只是在旷野转圈子。这正如彼得所引的俗语说:“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彼后2:22)如此吃了又吐,吐了又吃,转来转去,有何意义呢!

   
教中信徒,如此在旷野绕行的人太多了,今天悔改,明天又犯罪,真是他的悔罪如地轴,他的不改如轨道,转来转去,终究与先前无异。常有人把以色列人在旷野绕行的路线画出来,令人看见,不能不奇怪。我们今日有多少信徒,不也是和他们一样的,行此奇怪的程途吗?但在这旷野的路上,本是应该走“直路”(诗l07:7),我们信徒也是应该“直行其道”(箴9:15)。如同保罗是向着主的标杆“直跑”(腓3:12-14)。决不可再走弯曲的路,转向世界(箴9:16)。可怜会中走弯曲的路,而不直行其道,不肯向着标杆直跑的人太多了。

三、空行

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四十年”,当然不是常住一处,大概他们是散居各处,牧养自己的群羊,“担当他们淫行的罪”(14:34)。他们因为不信悖逆,不但错过进迦南的机会,而且连他们的宗教生活,也是极可怜的;他们曾在西乃野守逾越节,圣经未曾记载神又让他们在旷野过逾越节,他们在旷野连割礼也未曾行过(书5:2-8);并且他们也轻忽神种种的吩咐(摩5:25,徒7:42;结20:11-26);所以他们那种飘流的生活,总算是徒然的生活了。

圣经记载以色列会众的路程,共历四十二个地点。在这飘流的期间,却没记载什么可记念的事,可见在飘流期间,他们是徒然奔跑了。常见人在灵性进步时,方有特别的经历,令人念念不忘;在飘流期间,波浪式的生话里,并无所谓长进,没有令人可记忆的事,自无灵历之可言。

   
最令人痛心的,是此飘流期太长了,自红海至约旦河边,原用不了多少日子,竟然奔跑了四十年,甚至多人四十年尚未走到,终究倒毙在旷野里。在今日教会中,一辈子未进迦南,终究倒毙在旷野的人,不也是太多吗?

四、远行

从何烈山至加低斯,仅有十一天的路,竟然又飘流了三十八年,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吃了多少冤枉苦,这是何等可怜的事。信徒在灵程上亦往往走远路,但所走的远路,不是神要我们走的。有时神要我们多有经历、多加信心,即要我们走远路。“法老容百姓去的时候,非利士地的道路虽近,神却不领他们从那里走,因为神说:‘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就回埃及去。’所以神领百姓绕道而行,走红海旷野的路”(出13:17-18)。信徒在灵道中所走的远路,多是因为自己的失败,罪孽的拦阻;或因为信心不够走不上去;亦有不少的是因为属灵的知识不足,对于道路认识不清楚,即走了错路,或被人领错了路;近来会中,被人领错了路的人,实是不少。

五、罪行

以色列会众,在旷野飘流的行程里,不但是空行,且是犯了许多罪,倒不如没这一段经历还好些。我们读本段历史,所记载的只是他们的罪行,他们的失败,而且也是他们失败中的失败。人在道中本是无止境的,不是进就是退;一个信徒在不进步的时候,也就是他退步、不免有罪行的时候。可怜那些出了埃及的会众,都在此飘流期间倒毙了,就是在他们未复原的地步上,还未回到加低斯的时候,就死去了。历来教会中这等信徒亦是太多,即正在退后时、失败时、犯罪时,忽然去世,这等教徒,不是占大多数吗?

   
总之:人在旷野飘流的时候,所行的多半不是直路;乃是转来转去的,弯弯曲曲向着世界;如此的道路,当然是空行、是徒然奔跑。如果仅有空行,倒算万幸;且未有不在此期间,陷罪失足,显有种种罪行的,无怪会众多在此路程中倒毙了。所以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在旷野惹他发怒,试探他的时候一样……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以色列会众不得进入安息,全是因为不信的缘故。我们今日当如何以这些事为鉴戒,免得在旷野徒然奔跑,甚至倒毙在旷野呢。

 

第九章 会中之叛党(16:1-50)

——可拉大坍亚比兰

以色列会众叛逆主的事,虽不一而足,但未有如本章所载,可拉党叛逆之甚者。按此种叛逆,无非历来没有生命的教徒,所显的一种抗拒宗教制度的举动,即不满意于神所立的祭司职权,并要推翻神的规章,想自己另立一种宗教的规章。如亚伦等任祭司职务,本是由于神,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可以自取(来5:4)。可拉党之攻击摩西、亚伦,亦正是攻击神,不满意于神的办法,要另立一种非由神权的一种祭司制度。在近代类似的事,就是尼哥拉的教训(启2:6,15);此即15至19章所载,以色列人三十八年飘流的历史中,量显著的一段,其余多是关于规例方面。

一、叛逆的原因(1-4)

原因不一,其最显著者即:

    (一)因为骄傲    
按可拉本是利未长子哥辖之孙,以为当然该有祭司的职分;大坍、亚比兰,是属雅各长子流便支派,自以为当然该作以色列会众的首领。似此因为骄傲而叛逆,这不但是世界人的常事,也是教会中所不免的。不过世人之叛逆,其罪尚轻,会众之叛逆其罪尤重;以此种叛逆,必连带着僭妄犯圣,叛逆神的仆人,即是叛逆神。

    (二)因为嫉妒    
可拉等攻击摩西、亚伦,显然是出于嫉妒:“说,你们擅自专权,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你们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从来嫉妒的烈焰,真是可怕,世界第一个凶手该隐,就是因为嫉妒;摩西姐姐米利暗,曾因嫉妒周身患癞;犹太教会领袖,曾因嫉妒,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三)因为结党    
可拉党叛逆的势派是很大的,不但因有可拉为利未长子哥辖的子孙;有大坍、亚比兰为以色列长子流便的后裔;且有“二百五十个首领,就是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都结党成群的来与摩西亚伦反对;更是有多数会众的同情(41-42)。圣经记载人类第一次大叛逆,就是在示拿地,结党联盟,显然叛逆神——结党与叛逆是紧连的。

二、神仆的态度(4-14)

 
摩西、亚伦被人攻击时的态度,足可为我们的模范:

    (一)谦卑    
叛党如此骄慢无礼,不是最易惹起人的骄傲来吗? 但“摩西听见这话就俯伏在地”。这是何等的谦卑呢!

    (二)安静   
当人蛮横无理,出言不逊的时候,能心平气和地安然处之,这种态度,真是难能可贵的。叛党曾对摩西、亚伦说:“你们擅自专权……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要在旷野杀我们,这岂为小事?你还要自立为王辖管我们吗……难道你要挖这些人的眼睛吗?”想摩西等听见这等无理之言,若不涵养有素,怎能平心静气的忍受得住呢?

    (三)信托    
摩西、亚伦处理这事,最好的模范,即完全交托与神,说:“到了早晨——必是要在夜里祈祷——耶和华必指示谁是属他的,谁是圣洁的,就叫谁亲近他;他所拣选的是准,必叫谁亲近他。”来了难处交托与神,就是神仆在危难时,心中有平安的最大原因。

    (四)征验   
虽已信托与主,亦当按神所赐的灵智而行,故摩西对可拉说:你和你一党的人并亚伦,要拿香炉来,明天在神前把火盛在炉中,把香放在其上,神拣选谁,谁就为圣洁。因为在这焚香的事上,必有显然的征据,表明谁是神所拣选的。

三、神的刑罚

神的忿怒,真是如同烈火:

    (一)对可拉党(20-35)    
人攻击神仆,就是攻击神;攻击神,就是攻击自己。最可怜的,可拉、大坍、亚比兰同他们的眷属,竟然活活地被地开口吞下去了。不但神的爱如同烈火;神的威严盛怒,也是如同烈火。犯圣傲慢的罪,固然可怕,受永生神的审判,更是可怕的;人既犯罪,连他一切所有,也同受了咒诅,所以凡摸他们物件的,也必同陷于罪。于是地开了口,将罪人并他凡所有的,一同吞下去,那二百五十个领首,也同被从神那里来的烈火烧灭。

    (二)对于会众(41-50)     
最奇怪的是那些恶贯满盈的会众,明明看见可拉活活地被地开口吞下去;又看见那二百五十个首领,被火烧灭了;他们何竟执迷不悟地又对摩西、亚伦无理取闹呢?乃以他们的恶贯满盈,若不如此附和叛党,那一万四千七百人,岂不躲避了瘟疫的死亡呢?

四、我主的救恩

    (一)香炉锤成片子包祭坛(36-40)     
香炉原是圣的,决不可作俗物用,所以摩西吩咐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从火中检出那一百五十个叛徒所用的香炉来,叫人“锤成片子”,用以包祭坛,给以色列众人作纪念。祭坛原是预表耶稣,是罪人与神相交之地,如此以叛党所用的金香炉所捶成的片子所包,为要表明我们的主耶稣,也是因为我们的罪,我们的叛逆,受了种种击打。

    (二)祭司代民赎罪息神怒(45-48)     
当“以色列全会众都向摩西、亚伦发怨言,”以致“瘟疫发作”的时候,摩西俯伏在地,为会众代祷;而且摩西又吩咐亚伦速拿香炉加香,为百姓赎罪,于是亚伦就“站在活人死人中间,瘟疫就止住了。”罪的结局真是可怕,若不是有我们的大祭司为我们代祷、为我们赎罪,尚有何人不被瘟疫传染,能生活于神前呢?

   
“恶人在骄横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恶人为何轻慢神,心里说:‘你必不追究’?其实你已经观看,因为奸恶毒害,你都看见了……愿你打断恶人的膀臂……谦卑人的心愿,你早已知道……为要给孤儿和受欺压的人伸冤,使强横的人不再威吓他们。”(诗l0:2-8)

 

第十章 枯杖萌芽(17:1-13)

   
最奇异最奥妙的是生命,奇异而又奇异,奥妙而又奥妙的,是属灵的生命。本章所论亚伦的杖、发芽、开花、结果等事,即是表明属灵生命的实际。这一章也是与上章紧连,藉着各族的杖,表验神究竟是拣选那一支派,那一族,那一家当祭司的职分。这一章对于我们神的仆人们,有最深的教训:

一、表圣职的由来

当时摩西命十二支派各首领,各取自己的杖来,各写自己的名字,——约瑟包括玛拿西、以法莲二支派——在利末支派的杖上,写亚伦名字,将各支派的杖共十二支,同置约柜前,即置于神前。第二日早晨,独有亚伦的杖,发芽开花结果,以此足征亚伦的祭司职分,确由神而来。

    (一)为神所选     
要把这些杖存在会幕内法柜前,后来我所拣选的那人,他的杖必发芽……这样你们所发的怨言,就必止息了(4-5)。因不但是唯有亚伦的杖发了芽,且是开了花,结了果。这必不是由摩西夜间暗暗地将一支新发芽的杏树枝,置于约拒前,以代亚伦的杖。因为在一根杏枝上,决不能有芽、有花、有果,同时发生。

    (二)为神所召    
“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亚伦一样”(来5:4)。“将亚伦的名字写在利未的杖上。”(3)

    (三)为神所立   
“耶和华晓谕亚伦说:‘我已将……一切分别为圣的物,交给你经管,因你受过膏’。”(18:8)属天属灵的圣职,当然该由神所选立,如保罗说:“作使徒的保罗,不是由于人,也不是藉着人。”(加1:1)从来教中任圣职者,约分四等:

   
一等由神召神立

   
二等由神召人立

   
三等由人召人立

四等由自取自立

读者如系教中职员,未知究属那一等呢?

二、表圣职的事工

枯仗发芽,开花结果,为表明圣职的事工,无非是生命的事工。如亚伦的杖与诸族长的杖,同属枯木,何以独有亚伦的杖,发芽开花结果呢?且亚伦的杖,所表显的生命,与平常杏树不同;常见平常杏树,是先发芽,后开花,花落以后再结果。这是表其生命过而不留;惟亚伦的杖,其芽与花并果是同时共存,以作生命永存不变的象征。

    (一)以耶稣而论    
亚伦原是耶稣的预表,亚伦的杖发芽开花结果,正是表明耶稣有生活能力;

    1.发芽——表耶稣复生    
枯木萌芽,即复生的象征,且是表明唯独耶稣有复生的能力。诸族长的杖,皆无此生机,是表明世界各教主,皆是已死之人,他们所传授的,也皆不足以使人复生,唯独死而复活的主,能赐人生命之道。“杏花”按原文有苏醒之意,即春初最先发芽开花的,正如先知耶利米所见。(耶1:11-12)

    2.开花——表耶稣献上馨香    
杖开花,显出荣美放出香气,正是表明耶稣由死复活,大有荣耀,在神前献上蒙悦纳的馨香。

    3.结果——表由耶稣而结果的效力    
耶稣既已复活升天,献上馨香的祭品,并为我们尽祭司的职分。为我们代祷,因而圣灵常在教会中,多多结出属灵的果子来。

    (二)以主仆而论    
神所拣选的真仆人,也当具此三种能力:

    1.生命    
枯木发芽,是神的作为,生命皆从神而来。唯独与主相合,与灵相通的人,方能作生命的工夫。真传道皆是传生命。

    2.荣美   
开花是发出馨香,显出荣美。真传道人,也是在他的生命生活里,发出一种香气与荣美来,他所讲的福音,也尽显在他的行为上。

    3.结果    
主的真仆人,自然不止发芽长叶;也不只是徒然开花;必是有佳美的果子,累累而下垂。耶稣说:“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约15:5)“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约15:l6)。

三、表圣职的权能

  (一)有生命的权柄   
圣经曾记载摩西的杖,是代表君王的杖,有权柄行种种神迹(出4:19);也记载保罗的杖,是代表好牧人的杖,有权柄惩责信徒(林前4:21)。本处记载亚伦的杖,是代表祭司的杖,有权柄使人得生命。因为这杖,居然成了一棵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命树。这一根生命的杖,必不如同一根从树上砍下来的杏树枝,为时不久即枯萎;这根生命杖的芽、苞、花、果,必是常常鲜美,显出我们大祭司生命的永存。

    (二)有见证的能力   
“把亚伦的杖还放在法柜前,给这些背叛之子留作记号。这样,你就使他们向我发的怨言止息,免得他们死亡。”而且这根发过芽的杖,不但当时为亚伦的祭司职分,即神所立的祭司制作了见证;且是日后与两块法版,并盛吗哪的金罐,同置约柜内或柜前(来9:3-4)留作纪念。摩西广行神迹的杖,未曾留到后日,令人希奇;却留下亚伦发芽的杖,为祭司职分,即神立的制度作见证,因为这是关于信仰生命问题,特留此杖,为常存的神迹,也是常存的见证。

   
于第l8章,仍继续论祭司职分,如何由于神赐,“我将祭司的职任给你们当作赏赐。”(18:7)并有怎样的福分,我“把这些都赐给你和你的子孙,当作永得的分。”(18:8)凡以色列会众,所献十分之一……神皆赐与利未子孙为业(18:21-24)。可见作神的仆人,是何等荣幸啊!

 

第十一章  
领袖的败亡
(21:1-29)

   
当以色列会众,飘流旷野三十八年之期已满,仍聚在加低斯,即回到他们应该走的正路上。此时那些应“在旷野倒毙的人”。除摩西、亚伦、米利暗三人以外,谅皆已尸横于野。摩西兄姊三人,虽为全族领袖,神对于他们不但是没有情面,而且也有较重的刑罚。因罪刑的轻重,每关于地位之高低;影响的轻重;犯罪者道心之浅深;并智识之大小。观于以色列会众的大领袖摩西、亚伦、米利暗三人,虽未与以色列会众,一同犯悖逆不信的罪,却仍以个人的罪犯,相继而亡,不得进入迦南,今日教会领袖,可不以为警戒吗?

一、米利暗——死于加低斯(1)

米利暗原为摩西幼小时最有爱心的护士,对于摩西的生存与工作,皆有莫大关系。此女先知虽死,她的见证,仍在会众心内有效感;在红海边所唱得胜的歌声虽息,其工作的果效,仍可随着进行。

    (一)其幼年的特出   
当摩西被弃置在河中时,看她如何用急智拯救摩西脱离危险;介绍其母,以为乳媪;一个十几岁的幼女,竟具如此爱同胞的热诚,并办事才干,真是难能可贵的。

    (二)其中年的事工 
   米利暗曾在以色列会中,为女界领袖;为音乐大家(出15:20);且为女先知(出15:20);能传达神言(民12:2);时助摩西、亚伦办理会务;姊弟三人一同领导会众,历四十年之久。

    (三)其老年之罪过    
因摩西“娶古实女子为妻”,“就诽谤他”,且于言辞之间,亦显然诽谤摩西。似此情事,几令人信不及,无怪重重的受了神的责罚,以致死在旷野。是其老年之过失,深可以为鉴戒。尝见会中的长辈,每易蹈米利暗的覆辙,即越老越腐化,真令人不解。

二、摩西——失败于米利巴(2-13) 

以色列族出埃及未久,即经过米利巴,因无水而争闹(出17:l-7)。此次又因无水而争闹,故仍名其地为米利巴,因为意义相同(13)。最可叹的,是以色列大领袖,竟因重击磐石,不得进迦南。摩西生平在神家尽忠(民2:7;来3:2),惟一次不慎,亦不免与不信的会众同死于旷野。

    (一)磐石的表明

    1.磐石就是基督   
基督是我们的灵磐石;是活磐石;是极稳固的;是永不动摇的,是随会众同行的。(林前l0:4)

    2.磐石流出活水——此磐石所流活水,是人急需的;是丰盛的;是白赐的;是因祈祷而得的;且是因经过击打而流的。

    3.既经被击勿重击   
此次神只命其吩咐磐石,未令其重击磐石。

    (二)击磐石的原因   
据本书所载,摩西击磐石有数种原因:

    1.动怒   
此时以色列会众,四十年的旷野路已经走完,应该赞美神的丰恩厚爱;他们是把赞美感谢的口舌,变为争闹的声音,怨神尤人,无理取闹。以致“为人极其谦和”的摩西,也会动怒。

  
2.不信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你们不信我。”此不信何意呢?谅因摩西等或以为此磐石,不是仅仅吩咐一声,就会流出水来,还须照第一次所行,须要经过击打;亦或以此四十年的飘流期已尽,正希望可以进到迦南美地;不料会众又争闹,唯恐因此受罚,再有一个飘流期;因为又有一新磐石为他们流出水来,不免使之怀疑。

    3.自尊   
摩西、亚伦已率领会众满四十年,像是心中有些自尊,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中流出来吗?”此“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等语,未免含有自尊的口吻,是未能深体会众,而降心相从。

    4.违命   
神既清楚和他们说:你们要在会众眼前吩咐磐石发出水来,水就从磐石流出给会众喝。摩西竟因众怒激刺,不对磐石说话,而对会众说话,不吩咐磐石,而用杖击打磐石!

    5.犯圣  
“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乃以全会众的领袖,竟在会众面前,显然违背神命,在全会众面前留此不好的印象;且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中流出来吗?”此言亦像是夺了神的荣耀,未将荣耀归与神。

    (三)击磐石的罪戾   
磐石被击,表明基督被钉;重击磐石,正是表明重钉耶稣在十字架上。前在米利巴,既已击过磐石(出17:1-7),故此次神只命摩西吩咐磐石,并未命摩西击打磐石;摩西怎敢击打磐石两下,成了历代重钉耶稣在十字架之人的鉴戒呢?

三、亚伦——卒于何珥山(22-29)

  不论教中何等伟大人物,在神眼中看来,并非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亚伦之姊,乃全会众的女领袖,一日飘然而逝,会众将何所倚靠呢。殊不知这一切皆在神洞鉴之中,一代过去,一代兴起,神自有安排。米利暗卒后,又继续有亚伦之死:

    (一)为罪孽的结果    
亚伦一生之罪,多是由于连带关系,如随从人意制造金牛,赞成米利暗毁谤摩西;并与摩西同行,重击磐石等事。但虽系连带,自己也不能推诿无过——罪的结果就是死,自然亚伦也不能倒外。

    (二)由上主的旨意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亚伦要归到他列祖那里,他必不得入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因在米利巴水你们违背了我的命。”神的旨意尽美尽善,人惟立神的旨意里,安然去世,真是好得无比的。

    (三)为归列祖的过渡    
人去世不过是过一个渡,是另进到一个环境,是另加入一个团体,是归到所爱的列祖那里,是进入天上诸长子的会中,这是何等的荣幸啊!

    (四)乃荣耀的休息   
圣经论及在主而死的人,是息了自己的劳苦,而进入荣耀的安息,他们的事工,仍然随着他们继续进行。正如亚伦的衣服,穿在以利亚撒身上,以表子承父职;亚伦虽死,他的事工既承继有人,尚有何挂虑呢。

    (五)留佳美的道范   
“以色列全家,见亚伦已经死了,便都为亚伦哀哭了三十天。”可见亚伦平日感人之深。不过老成凋谢,道范永留,德泽广被,典型犹在,虽死有何伤悲!

 
  
历代圣徒忠勇为主服劳

 
  
今已工完安息进入荣耀

  
  主名因彼彰显光被四表

    
哈利路亚   
哈利路亚

 

第十二章  
铜蛇被举
(21:1-9)

   
当以色列会众,绕行以东地时,因路远而且难行,就发怨言。以致触犯神怒,令火蛇且是一种飞蛇,进入他们中间,凡被蛇咬的必死无救。于是会众即呼吁摩西说:我们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些蛇离开我们。耶和华神,遂命摩西制造一条铜蛇,悬在杆子上,凡仰望的必得痊愈。耶稣曾引证此事,表明他自己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约3:14)这是耶稣以铜蛇被举,预表自己被悬于十字架。女人的后裔,必要伤蛇的头(创3:15)。耶稣降世为女人之裔——成为罪——即用他的十字架把蛇头打伤。

一、乃奇异的救法

  举蛇之杆,谅上端必有一小横木,适成十字架形,方能将蛇悬于其上。此正表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此救法虽是人所藐视的,却是最有效,最奇异的。

    (一)以无毒而被举   
蛇之所以被举,皆是以其有毒,为害人之物,但铜蛇本无毒,何故被举起来呢?“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加3:13)。耶稣既无罪,何以被钉在架子上呢?希奇真希奇!

    (二)以尊贵化卑贱 
  铜原是贵重之物,居然变为可咒可诅的蛇像。耶稣乃神的儿子,竟然成为可咒可诅的罪人。“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林后5:21)。

    (三)以蛇像医蛇伤   
那无罪的成为罪(林前5:21),始能将蛇头打伤,医好我们这些为大龙古蛇——撒但——所伤的人。诚然耶稣不成为罪,不能救罪人。

二、乃唯一的救法

  
(一)此外没有别的救法   
被举的铜蛇只有一个;在天下人间,也只有一位救主。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可以靠着得救。

    (二)此外不用别的救法   
只须靠主即可得救,不用他法帮助。既有神所备的皮衣(创3:21),自然用不着人自己所备的树叶裙子了(创3:7)。人得救只靠耶稣的救恩,此外任何别的救法,皆是无效的。

三、乃最易的救法

  
(一)只须仰望即得痊愈   
只要信他,只要靠他,只要用信心的眼睛仰望,即可得痊愈,此外不用出任何代价。

    (二)几时仰望几时痊愈  
凡仰望铜蛇的,并不用仰望几年几月几日几时,只一仰望,即立刻痊愈。人得救也是一时的事,只一仰望,即得拯救。几时仰望,几时得救。

    (三)谁肯仰望谁得痊愈   
不论何人凡仰望的,皆可痊愈。

四、乃有效的救法  

  这十字架的救法,虽然犹太人以为讨厌,希利尼人以为愚拙,却是“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一)即时痊愈   
凡仰望铜蛇的人,必皆立时得了痊愈。罪人用信心的眼睛,仰望耶稣,其功效也是如此神速。

    (二)全然痊愈   
神赦我们的罪,不是赦一半留一半。未知读者,今日还有留下未得赦免之罪否?

    (三)永远痊愈  
圣经未记载,有谁被蛇咬,得痊愈以后有旧伤复发者。人得了耶稣的拯救,也是永远之事,既已得救,即永远得救,得救以后,不能再不得救。

五、乃个人亲验的救法

   (一)须个人亲身经验   
仰望铜蛇而得救,是个人自己的事,必须自己仰望,自己亲身经验,谁仰望谁就得救。罪人对于主耶稣,也是如此,必须个人用信心仰赖,用信心接受。

    (二)非他人可以代替   
仰望铜蛇必须亲自经验,父不能代替子,子不能代替父,是谁仰望谁痊愈。仰望主得救,亦决非他人可以代替,必须个人用信眼仰望,方可经验此救法之奇妙与能力。

   
主说:“仰望我,就必得救。”“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读者果已仰望主而得到永生吗?

 

第十三章 
行军歌
(21:16-20)

——井啊,涌上水来

  以色列会众行到比珥,“就唱歌说:井啊,涌上水来!你们要向这井唱歌。”这一首新诗歌,是历世历代的天路客人,所乐意歌唱的,也是从他们的心灵里,所不能不唱的。因为当他们行路疲倦时,不能不从他们的渴怀里,切慕有活泉涌流。上章论举铜蛇,是表明耶稣为我们被钉,是表明救恩;本章论掘井是表明灵恩。先论救恩,继论灵恩,这是自然的次序。

一、朝圣者之需要

 
 (一)此乃急切的需要  
“人非水火不生活。”心灵中不得活水,亦不能生活。越走朝圣路,越觉此需要。

    (二)此乃最大的需要  
朝圣的人,灵里的需要虽多,但此活水乃需要中的需要。

    (三)此乃时时的需要  
无时不需要此活水的滋润。

    (四)此乃不能代替的需要   
无论什么属物质属灵性的恩赐,皆不能代替活水。

二、神的供给

  
(一)是神圣的  
  活水涌流,是由于神的美意、神的预备,这种恩赐,真是神圣的。耶和华曾吩咐摩西说:“招集百姓,我好给他们水喝。”

    (二)是合时的  
  神知道我们的需要,比我们自己还清楚,所以正当会众需要的时候,神说:“我好给他们水喝。”

    (三)是丰盛的  
  神说:我好给“他们”,水喝,是不论会中那一位,皆于这活水有分。神所预备是极丰盛的,所以会中男女,皆可以从“这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

    (四)是确定的 
   神的应许,永不落空,他既应许说:“我好给他们水喝,”他决不能不照他的应许成就。他的灵恩,也是一样的确实,我们可以大起信心的胆量就主而来,畅饮活水吧!

三、会众的歌唱井啊,涌上水来!

    (一)欢喜快乐的歌唱   
当时井内原没有水,但他们心中仍然快乐,在他们心灵需要,口中干渴时,仍然唱歌;这正是高等信徒,当缺乏时所显的态度。

    (二)水未出时的歌唱   
他们唱歌赞美神,不是因为水已经流出来,乃当水尚未流出时歌唱赞美。

    (三)有信有望的歌唱   
水虽尚未流出来,但对于神的应许,有信心与盼望,就心中快乐,大家歌唱起来。

    (四)为一种祈祷的歌唱 
   他们所唱的歌,是一种信心的祈祷说,“井啊,涌上水来!”祈求神使井涌上水来,以祈祷为唱歌,是一种最佳美、最快乐、天父最喜欢听的祈祷。

    (五)大家共同的歌唱   
“当时,以色列人唱歌说……你们要向这井歌唱。”这是大家合口同声地歌唱,大家用感谢和赞美的声音歌唱。

   
会众当水未流出时,如此歌唱;于水流出时,必更要欢呼称颂地歌唱起来了。

   
歌曰:

   
耶稣应许自给活水   
白给白给白给

   
耶稣应许自给活水 
 白给信他的人

  来就耶稣白得灵恩   
白得自得自得

   
来就耶稣白得灵恩 
 信徒白得灵恩

   
耶稣高声请你快来   
白喝白喝白喝

   
口渴的人都当快来 
 白喝永流活水

   
活泉之水本常流   
 常流常流常流

   
活泉之水本常流   
 为你为我常流

四、人当尽的本分

    (一)此工作之尊荣——民中尊贵人所为    
挖比珥井,为民中之领袖与尊贵人所挖所掘,必是摩西、亚伦为率领七十长老同下手,表明这工作是尊贵的。主的工作皆是神圣的、尊贵的。天下极尊贵的事,就是作主的工。

    (二)此工作之器具    
最奇怪的,挖比珥井不是用平常工人所用的工具,乃是“用杖用圭”,即首领与尊贵人手中原有的器具。主的事工,并非强人所难,人有什么工具,即用什么工具,各用自己手中所有,即成全了主的大工。如神对摩西说:“你手里是什么?”说:“是杖。”神说:“你手里要拿这杖,好行神迹。”(出4:2,17)这“杖”与“圭”,也是表明权柄能力,信徒凭信掘井时,的确是深具一种能力,使水不能不涌上来。且是在神前有权柄,人用杖圭挖掘,神的恩赐即涌流了。

    (三)此工作之信心   
他们是一面唱歌,一面工作,正显出他们的信心,知道他们的工作不徒然,必可照他们所盼望的成全。

    (四)此工作之必需   
欲井中涌上水来,是非掘不可的。井既堵塞,有淤泥,若只是口中歌唱说:“井啊,涌上水来!”无论唱多少时候,也不论歌唱得多么诚恳,若不将堵塞除去,是不会有水涌上来的;所幸以色列会众,不但是口中唱歌,也是众长老都尽上他们的本分,用圭用杖,去挖去掘;此挖与掘的工夫,是愿井中涌上水来的人,所必须实行的。这也是今日会中欲得圣灵的人,必须有的实行。假若人心灵中有阻碍物,如井被淤泥堵塞,若是不深深地挖,尽力地掘,直至将阻碍完全除尽,把自己的器皿完全倒空,亦决不能盼望有活泉自心灵中涌出来。

   
总言:欲得活泉涌出来,在我们身上有两样本分:一即歌唱说,井啊,涌上水来,你们都要向这井歌唱——祷告;一即用深掘深挖的工夫——将罪欲除尽。

 

第十四章  
假先知的恶谋
(22章-25章)

——巴兰与巴勒

  当以色列会众,战败亚摩利王西宏与巴珊王噩,灭了他们的百姓,占了他们的城邑;摩押王巴勒就大大惧怕,心内忧急,急速差遣使者,去召假先知巴兰来,咒诅以色列民。巴兰是一个头大脚小的先知,虽然他的口被神灵感动了,他的心却没有被感动,所以一听巴勒的召请,心中即起了交战,不能得胜,至终走了失败的路。圣经中记载巴兰失败之处,亦不一而足:如旧约有五次(申23:4-5;书l3:22,24:9-10;尼12:2;弥6:5);新约有三次(彼后2:15-16;犹11;启2:14)总起各处所言略述之:

一、巴兰的贪心  

  巴兰失败的原因,全在一个“贪”字。圣经说:巴兰是贪不义之工价的。他是个被雇的工人,只求出卖他的恩赐,这就是他的道路(彼后2:15)。最可怜的,是他贪心亦甚不自由

    (一)贪而不敢贪   
看见巴勒所送的金银宝物,未免眼红;但又不敢直接的去贪,因他未尝不知道以色列会众,是神所祝福的,他怎敢咒诅呢?亦未尝不知道发财的结局,所以巴勒虽是而再而三差使者,差大使者,带着各种礼物来,他心中虽艳羡,口中却又不得不勉强说:“巴勒就是将他满屋的金银给我,我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过耶和华我神的命。”看他这样要贪而不敢贪的态度,是多可怜呢?

    (二)不敢贪而贪   
最可怪的,是巴兰虽明明知道,不得违背神的命,却舍不得巴勒的聘礼。既是明明知道神不容他允巴勒的请求,去诅咒以色列人;何以又对巴勒的使臣说:“现在我请你们今夜在这里住宿,等我得知耶和华还要对我说什么。”他虽表面上,不敢显然随从他的贪欲,但他的心中,却早让金像作王了。

   
原来教中传道士,“随从巴兰道路的人”,即“因为财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的人”(犹11),真是不少。

二、巴兰的拦阻

   (一)对于巴兰方面

   1.神的拦阻     
神明明对巴兰说:“你不可同他们去,也不可咒诅那民,因为那民是蒙福的。”(22:12)

    2.驴的拦阻(22:21-31)   
“巴兰早晨起来,——急于发财——备上驴,和摩押的使臣一同去了”。此时有天使挡道,驴因躲避使者,以致巴兰发怒用杖打驴。耶和华即“叫驴开口,对巴兰说,我向你行了什么?你竟打我这二三次呢……我不是你从小时直到今日所骑的驴吗?我素常向你这样行过吗?”奇怪啊!这不能说话的驴,既能开口以人言拦阻这假先知的狂妄(彼前2:16),巴兰仍不觉悟,他这不但是被财利薰了心,也是被财利迷了眼,可怜!

    3.天使的拦阻(22:31-35)    
巴兰与驴辩论以后,神使他的眼目明亮,他就看见神的使者,站在路上,手里拔出刀来。巴兰一见,便俯伏在地。使者说,若非驴三次躲避我,我早已把你杀了。巴兰似乎有点觉悟说,我有罪了。想此时巴兰岂不应该猛然觉悟而返回吗?不料他仍恋恋不舍的,同着巴勒的使臣而去。可见金钱的诱力有多大!

    (二)对于神民方面     
神民最大的幸福,就是神默然的护理。当时那些偏居摩押平原的会众,哪里知道巴兰在家中、在路途上、在山顶上、那种种的经过呢? 
圣经说:我是默然爱惜你。诚然,神的手常在我们不知不觉之中,显出他随时的保护来!巴勒与巴兰,虽然明明的咒诅以色列人;但神的灵却在巴兰讲话时,使他的口不由己,就把咒诅的话,都变成了祝福的话。看巴兰四次歌诗,可知神既令他的子民出了埃及,“断没有法术可以害雅各;也没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23:23)。因为神“未见雅各中有罪孽;也未见以色列中有奸恶。耶和华他的神和他同在,有欢呼王的声音在他们中间”(23:21)。

三、巴兰的恶谋  

  巴兰的口,虽被神的灵管束,不得随意咒诅以色列人,却为贪财的心所使,仍献恶谋与巴勒,叫以色列人陷在罪里。

    (一)所献恶谋(25:1-l6)    
圣经明言:“这些妇女,因巴兰的计谋,叫以色列人在毗耳的事上得罪耶和华,以致耶和华的会众遭遇瘟疫。”(31:16)“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启2:14)。

    (二)所有恶果  
可惜以色列会众,因为巴兰的恶谋,不但恋爱摩押女子,肉身行了奸淫;也是敬拜偶像,灵性行了奸淫;因此大大惹犯神怒,一日之间,就死了二万三千人(林前l0:8),(当时被刑官杀者或有一千人,会众共死二万四千人。)若非有非尼哈等,大动义忿,将罪除掉;忌邪的神,怎能将烈怒止息呢?

四、巴兰的结局

  此贪财的先知,贪来贪去,终究太不上算。

  (一)己身败亡(31:8)    
巴兰虽愿如义人之死而死,如义人之终而终(23:10)。无奈已种下恶果,怎能有好收成呢?当以色列人杀败米甸五王的时候,“也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巴兰,”这正是“自作孽”不可活。

    (二)教训惑人    
巴兰的教训,是深具败坏的能力,到使徒时代,仍然生发效力。如我主耶稣会警戒别迦摩的教会说:“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们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启2:14)而且直至今日,此种教训的势力,仍是继续进行的,在一切传道人心中,澎涨起来。这种随从巴兰教训的传道士,是专将绊脚石——异端的道路,放在会众面前,他们所讲的,好像是通灵;不过他们所行的,是奔走自己的道路,不从神的旨意;倒不如巴兰所骑之驴,还算为顺命之仆呢?

    (三)为万世戒    
这一个把圣工当俗务,以敬虔可获利的先知,可为历世历代,神家众仆人的鉴戒。因为从来会中不听马其顿人的呼求,专欢喜听巴勒王聘请的人是太多,此等人若是看了巴兰的结局,还不深自反省吗?

   
在今日末世代,已经有许多假先知起来,败坏教会,主的信徒,可不及时警醒,免得被他绊倒吗?

 

第十五章 
后起的新人
(26章-36章)

——进入迦南的预备

  旷野路程,本是一条除旧更新的路程:按以色列种族而论,真是除旧更新,凡埃及出来,二十岁以上的人,皆在旷野倒毙了。余下的会众,就是生在旷野的后辈,也就是后起的新人。论及我们每个信徒说,也是如此,我们从红海到约旦河的道路,也是除旧更新,几时渡过约旦河,几时就将旧人除去,成为新人了。于本书26至36章,全是论到这新一代的事:

一、新调查(26章)

  当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二年二月,在西乃旷野,曾核算会众的数目,按照各支各族各家,皆报告登记,今已过去了三十八年,在旷野飘流的时期已满,即在摩押平原,核计会众,此时所算从二十岁以外,能上阵打仗的总数,共601730人。较第一次核算时相差1820人。可怜四十年在旷野,人数不但未增加,反倒比以前减少;更可怜的,第一次被数的60万战士,此时只剩下迦勒、约书亚二人,其余的皆在旷野倒毙了。只有这两个有信心的人存留,圣经明言这些事,特为我们这后世的人作鉴戒。(耶3:17-18)

二、新一代

  此次登记的人皆是后起的新人,一则他们未与出埃及之旧人一同悖逆不信,二则亦在旷野受了相当的训练;所以这新一代,正是可以承受迦南基业的人。出埃及的旧人,因为不信,葬在旷野,此时的新一代,从未受埃及的玷染,按灵意说,即表明在基督里所生的新人。使徒保罗曾在罗马书详论前亚当与后亚当、旧我与新我之不同,即是表明我们信徒如何在基督内有生命的联合,成为新的一代。人若不是在基督里得了新生命,决不能成为新一代的人。

三、新地业(26:52-27:14)

  此时会众虽尚在旷野,但按神的旨意,与新一代的信心眼光而论,迦南地业一定是他们的,也已经是他们的,所以就按被数的数目,将迦南地分给他们为业;人多的多分,人少的少分,各按祖宗支派的名字,拈阄分地为业。此迦南流乳与蜜的地业,原是表明基督里属灵的丰恩厚赐。以色列会众中,那些有信心的新人,得以承受迦南地业,今日亦惟在基督里有信心生命的人,才可以享受迦南所代表丰盛的恩赐。此分地业事,其中有一件最有趣的,即西罗非哈的五个女儿至会幕前,向摩西要求承业;她们的行事,大可令人取法:一则她们有信心——信以色列人必要得迦南为业。二则她们凭信到主前——她们因为有信,即至会幕前。三则她们为给父亲留名——摩西将此呈到主前,果蒙主的应允,并因此立有女子承业权之律例。此亦表明福音要道,因为迦南表主的救恩,女子亦可同享。而且表明赖此福音救恩,将女子地位提高,在基督的救恩,当然是将女子解放,男女皆有平等的权利。

四、新领袖(27:15-22)

  如领新一代,去得新地业,不能不简派新领袖。所以神有很严重的话,对摩西说:“你上这亚巴琳山,观看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看了以后,你也必归到你列祖那里,像你哥哥亚伦一样。”(27:12-13)摩西说:“愿耶和华万人之灵的神,立一人治理会众,可以在他们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导他们,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不知神早已选定他合意的仆人说:“嫩的儿子约书亚,是心中有圣灵的,你将他领来按手在他头上。”立他为全族的领袖。按摩西是表代律法,律法当然不能领会众进到迦南地。约书亚的名字,意即救主,是耶稣的代表;非有约书亚为此新领袖,不能领会众进迦南。

   
摩西虽在神家尽忠数十年之久,只因一次不慎,即不得进迦南,这是何等伤痛的事!所可幸的,是继续有人,可以率领他所爱的会众,进入美地,也可死而无憾了。

 

第十六章 
民数记中之基督

   
以色列人飘流的历史,本是映照信徒灵程的失败,与失败中的胜利。此失败而胜利的灵程,无处不是救恩的表显,更有数处特别预表基督,兹特总述,藉此可以更认识基督。

一、拿细耳人(6章)

  按此许愿离俗作拿细耳人,固然为各信徒热诚专切事神的举动;却更是表明耶稣,如何为我们的缘故,愿作超世离俗之人。耶稣是个拿细耳人Nazarit,人亦称他为拿撒勒人Nazarene,因他长在拿撒勒Nazareth。

凡作拿细耳人的,即甄别归主的人,在外行上所注意的,有三件事:(1)禁酒——无俗情的快乐。(2)留发——为归主的标记,且表明不注意外观。(3)洁净——勿染污秽。

此三样,皆实验在耶稣身上,以耶稣绝无人世俗常的快乐,甘愿为人站在软弱地步,且是远离罪人,为我们永活的大祭司。(来7:26)

二、生命粮(11:7-9较约6:57-59)

  耶稣自己亦明言,他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生命粮。

    (一)二者皆神为人预备。

    (二)二者皆白白赐与人。

    (三)二者皆是极其丰富。

    (四)二者皆适合人所需。

    (五)二者皆需人自己取用。

三、蓝色带(15:37-41)

  圣经用衣服表明人的品德。用蓝色带缘衣边,其中要意:

    (一)蓝色表明其品德属于天
   蓝是天的本色,信徒的行为,当有天的色彩。

    (二)缘衣边表明为圣律范围
   属天的子民,当然在天国的律法下,其一切言行,皆为天国律法所范围。

    (三)带缘衣亦表明为人瞩目
   每逢看见衣裳燧子,即可想到神的诫命,谨遵勿违(39节)。我主耶稣亦曾按照此规例而行(太9:10;可6:56),因主耶稣诚然为真犹太人,置身于律法下,其品德至圣无污,显然属于天而不属于世。

四、亚伦发芽之杖(17章)

  亚伦之杖发芽,乃代表耶稣是具生活能力的大祭司,前已言及,我们在此所当特别注意的,是:

    (一)表耶稣具有复生能力     
枯木萌芽开花,即复生的象征。

    (二)表唯耶稣能赐人生命 
   诸牧伯之杖,皆无此生机,唯独从死复活的主,赐人生命之道。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ll:25)

    (三)表主圣职由神       
选立枯杖萌芽开花,表明亚伦所代表之基督,其祭司职任,显然由神而来。

五、红母牛(19章)

  代表基督以牺牲流血,洁净其子民因行走世路,被玷染的种种罪污,使他们完全成圣,蒙神悦纳。

    (一)母牛须被杀。

    (二)要七次洒血 
表会众之罪,得了完全的洁净(七是全数)(来9:12-14,10:10-12)。

    (三)储灰为记念。

    (四)灰调除污水   
水是表明神道(弗5:26)并圣灵(约7:37-39)。信徒成圣工夫,即赖灵功,并被爱火焚化的基督而作成。

六、重击磐石(20章) 

  神当日曾在利非订,命摩西击磐石流出活水,使百姓喝足。此次在寻的旷野,又因无水争闹,以致摩西重击磐石。

    (一)神只命摩西吩咐磐石
    磐石被击,表重钉耶稣在十字架上,所以神此时只命摩西吩咐磐石,并未命他重击磐石。

    (二)摩西因动怒重击磐石 
  人动怒即应谨防犯罪,可惜最有忍耐的摩西,亦因百姓争闹而动怒,重击磐石。

    (三)竟因此罪不得进迦南
   重钉耶稣在十字架上,即不得赦免之罪(来6:6)。

七、被举之铜蛇(21:1-9)

  代表耶稣如同罪人被挂在木头上,使凡仰望他的,皆因信而得生。这是希奇的救法,唯一的救法,也是最有效的救法。

八、雅各的星(24章)

  此处所言雅各的星,与圣经他处相比较,即可明白以雅各星指耶稣的真意,如言:“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路l:78)(一)预言的星——“有星要出于雅各”(24:17)。(二)东方出现的星(太2:2)。(三)信徒心中的星。“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彼后l:19)。(四)末世出现的星——耶稣自己说:“我是明亮的晨星。”(启22:16)(五)赐得胜者之星——得胜的,“要把晨星赐给他”(启2:28)。

九、逃城(35章)

逃城代表耶稣为罪人的避难所,可以在其中逃避审判的怒气(诗46:1,142:5;赛4:5;出21:13;申19:2-9;罗8:33-34;腓3:9;来6:18-19)。

书中论及基督救恩预表之处,不一而足,以上是略略的提到几样最显明的,使我们可以借此更认识基督。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